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我们都知道好好说话的重要性。但你知道吗?你的孩子未来生活里,藏着父母与他说话的方式。
小可小时候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周围的邻居都她聪明,成绩好,可是五年级一次考试时,她发挥失常了,考了69分,回去后爸爸对她一顿骂,连着一个月,每次她要做点什么事的时候,父亲总是会打击她,
“你能做成个啥!我看你以后也是没出息!”
在父亲一次次的打击中,小可对生活的期望降低了,也没之前有活力了。
很多父母觉得,这种行为是在激励孩子 。殊不知,父母的每一个字都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在吞噬着孩子对未来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坏的预见”,最伤害孩子
记得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让我很受触动:
妻子因为一场意外离开了,家里只剩下他和孩子相依为命,爸爸工作很忙,从小没有亲人的照顾,孩子变得很懂事,在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
但是有次他回家后,疲惫地想躺在床上时,发现
被窝里有一碗方便面,泡面全撒了,满床都是汤和面。
累了一天,回来竟然面对这样的环境,他气得火冒三丈,把孩子打了一顿。然而,最后才知道这碗面是孩子给自己留的,因为担心爸爸回来饿,可家里只有一包泡面了,因此自己吃了一半后,就把剩下的一半留给爸爸,担心会凉,就放在被窝里,
希望爸爸回来后泡面还是热的。
在我们的印象中,孩子只会捣乱,贪玩。看到一件事情时,第一反应就是:
这孩子没干好事!
不管孩子在做什么事情,很多父母下意识地就会往
“坏的预期”
设想,
怀疑他别有用心。
当孩子拿起手机的时候,我有时候立马就会想到他是在玩游戏,不由分说地上去把手机抢过来质问他,然而事实上有时候他在听网课。
父母的这种对孩子的不信任,不仅让孩子受到不被信任的伤害,同时也可能会使得
孩子往我们“预期的方向”走
。
心理学上有个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你期待什么,就会发生什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语言暴力,也会变成杀人的刀子
有了孩子后,每次看到一些孩子出事就很揪心,记得之前杭州一初二的孩子,因为和妈妈发生一些争吵,就从三楼纵身一跃,好在没有发生什么意外,只是他说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
妈妈,你那句“给我去死”真的好刻骨铭心。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这儿子太不负责了,对自己的生命如此轻视。可是谁又懂得,在他遭受无数次母亲的鄙夷后,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绝望,正好母亲的那句
“给我去死”,
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在骆驼倒下时旁边正好有个悬崖,他选择了跳下去。
善待孩子,避免语言暴力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说: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父母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所以,如果你无所不知的父母认定你是个坏孩子,那你就一定是。
当我们对孩子的表达是充满善意的方式时,孩子也会发生改变。
1、重视亲子关系,高于成绩
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基础
。如果孩子在良好的亲子关系中成长,那么在未来的人生中,即使身陷泥沼,也会积极寻找出路,并不会被困太久。
而那些在童年遭受过创伤的孩子,未来的道路会更加的坎坷,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可能被打击的无法重新站起来。
心理学表明:亲子关系对孩子以后的其他社会关系、情感、认知有很深远的影响
,因为这
是孩子建立的一个社会
关系
。
2、
学会信任孩子
“信任”
可以在
一个
人
的
心中产生
很强
的精神动力,
即便
对方是个十恶不赦的歹徒。
马伊琍在《朗读者》中谈起自己的成长经历,高一时,一向成绩很好的她思想品德得了“差”,老师对她的爸爸说,这是因为她跟多个男生早恋。爸爸立马提出质疑,让老师写出男生们的名字,并对老师说:
“我女儿我最了解她,我还是找校长说去吧”。
马伊琍知道这件事后,很感激爸爸对的信任,她说
“我
经常
提醒自己,要做得更自觉,让父母更信任我。”
的确,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的信任是最重要的,是可以真正触动孩子心灵的动力。
3、
识别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我们骂了孩子后,会充满愧疚感,觉得自己应该说话更温和一些,只是当时没有忍住。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
当我们马上要对孩子发火的时候,不妨先做个自我情绪识别:究竟是孩子的行所致,还是仅仅是我们自身的情绪宣泄?
妈妈来叨叨:
过多的担忧,会让我们变得焦虑,语言也变得不再温柔。
其实,孩子的人生,即便家长再担忧,也会发生预料之外的事情。不如放下担忧,信任孩子,让TA尝试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吧!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孩子最怕写作文?下笔就来的秘密,其实藏在这几个生活细节里
2岁乖宝宝变得叛逆,家长别慌责怪,只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骨汤补钙白粥养胃?这样吃错了,营养少还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