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源说 | 减肥就不能吃肉?饮食比例中肉多点好,还是菜多点好?——减肥系列(七)

2020-07-28     冯欣源自然养育之家

原标题:欣源说 | 减肥就不能吃肉?饮食比例中肉多点好,还是菜多点好?——减肥系列(七)

文 |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两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丛书作者

编辑 | 于雷

毕业于北京大学,作家,编辑

长期致力于益智、教育领域

减肥(优质蛋白)

减肥,就不能吃肉吗?

饮食比例:肉多点儿好,还是菜多点儿好?红肉好,还是白肉好?

啥都吃最好!

(从原始人和野生动物身上学到的……)

欣源迷惑脸

吃多点儿肉好,还是吃少点儿肉好?

看上去简单的问题,营养学家们近年来可是吵翻天了。传统营养学出身的宝宝们一看肉就怕,现在时髦的生酮饮食理论,又建议放飞自我吃……

不要那么容易走极端好不好?

咱们又想着从原始人和野生动物身上找线索。由于人类的发展史,有一些断层;人的很多特质,进化论貌似能解释一部分问题,另一些却也无从解释。

不过跟着思考思考,蛮有意思的。

总体看来,由于人能吃荤食,特别是火处理过的荤食,营养密度、安全性大大增加,进食体验好,并减少了寻觅食物和吃食所需耗费的巨量时间;动物性食物的营养,以及为了获取动物性食物所进行的种种努力,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做其他事,让人的大脑也在不断发展。

所以,肉还是要吃滴,很重要滴。至少加热过的肉,要比猩猩吃的比例高。

为了营养多样化,为了均摊风险,啥都吃是最优选择(我又想到了麻辣烫……)。事实上,从原始人头骨齿缝残留物的研究,以及对类人猿类的研究,以及如今的营养学研究,无不提示这一点。

不过,原始人,野生动物,是没吃主食,没吃糖的。再次强调下哦。可以翻看减肥系列往期文章哦。

前期回顾:

图源:pixabay,CC0协议

多样化的优质蛋白质

但不只是蛋白质哦

说的就是荤食(鱼肉蛋奶)!

优质蛋白,当然好得不得了。别的植物性食物很难提供。

仔细分析,其他很多重要的营养,也是来源于荤食的,其他食物也很难提供,比如 比较合理的油脂比例;各种各样的矿物质,钙铁锌等等,都是荤食里面比较多,吸收效率也高;还有维生素B12,肉碱;不少脂溶性维生素尤其是A、D;DHA……

图源:宫崎骏《哈尔的移动城堡》

(1)吃肉更好,还吃吃菜更好?吃红肉好还是吃白肉好?比例如何?

这么看来,人好像真的适合吃荤食!当真如此吗?荤食、素食比例该如何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难回答的。科学家们也都吵翻了天。以前说吃菜好,少吃肉,传统科班出身的营养学家们宣传精确到多少多少克肉,吃多一点咱就感觉很罪恶,以为是肥胖以及很多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的罪魁祸首;如今又有不少人提倡生酮饮食,主张人们狂吃肉(详见前述内容)!

延伸阅读:欣源说 | 吃油,会让人“胖得流油”吗?生酮饮食敢尝试吗?——减肥系列(六)

由于科学家没真正研究清楚,又都说得有些道理,书上、网上说啥的都有,更别提海量趁机作妖胡说八道的言论了(我们需了解,没有研究透的知识,作妖的特别多,特别是这些非常适合走商业路线的营养学相关知识)。如果是商业带节奏,还会把事情搅和得异常复杂。

(其实,营养学理论几年一翻篇哦,打个比方:过去说植物油好,动物油不好,结果人们放飞自我吃植物油,远离动物油,心脑血管疾病几率反而更多了!想想这事儿理解起来很简单,过去人们会吃动物,但怎么会一口气吃掉那么多同类植物获取这些油脂呢?身体当然不适应了。

同理,大家貌似都知道橄榄油啦,核桃油啦,亚麻籽油啦……各种好。还有人往酸奶里滴油吃。这会儿有人又作妖非说饱和油多好多好,恨不得道道菜放猪油,要么推荐小众的椰子油之类。咱们想想看啊,人们可能会吃点儿猪肉(猪油),但一般没可能吃那么多椰子、橄榄、核桃、亚麻籽获取等量的油脂……咱们现在都知道炸方便面的棕榈油不好,跟它类似的饱和油脂椰子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有些宝宝问我这些油好不好,明确地回答: 啥油多了都不好!这会儿宝宝们可以放下心来啦,不用多花钱哦,油换着吃,少吃,就行哦。

举这些个例子是希望大家想想,不要限于过去陈旧的知识哦,也要跳出来多想想原理。)

延伸阅读:点击文章上方蓝字,关注“冯欣源自然养育之家”,后台回复“油”,有很详细的文章介绍。

有时候我也在想,我们跟猴子、猩猩有90~99%的基因同源性,食谱相似,但也有些不同,人需要的荤食比例好像要高一些,而且很多重要的营养来源于水产!

从动物身上找线索,会发现黑猩猩会组团狩猎抓猴子等动物分着吃,打仗的时还可能吃“战俘”;一部分猩猩很喜欢吃动物,但多数猩猩食谱中绝大部分(98~99%)属于植物性食物,一天之内只要醒着基本都在吃,红毛猩猩是完全不吃肉的;狒狒会抓兔子,跟掰玉米似的掰开吃;一些猴子吃虫子、贝类、蛋,但吃鱼的真的很少,吃海鱼的基本不存在哦。

猩猩吃蚂蚁

图源:网络,侵删

图源:网络,侵删

猩猩吃猴子……

图源:网络,来源于BBC视频截图

搜索“猩猩吃肉”,有不少视频哦。

这吃的还是猴子……没把它们当同类看吧。慎点,怕怕的……

来源:腾讯视频

因此,研究灵长类的食谱,到底吃肉多还是吃菜多,有时候也会让人感到很困惑。

我们的牙齿和肠胃像草食动物,甚至还不如猩猩锋利,可我们的祖先会狩猎吃肉,据说把地球上的大型动物都吃得差不多灭绝了(目前的一些说法,有待考证),甚至拿吃掉的动物的骨头建房屋,ORZ(主要在欧洲)!看着一点也不像草食动物哦。

图源:微信公众号“罗平生物群”

象骨房屋示意图

图源:微信公众号“罗平生物群”

冰河时代欧洲古人类用猛犸象骨头搭建房屋

科斯捷尼基遗址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十万年还是几百万年?中间有中断吗(会用工具后人就站在食物链顶端了,不过地球上没有那么多肉可以吃的。肉都吃完了,气候还在不断变化,人在这时会吃啥?持续了多久呢)?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人们除了狩猎,还发展了畜牧业,那时人们吃肉,比例如何呢?因为鸡鸭鱼鹅猪牛羊都挺费粮食的,农耕民族不会养得太多,加上采集和种植手段也能塞饱肚子,好像人们吃肉并不那么多;对于一些不适宜农耕或采集, 常迁徙的族群就不一定了,畜牧业可能是主要手段,吃荤食会更多。

这么看来,游牧民族和农耕的民族还很不一样。

农耕

图源:网络,侵删

游牧民族

图源:网络,侵删

前面提到,我们的基因跟猩猩非常接近,而我们的皮肤又比较像海洋动物,毛发短,有皮下脂肪。而跟我们亲缘很接近的猴子之类陆地哺乳动物,全是有毛发,没有皮下脂肪的。除此之外,人类婴儿胎毛生长位置跟水兽接近,却不同于灵长类动物;咱们还能排出含盐的眼泪,对咸味不那么敏感,这些特质都接近水兽。

图源:soogif

我们食谱中很多优质营养的确海产品中比较多,比如DHA、碘等,淡水鱼DHA没那么多,也很好啦,总的来说鱼的蛋白只要人不过敏,营养是相当好的,脂质、矿物质等成分也很好……人好像很适合吃鱼,但猩猩、猴子,极少有科学家发现他们捕鱼吃(有待考证)。

图源:soogif

为什么人长成这样,食谱却这么怪?我们像猴子一样吃,还是像海豹一样吃?我们想学祖先,可祖先到底吃肉更多还是吃菜更多?长期的饮食习惯积累,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从席卷全球吃肉的祖先开始,还是新石器时代以后,又有采集又有种植还有畜牧的祖先开始的呢?不同民族的饮食情况不同,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就算是吃肉,猪牛羊等红肉好,还是鸟和鱼等白肉好?祖先是咋吃的?他们有一阵席卷全球吃红肉,可是研究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头骨,齿缝残留物,感觉他们啥都吃诶!哪个饮食习惯,渗透我们的基因更多呢?

原始人头骨

……

人类起源,我也喜欢看看,也喜欢从中找找饮食线索。此处省略一万字。我们根深蒂固的知识,不一定是对的。很多东西,并没有研究清楚,甚至逻辑都是不能自洽的。有关内容争议相当多,咱们还是得带着思辨的心意来看,不能书上说啥就信啥哦。

(总有宝宝问我书单,其实我看得杂,有的囫囵吞枣,所以随便看看就好哦,这些内容我喜欢看《灵长类的社会进化》,《人类简史》,《大洪水》,还有一本小众书,我个人蛮喜欢,《外星人在月球背面》,有理有据,逻辑自洽,也很有意思的。)

史前大洪水示意图

图源:百度百科

不管怎样,这一点可以确认,至少离我们最近的祖先是吃肉,以及其他蛋白质的。不管有没有熊那么多,至少比猩猩吃得多。而且像熊和猩猩一样吃得佷杂。战国时代开始还有蚂蚁、蛹或蛆等做的酱(就像大猩猩修理树枝,抹上口水,粘白蚁吃……),这蛋白十分好,我们小时候也有不少调皮的小朋友喜欢烤蚂蚱吃,闻着特别香。烤蚕蛹、烤青蛙之类咱们已经很受不了了,不过我们父母辈的小朋友特别渴望蛋白质,还是很会想办法弄来吃的,除此之外抓鱼捕鸟的神技能也很多。

坐标:山东,一男子抓蚂蚱吃

图源:https://kuaibao.qq.com/s/20191102A032DB00?refer=spider

坐标:湖南,蛹

图源:网络,侵删

我国一些地区还保留着原始的风俗

抓蚂蚱的小孩,你小时候有没有烤蚂蚱吃过

图源:网络,侵删

图源:《再见萤火虫》

哥哥给妹妹准备食物,抓过青蛙

不少饮食习惯,如今人们完全无法接受了,但虾子、贝壳还是不少人会吃,咱们内心接受程度不一样,性质其实是一样的。如果人呆在一定地域祖祖辈辈长时间不吃这些东西,还有不少人会对这些高异种蛋白含量的食物过敏。比如,内陆的人去海边吃海鱼、虾、贝类等海鲜就更容易过敏。很多人也受不了虫子蛋白质。

图源:soogif

说了这么多,欣源等于没说……哈!因为,我还是无法回答你,吃肉好,还是吃菜好。不过,最大程度模仿祖先食谱比较好哦,也就是——啥都吃!咱不一定要吃虫子,猪牛羊、鱼虾贝、蛋奶……只要不过敏, 都可以吃的,换着吃就好。即使放开肚子吃,这些优质蛋白其实吃不了太多(不过要在没有碳水化合物帮忙的前提下哦。如果是把五花大肥肉放在米饭上,肉油和调味料渗入饭里,饭好吃,肉也没那么腻,就会不知不觉吃很多下去,高血糖水平仍然会让人的饱腹感撑不了太久)。

图源:soogif

(2)想要肉吸收好,菜也得搭配吃

虽然肉很重要,菜也需要搭配吃的。

我们发现菜里的纤维素能当“大便骨架”,兜住食物,留在肠道里慢慢吸收充分(主要是慢慢吸收蛋白质、脂质),会让荤食和素食双方营养吸收利用率增加;菜里的不少营养(尤其是维生素)也会对肉里的一些营养产生协同吸收作用(尤其是矿物质);跟肉一起吃的纤维素让人有饱腹感,兜住大便让肠子慢慢地、平稳地吸收养分,本身又没什么营养(变相节食!即使有10分饱的假象,也能造成7~8分饱的效果),因此升糖指数比较低,能维持血糖稳定。纤维素还能让肠蠕动功能维系在一个不错的水平,也就是我们传说中的“吃菜通便”啦!

图源:soogif

啥“排毒”作用,那说得宽泛了点,可能说得就是营养比例协调,升糖指数下降等给内分泌代谢等系统带来的好处,以及通便的作用,让人觉得“脸上爆痘”,皮肤粗糙等看上去有“毒”的情形会好一些吧。

(3)拿火处理肉,是个好方法!人吃肉变得更容易,营养吸收也更好,就能省出时间干很多事情,从而越变越聪明

图源:soogif

火处理过的肉,带着腥味的血液凝固了,油脂冒出来,Mmmmmm~~真香!让人胃口大开。加热过的肉往往更加鲜嫩,易于咀嚼,也更容易消化。可该有的营养没损失多少,还杀灭了寄生虫!简直不能更棒了。

自从能吃易于消化的肉,食材营养密度一下子上来了。人们在寻找食物和吃食上花的时间精力减少了。可以腾出很多时间从事智力活动。

图源:soogif

想想,温和的猩猩除了睡觉,有事没事一天都在吃植物;牛也是,还有四个胃来回倒腾消化那些食物;远古时代熊猫是吃肉的,因为各种原因进入竹林,改吃竹子,一天吃14小时素食(有时也吃点肉的,不过很少),剩下的时间睡觉……如果身处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也像这些哺乳动物一样,天天都会为搞吃的而烦扰,干不了别的活儿了。

滚滚每天除了吃就是睡……

图源:soogif

牛醒着就在吃草……

图源:网络,侵删

另外,肉里面丰富的脂质和易于吸收的矿物质等,大脑很需要!比如胆固醇,咱们现在一听说胆固醇就害怕,事实上脑子多么需要啊(如今有不少研究提示,血脂增高在一些情况下可能是一种代偿反应,在这些情形下盲目降脂处理并不合适,甚至有可能影响部分脑功能)!人奶中胆固醇特别丰富,吃草的牛的奶中胆固醇就几乎没有,这是因为人类的婴儿要在最大程度发展大脑,因此奶水也有这样一些相应的设计。而植物性食物中没有胆固醇。这是我们搞清楚的部分油脂,还有不少油脂待发掘。“吃肉补脑”,在一定程度上这说法真的是成立的。

因此,吃肉的原始人有时间琢磨和提高各种技能,脑子越来越聪明,越聪明的人越容易获取食物……进入了这样一个“智能提高正循环”。

图源:soogif

(再次强调,原始人没有吃糖和精细碳水啊!糖和精细碳水的历史也很短暂,大量吃可能才几十年,国外不过百年呢。因此咱们身体对于碳水的接受程度跟原始人还是挺类似的……不信?看看大量胖子和内分泌代谢病出现的时间,刚好跟高碳水饮食出现的时间高度重叠啊!并不是简单的“营养过剩”来解释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糖,具体见前述。有些宝宝非说不吃主食会坏脑子,那咱不敢说咱祖先一定是吃肉补的脑,但一定是在低升糖指数食物摄入的前提下,变得越来越聪明的,也就是说,几十至几百万年间,没主食的生活状态,并没有弄坏原始人的头脑,反而还在不断发展他们的大脑。)

(4)蛋白质加油脂,害处不那么大,但还是别加多了(肉和蛋还不一样)

其实,咱们吃肉,不仅仅是吃肉,连带吃了里面的脂肪。

额外加点儿油也不打紧,咱们仔细看看,烤也好,煎也好,煮也好……加热后那肉油哗啦啦往外冒!大部分人不喜欢吃这肉油,都会把肉捞出来,把肉油抖掉了吃,那么当初额外加的那点油真不算啥了。

因此,肉类烹饪方式中,煎和煮都可以的。油煎肉没有既往人们认为的那么可怕,不过更推荐高压锅煮,肉很烂,不额外放油也很好吃,即使放也放不了多少,不然汤会十分油腻。和蔬菜一起炒或烧的话,不光先得加一定量的油,加热后肉油跑出来,又都被菜吸进去了,总体吃油量是最大的(当然,吸了肉油的菜,经常是无敌好吃Mmmmmm~~)。炸的话其实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可怕,油主要浮在表面,不过把肉整个泡油里炸还是让人挺膈应的,如果煎肉差不多好吃,那还是煎肉吧(看到这儿我想你会明白,肯德基店里,贪嘴吃了炸鸡腿,不要觉得减肥一定无望了。相比之下,吃同样量的炸薯条要糟糕很多)。另外,如果做成肉丸子,吸油的量还是挺多的。如果非要炸,那就整块儿炸吧,还是别炸碎肉丸子哦。

图源:soogif

这么看来,烤好于煎好于炸

如果是蛋,煎整蛋有点吸油,煎或炒鸡蛋花,可以把油几乎全部吸进去!所以,当然是煮鸡蛋最健康哦!蛋黄里面已经有不少油脂了,不需要额外加的。如果打了蛋花,炒别的菜的时候放油尽量少哦,蛋花里的油已经能让这盘菜足够好吃了。

图源:soogif

(5)肉加精细碳水,能吃下很多!但仍然是精细碳水主要影响我们的体型和健康

想想,一盘五花肉摆面前,吃几块就差不多饱了,或腻了。可是,把五花肉摆在白米饭上,肉油一点点渗下去,肉也没那么腻了,饭还特别有味儿,肉和饭都能吃很多!同理,各种包子是如此,国外的汉堡包也是如此。

图源:soogif

既往我们总认为是肉和肉油影响了身体。比如哪个老爷爷突然中风了,一问人家爱吃五花肉,几乎一定会就近归因到五花肉上。想起国外的人吃汉堡包,也觉得是他们把夹心的肉吃多了才营养过剩,根本没往一起吃下去的面包和沙拉酱上面想。

其实完美掩盖了一起大量吃下去的精细碳水的害处!我们方向错了……一问,吃五花肉的中国老爷爷,可能这调了味儿的肉特别下饭,每顿都吃几大碗!这吃好几个汉堡包的外国大胖子,吃进去的面食和沙拉酱要比肉多。

所以,欣源还是建议,不管其他饮食情况如何,尽量减少精细碳水的摄入量哦!

图源:soogif

下期就是宝宝们期待的食谱啦!有居家版和社畜版~~~炒鸡实用!下下期分析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节食、运动的内容是否合理。咱们不见不散哦:)

这几天有关减肥的内容,写了个比较系统的小册子,10万字左右,全贴来也有点影响体验,准备挂电子书店里(公号后台右下方)。不过,糖、蛋白、脂质等怎么吃,如何轻松运动等核心内容会慢慢在公号贴来。

宝宝们都很想知道怎么做。别急哦!我的想法是,现在有关减肥的内容五花八门,伪科学众多。了解理论再指导实践很必要哦,万一走偏,狂饿又反弹,狂运动又没空坚持甚至出现关节痛,很打击斗志的,您说呢?我这人爱死磕,不搞明白不轻易对自己下狠手的……下了手的,基本都是好操作的,亲测有效的。

所以,欣源还是跟过去一样,重点是原理解释哦,希望对宝宝们有帮助

好奇想看结论的戳:

sorry今天没来得及更新,先告诉好奇的宝宝们减肥方案吧:)

图源:soogif

作者 | 冯欣源 版权所有

编辑 | 于雷

来源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系列书

《夏娃的困惑》系列书

转载&合作 | 请联络微信wtmmdxb-fxy

插图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网

均为CC0协议(可商用)

动图 | soogif官网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

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音乐 | 当你 - 蛋白质girl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

《夏娃的困惑》

第一本:母乳理论+基本操作

第二本:母乳实践+解答疑问

第三本:母乳辟谣+特殊宝宝

第四本:哺乳妈妈生病和用药

第五本:母婴安睡

第六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上)

第七本: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下)

第八本:育儿谣言-滥喂食水篇

第九本:婴幼儿怪现象-屎尿屁嗝胀气篇

第十本: 不一样的快乐音乐早教

纸质书、电子书

都已经上架开售哦!

非常感谢大家支持!

部分内容可在公众号查阅

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系列丛书已经写好数百万字

主要内容:

母乳喂养及母婴睡眠

婴幼儿护理(屎尿屁嗝、婴儿怪现象、家庭护理操作)

育儿谣言(行为误区篇、滥喂食水篇、矿物质篇)

辅食营养(辅食添加误区、简单易上手案例)

早教(婴幼儿发育,反自闭症过度诊治)

轻松带二胎等诸多内容

涵盖: 养育,教育,心理,得道

敬请期待!

不仅如此

欣源仍会像勤劳的小蚂蚁

不断学习、实践

数年如一日为您制作

专业、精致、全面、实用的育儿内容

争取陪伴您和孩子到18岁哦~^_^

鸣谢

梦朦(momo)绘制的精美封面哦!

欣源实在太感动了

号外

抖音、快手、知乎、小红书、视频号

同时开通了哦!

搜索“冯欣源”可关注^_^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KN20nXMBd8y1i3sJ-l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