中国第一神探,在此

2019-12-12     独立鱼

​中国没有好的刑侦探案故事。


这话绝对是大错特错。


古往今来,不管是过往的拍案惊奇,还是当代的悬疑杂案,精彩有料的素材俯拾即是。


只是可惜,很多真实的东西,都被埋没了。


如果真要认真挖,光是下面这位祖师爷,就浑身是料——


《法医宋慈》



宋慈是谁?


先来认识一下。


南宋刑狱官员、世界法医学之父,著有世上第一本系统的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



这本书记载了他毕生断案洗冤的经历,以及种种神奇诡谲的验尸方法


面世以后,在我国沿用了六百年之久。


还被译成英、法、德、日、荷兰、俄罗斯等多国语言,流传颇广。


以宋慈为主角的电视剧,有两版较为成功。


一版是何冰主演的《大宋提刑官》


在断案之外,将南宋官僚腐败、民生多艰的局面,描绘得淋漓尽致。


因此虽然制作简朴,没有大牌明星加盟,却凭借精彩的编剧和精湛的表演,在豆瓣赢得了9.2分的超高口碑。


是不可多得的国剧经典之作。


另一版是欧阳震华主演的《洗冤录》


娱乐性更强,在港剧大行其道的十多年前,受众也更广。



由于收视成绩佳,TVB以原班人马在四年内拍了两部。



将宋慈塑造成一个命犯天煞孤星的棺材仔。


感情戏方面桃花连连,光老婆就娶了三个......


抛开戏剧性改编。

历史上真实的宋慈,是个标准的士人。


既没有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也不是一鸣惊人的少年英才。


41岁才考中进士,往后待业十年,51岁才得到人生第一份官职。


郁郁不得志多年,终于大器晚成。



他的传奇之途虽然启程时间晚,但达到的高度非一般人所能企及。

其突破世人想象的验尸、断案方法,足以被传颂万年。


央视最新推出的这部纪录片,遵循史实,去伪存真。


还原了一个更真实也更令人敬佩的法医宋慈。


话说公元1232年,宋慈刚刚升任福建长汀知县


走马上任没几天,就碰上了一桩疑难案件。


说是当地有个乡绅娶妻,洞房花烛夜那晚却离奇暴毙



前任县老爷推断是中毒死亡,新娘嫌疑最大


审问之下,果然招供,县老爷立刻就判了这毒妇死刑,只待秋后问斩。


可宋慈却觉得此案蹊跷,带着手下大费周章,开棺验尸。

(故事走向颇有点《九品芝麻官》的意思)


对着已经有些腐败的尸体,宋慈用银针验毒,确定了死者确为中毒身亡



但具体中了哪种毒,对案件的进一步侦察至关重要。


这个案子放在今天,法医分分钟解剖尸体、化验内脏,根本不是什么难题。


可生活在古代的宋慈,既没有这个医学条件,也不被文化风俗所允许。


那宋慈怎么做呢?


他用鸡蛋清加糯米团子验毒。


将饭团塞入死者咽喉部位,把耳、鼻、口、会阴部、肛门这些地方全部封闭,以促使死者体内气体上升。


中国第一神探,在此


很快,饭团沾上的一股特别的腥臭味,引起了宋慈的注意。


他仔细检查,发现死者的两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右侧轻而左侧重。


又在死者左腿上发现了两个褐色的斑痕——


毒蛇咬痕。



毒源确认。


可问题是,新郎是在新婚夜时中的毒。

按道理,在热火朝天、人流密集的婚宴上,不应该会有毒蛇莫名其妙出现在那儿,还正巧咬了新郎


是谁将蛇带到了那儿?


四处盘问了一番,真相很快水落石出。


原来这附近有一户养蛇人,觊觎新娘美貌,于是对新郎痛下杀手。

而新娘之所以会招供,全是因前县太爷动用大刑,逼出了错误的口供。

这是一桩不用脑子、轻忽人命,造成的冤假错案。



又有一次。

宋慈接到报案,两个农夫死在了山上同一间茅草屋。


一个死在屋内,一个死在屋外。


检验官先行前往案发现场,发现两个死者的财物并没有遗失,两人的伤口都是由锄头造成


而屋外死者的身边,正遗留着一把锄头。



据此,检验官迅速下了判断:

应当是俩农夫不知为何起了口角,屋内的死者将另一人杀死在屋外。


冷静下来后,害怕法律制裁,于是畏罪自杀。



就这么简单吗?

宋慈重新勘探了现场与尸体,发现了检验官推论中的一个致命漏洞——


既然是屋内的人杀死了屋外的人,而后自杀,那为什么锄头会出现在屋外尸体的旁边?


更关键的。


屋内死者的致命伤在后背,自杀是办不到的。



而且根据死者家属的陈述,这把锄头不属于任何一个死者。


宋慈因此得出结论,这首先是仇杀。


根据作案工具,又推断出对方是附近务农的村民


从伤口上看,凶手体形魁梧,对两名死者造成碾压。


有了这些线索,衙役很快将真凶缉拿归案。



不得不说,宋慈在刑狱、断案方面的才干,高得超乎现代人的想象。


就拿上面这起案件来说。

既没有目击证人,也没有太多物证。


现如今遇到这种情形,法医要做的,就是识别出潜在证据,并将这些证据进行合理串联,进而倒推出案发时的真实经过


现代法医学把这一过程称为“犯罪现场重建”



宋慈那个年代,这个名词或许没有出现,但他已经有意识的在这么做。

几乎是凭一己之力,做到了现代法医需要团队合作完成的犯罪现场重建。


而他根据大量经验,在八百年前写下的《洗冤集录》,其中的许多方法,至今仍被证明行之有效。


比如用酒和醋验血。


利用两者的强挥发性,恢复现场常被凶手掩盖的血迹。



比如用葱白和醋检验伤痕。


通过二者对皮肤造成的“皮革样化”,验证创伤是否作伪。


又比如借助昆虫识别凶器。


宋慈是史书记载的最早利用昆虫断案的法医。


曾经仅凭苍蝇对血腥与腐败物质的敏感,找出沾过血的凶器,轻轻松松就破了案。


中国第一神探,在此


他给后世留下的财富实在太过丰厚,大大推动了现代法医学的发展。


仅借助苍蝇断案这点,就为后世开创了一门法医昆虫学


纪录片每集都节选了一个现代案例,为我们展示当代法医学的演进。


其中法医昆虫学这个案子,就尤为凶残复杂。


2011年6月,武汉林郊发现了20多份尸块



凶手作案手段极其残忍,尸体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法医虽然通过骨头特征,推断出死者是一个20多岁、身高1米6的女性。


但因为尸体高度腐败,无法通过尸温、尸僵等常规方法推断死亡时间,而这又耽误了死者身份的查验。


法医们唯一能求助的,就是死者身上留存的苍蝇蛆虫


中国第一神探,在此


我们都知道,腐败的尸体会生出蛆来。


只要辨别出苍蝇蛆虫种类、得知它们的生长周期,就可以倒推出死亡时间。


目前记入资料的苍蝇多达4000多种,辨别并不容易。



这个案子的法医昆虫学家就用了一个“笨法子”。


饲养蛆虫到它长大(只需要几天时间),通过成虫来分辨种类。


办法是有效的,但结果有些令人意外。


从尸体上生出的两种苍蝇,其中一种,只在北方可见



也就是说,尸体是从外地被抛尸到武汉的。


结合以上信息,警方从五天前中国北方的失踪人口中,推断出了死者的身份。


再根据死者生前的关系网,锁定了曾借过她巨款的张某。


虽然张某百般狡辩,但从他车上提取到的同种苍蝇蛹壳,家中下水道提取到的死者组织碎块,还是证实了他就是真凶。



在这起案件中,由于凶手残忍碎尸,死者的身份信息大量丢失。


若非有法医昆虫学这门学科,张某恐怕真要逍遥法外。


也多亏法医的细心负责,才能在有限的证据中,揪出幕后黑手。


《洗冤集录》里,宋慈多次强调办案需要绝对用心


他记下的“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意思是说:

刑事案件中,死刑是最重的刑罚,而死刑是由犯罪事实决定的,犯罪事实必须经过检验才能认定,所以检验的结果往往是生死攸关的


宋慈断案,不重口供。


绝不像古代许多官吏那样,为求结案便大刑伺候,最后将无辜之人屈打成招。


他重视物证高于一切,同时警醒同行:

“贵在精专,不可失误”


就是深知人命关天,法医不可有丝毫疏忽。



他呕心沥血,在去世前两年著成这本旷世法医学典籍。


不叫《宋慈断案录》,也不叫《验尸大全录》。

偏叫《洗冤集录》


用意再明显不过,就是希望世上永远没有冤屈



几百年过去,我们依然在为这个目标奋斗。


轰动一时的聂树斌冤假错案,归根结底,错在办案人员急功近利、无视程序。


在物证不足的情况下,仅凭口供,就将这个无辜青年推向了绝路。


聂树斌一案的平反花了二十多年。


他的父母等一个公道,从正值壮年等到了两鬓斑白。


这尚且是真相大白、沉冤昭雪的。


还有多少我们看不到,或者尚未被发现的冤案?


又有多少被搁置高处,不了了之的悬案?

在追求正义这条路上,没有既定的终点,只有不断接近的光明。


而我们得以前进的动力,便是那一颗颗诚惶诚恐、不可有失的心。


这是对生命,最大的敬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PoTHAG8BMH2_cNUgXpF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