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宇:你凭什么这么红?

2019-08-31   吃文学

“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如果世界听不明白,对影子表白。”

林夕填词的这首《烟火里的尘埃》,悬浮在字里行间的孤独感,似是给华晨宇量身订做一般。

在华晨宇有过的一些表达里,如果将孤独化作人的形态出现,或许它极有可能会与华晨宇如影随形。

01、从“巨婴”到“巨星”

燃爆整个夏天的《明日之子》,在乐迷们的恋恋不舍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一路呼声很高的张钰琪,在与华晨宇的通力合作下,夺得冠军。

这个结果似乎并不意外,因为那首摇滚气质十足的《我管你》,听起来确实太过瘾。“管你什么想法,我是我自己的表达。管你什么看法,我的世界我来浮夸”。

它像是一段压抑情绪的释放,也像是一种直白的自我主张。以歌传情,是华晨宇的标配。也许他话不多,但你总能从他的音乐王国里,发现他与众不同的理解。

无论原创,亦或改变,他一出手,这首歌便染上了华晨宇的个性。想来真正的歌者很小会受限,即使可创作的领域再狭小,他也能突出重围,“用我思我口,唱我心我想”。他虽然孤独,却因有所热爱而不苦。

回想我第一次知道华晨宇时,还是在高中。有一天一个女孩儿突然和我说,给快乐男声的华晨宇投一票吧。

那时候正是超女快男最吸引人眼球的阶段,给自己喜欢的歌手投票,成了下课或放学后,大家乐此不疲的事。

就在那时,我开始关注起华晨宇。彼时的他,戴一副黑框眼镜,脸蛋肉嘟嘟的,有几分腼腆,可爱里亦有藏不住的呆萌。

朋友眼中的他,除了沉迷于吃肉和睡觉,大概就只有音乐能让他从沉睡中苏醒,从生活的边缘回到正轨。

他并不擅长打理生活,用过很久的洗衣机,还是不能轻松驾驭;晾干后的衣服,不知道怎么叠放。生活中的他,迷迷糊糊,笨手笨脚,宛如“巨婴”。

如果他没获冠军,也许这些缺陷也会随着他的杳无音讯,而石沉大海般不复存在。但是他偏偏凭借音乐上的才华,站在了快男赛场上的最高峰。

当一个人成为某个领域的焦点时,毁誉参半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华晨宇有才,自然有力捧的。而华晨宇有“病”,当然也有力毁的。

至于他有什么“病”?有人摧毁他的音乐,说它们神神叨叨不入流;有人诋毁他的生活,指责他“巨婴”一样惹人厌。

至于他到底是有才还是有病,我想时间已经是最好的证明。

据了解,华晨宇今年11月的深圳演唱会,新一轮票还没开抢,就已经有173万人想看。

在这一庞大的数字面前,即便他有“病”,我想也是音乐让他患的病。

且这个病已经浸入血液和骨髓,让他一分一秒也离不开,他早已忘掉自己,为心里的旋律病入膏肓一个人只有当他忘乎所以,全身心投入某件事,才有可能做到极致。

我想起在快男舞台上,当时赤脚演唱《假行僧》的他,那副投入的状态,好似饮下了玉液琼浆,那么沉醉,仿佛众人皆不在,唯有他与音乐共生

如果说华晨宇是从哪刻让我记忆犹新的,我想便是那时。如今不管台下的他,还是否是“巨婴”,更多人记住的是,他是“巨星”。

这个世界有很多“巨婴”,在生活里的某些时刻,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巨婴”情结,但是这个时代的“巨星”却是极少数。

也许对于巨星的定义,众说纷纭。但在我看来,有超强号召力,对音乐有赤诚的态度,并且原创作品在一定水准上的歌手,便可以称之为巨星。

02、他的音乐人生是一首无字歌

《无字歌》是华晨宇正式走入大众视野的起点,最初能解其中意的听者不多,或许至今仍寥寥。

就像解读一首诗歌,无论自以为解读的再怎么完整,也终归有所缺失。因为创作本身就是个人化的,是作者当时当刻的感触,旁人又如何理解。

但是在理解的过程中,总有一些类似的灵魂能够相遇,于是视彼此为知己。比如尚雯婕,她敏锐的捕捉到潜藏在无字旋律下的多种可能。

她赏识华晨宇,与其说欣赏,不如说这旋律像一缕风,忽而拂过尚雯婕的心房,轻轻将她心里的窗纱吹动。尽管只是摇摆了一下子,却让她觉得分外清凉。

华晨宇的高音向来可作他的杀手锏,当然他温柔起来也格外深情。他的音乐模式就如同他在声音上的改变,每一次转化都好像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你总归能认出他,可以从千万人中识别出他。

他此生的音乐之旅,就像一首无字歌。无字,便是不受限。音乐的最高境界,或许正是抛掉一切文字,让它回归旋律。

由每个听众来为它填词,填上你内心的感受。你不必担心因为文字表达上的失误,而影响整首歌的听感。

也无需一次次顾及文辞的押韵,而放弃自己最想传递的思绪。假如你愿意,你可以在无限的空间里,写尽万语千言。

如果将华晨宇比作旋律,我想他最符合无字歌。因为他是音乐鬼才啊,天马行空是他的特立独行。

他不断尝试,不一定每次都成功,但是失败了又怎样?倘若失败的定义是所谓的传唱度不高,这便能证明创作者有失水准?

华晨宇才懒得管这些,他只唱自己内心的声音。如果能得到大众的肯定,固然是美事一桩。若是不能,他便寻找小众的同路人。毕竟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为懂自己的人歌唱。

03、“我的心里住着一个苍老的小孩”

苍老的小孩什么样?我想他应该是既有单纯可爱的姿态,同时又有一颗不入世俗的心。他仿佛看透世间一切爱恨和真伪,回归到平和而安详的状态。

无论舞台上下,孩子气的华晨宇会给人一种呆萌感。他会露出羞涩的笑,会专注的吃零食,偶尔乐呵呵的傻笑,偶尔为了一段旋律流泪。

他很少给人自带攻击性的强硬,也极少在面对镜头时,故作老成的和媒体打太极。只要他一开口,还是透着孩子般的稚气。

但是在面对音乐时,他又像一个被音乐打磨多年的老者。在面对来自外界的诋毁时,他的心态又仿佛历经一切沧桑后,已然复归平和。

在《明日之子》做评委时,他的点评一贯走心,好坏之间的标尺一刻都不能少。他始终在从音乐的角度,对选手进行评点。

你会觉得他对音乐的认知和态度,就好像一个匠人做了一辈子瓷器,不允许任何人玷污它的纯粹。

他在音乐上的心理年龄,似乎已经远远超过实际年龄,以致于他能够自信的侃侃而谈。

因为他绝对相信自己对音乐的感觉。并且不仅是凭借感觉,还有知识与技巧上的功底。

如果放眼乐坛,我们不禁会发现,每个音乐人都难免会遭到抨击,毕竟旋律里没有完全的共鸣。面对质疑声,有人会明里反击,有人会暗里反讽。

而看起来不显攻击性的华晨宇,属于用才华让人住口的那类。他会将情绪写入歌里,用音乐的方式来回击,也用音乐的方式来证明。

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在风口浪尖的时刻,沉下心来创作。而后在时间的打磨里,用作品来说话,直接让流言不攻自破。

在和音乐相伴的日子里,他好像又回到一个稚气的孩子,遇见喜欢的音乐就开怀大笑,听到伤感的曲调就伤心落泪。

不知不觉间,他逐渐成熟,懂得音乐的真谛是让自己幸福,而不是成为旁人的说辞。

久而久之,他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变得愈发平静,有股大智若愚的神情。就这样,他在苍老与童真间转换,唯独对音乐的爱一如往昔。

如今他依旧为音乐倾其所有,隔绝外界污染的噪音,只唱歌给爱他的人听。想来只要有音乐,无论再过多少年,他仍然是最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