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忙了一天,为什么感觉啥也没干?一张纸告诉你,问题出在哪儿

2020-01-09     小灿亲子教育

有一个朋友向我吐槽:自己每天在公司里忙得半死,可是仔细盘算下来,好像也没做成什么事情,让他觉得很气馁。

我说:“我知道你每天在公司里要工作到很晚,可是你有没有算一下,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是用在工作上的?”

他想了一下,告诉我:“除去午休,至少也有八九个小时吧。”

我笑了:“没有这么多的,不信我们可以打个赌。”

于是,我让他在接下来的5天时间里,记下自己在公司里做的所有事情,以及这些事情各自花费了多长时间。

5天过后的周六,朋友愿赌服输,请我吃饭。他非常惊讶地告诉我,在这5天里,他发现自己每天用于工作的时间,最多时也才只有四五个小时,是他工作时间的一半。

而其它的大量时间,都被他用在了喝茶、上厕所、和同事聊天、玩手机等琐碎和不重要的事情上了。

这说明什么呢?

这说明我们对时间的感觉是靠不住的。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 比如,早上闹钟响了以后,我们告诉自己,再睡10分钟。等到我们觉得10分钟到了、要起床时,才发现半个小时都过去了。
  • 比如,我们拿起手机刷抖音,和自己说好,只玩半个小时。结果时间过得特别快,一不小心就刷了一两个小时。

所以,如果我们不懂得借助一些工具去管理时间,就有可能会被自己的感觉欺骗。我们以为自己为了做一件事情,已经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努力,可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真的花时间去做那些最重要的事情。

我只是让朋友简单地记录时间,就已经可以让他认识到,自己为什么感觉没有收获了。而他也告诉我,在记录时间的最后一天,虽然他请了半天假,工作效率却是最高的。

我知道,这是因为他把不必要的时间消耗都利用起来了,而这也是记录时间所带来的好处之一。

记录时间,有什么好处呢?

记录时间的第一个好处是,能给我们带来羞愧感。

比如,我今天计划写一篇文章,但是早上起床后,我就开始浏览头条信息,试图寻找写作素材。如果没有记录时间,我下午可能也会这样度过。

但是现在我有了时间记录表,我一看,上午除了从8:00~8:30我翻阅了别人的文章外,剩下的3个半小时,我都在浏览小视频。

顿时,一种羞愧感袭来,觉得自己的自制力有些太差了,于是告诉自己,下午不要再碰手机了,还是好好写一篇文章吧。

我的朋友也是,当他发现自己在工作时间内做了那么多不相干的事情后,羞愧感就会提醒他,把时间更多的用在工作上。

记录时间的第二个好处是,能帮助我们规划未来。

对于计划,大多数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情怀,又爱又恨。计划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可是完不成计划又常常给我们带来遗憾、悔恨等。

计划完不成,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计划的东西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能力。比如,我们一天只有24小时,可是我们计划的内容却需要我们用2个甚至3个24个小时才能完成,计划当然就会失败了。

当有了时间记录表后,我们可能就会有两种发现:

一是认识到自己大大低估了任务的难度,那么我们就需要调整一下计划完成的时间,重新规划一下,也会让计划变得更理性和科学;

二是认识到自己一直在拖延,明明是每天都要进行的计划,但是看一下自己的记录表,却发现已经连续好几天都没有行动。

这个时候,理性就会提醒我们,要开始展开行动了,即使我们无法一下子完成任务,也可以完成一部分。只要开始行动,完成就是迟早的事情。

我们要如何利用时间记录表呢?

现在手机上记录时间的软件越来越多,可是如果条件允许,我还是推荐拿起纸笔做记录。原因有两个:

一是这样记录速度更快,拿笔写几个字,比打开手机——打开软件——输入——保存要快得多;二是可以避免手机的诱惑,如果做了记录以后,又情不自禁地拿起手机刷了一会儿,那就得不偿失了。

做记录的纸笔,并没有讲究。既可以专门给自己准备一个本子,也可以用A4纸记录。本子携带比较方便,A4纸则建议可以放在固定的场所使用。

因为我经常在家办公,所以我是用A4纸打印出了一些表格,用文件夹夹起来使用的。拿起来方便顺手,又利用收纳总结。

记录时间的方法比较简单,可以自己设计一些表格。

比如,可以把一页纸分为两栏一栏,一栏记录时间,一栏记录事件。这样比较简单,而且一目了然。如果是用本子记录,只要画一条竖线就可以,方便操作。

如果想记录得更详细一些,也可以设计成四栏,比如像我常用的表格,就是把内容栏分成了四栏,分别是“时间”、“事件”、“用时”、“小结”。

即使是我自己在记录的时候,我也不是每一栏都做记录。像是“小结”这一栏,只有在完成事情的过程中出现了值得我记录的意外因素,我才会写上。如果没有,就空着。

表格的内容也不是死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计。

自从我开始记录时间以后,我发现我的焦虑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因为我是在家工作的,所以和上班族相比,我的自由时间很多,可是效率却很低,这让我感觉特别焦虑。

  • 比如,明明有很多工作要做的我,突然发现地板脏了,就会不自觉的拿起拖把去拖地;刚刚写了几个字,发现绿萝的叶子黄了,就会自动站起来去浇水……

开始记录时间后,当我起身想去做其他的事情时,我问自己:“你希望在纸上写下自己三心二意的记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于是,我越来越能管住自己,对于和目标无关的事情,也能尽量不去做。当我发现我有选择,而且能做得很好时,焦虑感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记录时间是在浪费时间吗?

记得当我向朋友建议,记下自己的工作时间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如果真的一条一条的记下来,得多浪费时间呀?”

我的回答是,不浪费。

记下时间和做的事情,并不会花多少时间,但是却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相比之下,要来做记录的几分钟,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在记录时,可以用最简单的文字记录,而且即使笔记潦草一些也没有关系,因为不是给别人看的,只要自己能看懂的、以后方便总结就可以了。

记录时间后如何进行总结与改进?

记录时间的办法,我之前也使用过。后来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记录时间成了例行公事,耽误时间还没有用,就放弃了。

而后来我想到了,时间记录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

  • 在第一到二周,可以每天进行一次总结,看看自己的时间都用在什么地方了,有什么是可以调整和改进的。
  • 等到对自己的时间使用情况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可以减少总结的频率,比如两三天总结一次,一周总结一次。

可是我们都是有反智心理,即使知道这个方法好用,也很少有人愿意,每天过的这么死板,无时无刻地不在记录。

当我们认为自己很辛苦时,就容易产生补偿心理,反而会出现事与愿违,不愿意再做时间记录的情况。

如果你也有了这种心理,就说明到了需要改进方法、甚至是和时间记录法告别的时候。

对于一些人而言,只要简单了解到自己的时间用在了哪里,就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那就没有必要每天都进行记录了,可以隔一段时间用一次。

而对于那些对时间要求比较高,又不太愿意每天记录时间的人,可以试着多给自己创造几个固定日程。

也就是说,让自己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比如,到了固定的时间,就开始运动,这样既可以不用记录全天时间,又可以养成好习惯。

而且,如果自己一天有几个固定日程,到了时间身体就会自发行动,那就不必进行时间记录了。

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去哪了,可以用时间记录表解决问题。在使用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改进的方法。

当我们的效率提高,对于时间有了更强大的掌控感后,就可以升级工具,而这也是工具的真正作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L_oVpm8BUQOea5OwhF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