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分享的内容是:带娃就医时,父母要做好这3件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更准确!
周末的儿科门诊,永远那么的人满为患,诊室里的小病人一个接一个,看诊就这么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你可能也会对下面这样的对话感到熟悉 :
医生,我家宝宝发热了,您快给看看怎么了?”
哦,什么时候开始发热的啊?
哎哟,我也不记得了。估计2天了吧!
体温最高到过多少度啊?有没有吃过什么药呢?
不好意思啊,医生,我这几天不在家,都是孩子外婆带的。
然后你一脸茫然!
医生,我家宝宝咳嗽了,您给看看吃什么药比较好?
咳嗽呀,那时间有多久啦?之前有没有感冒啊?
好像有过吧,具体也不记得了。
小宝宝是怎么咳嗽的啊?比如每次大概几声,白天厉害还是晚上厉害!
医生,平时都是她奶奶带的,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
再次一脸茫然!
这在平时的看诊过程中,非常常见的。总是有很多人如此高看医生,总觉得只要医生听一听,看一看,再顺带查个血什么的,就马上能诊断出个所以然来。
其实,在看病过程中,病史提供的越详细,越能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病情。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带娃看病,一份带娃就医指南,做好了,医生诊断更准确!
1、准备好详细的病史
在儿科就诊时,病史主要会涉及到“既往病史”和“现病史”。
既往病史呢,就是宝宝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医生会根据以前生病的情况对这一次的生病情况做出一个判断,看看两次之间是不是存在什么联系。
现病史,就是这一次生病时候的情况。包括疾病开始出现的时间、持续的时间、症状的变化、是否用过药物和经过其他医生的治疗等等。在看病之前,这些都要做到心里有数,有些比较复杂的可以用纸条记下来。比如发热,家长们就可以按照这个模式来进行记录:
孩子什么时候出现的发热
孩子多久测量一次体温
体温是多少度
做了什么处理
这样,在就诊的时候,医生就会根据发热的热势、热度做出一个更好的判断。
同时,如果家里有好几拨人在照顾,比如这几天奶奶、过几天外婆、白天爷爷带、晚上妈妈带,一定要做好交班,至少带来看病的那位得知道详细的过程。不然的话,如果病情都交代不清楚,医生也是两眼一抹黑啊!
2、办一张医保卡
这一点真的很重要啊!孩子一出生,家长们一定要记得先给宝宝办好医保卡啊!可以跟着父母在单位办,也可以在户口所在地乡镇或者街道办。这样,孩子就有一张固定的就诊卡了!而就诊卡,会带来两个好处。
首先,现在很多医院实行电子病历,认卡不认人。很多人没有医保卡,就只能在看病的时候临时办一张“诊疗卡”,看完之后呢,诊疗卡随手一扔,下次就诊的时候又得再重新办理一张。这样一来,所有既往的诊疗记录全都没了!而医保卡,可以将你这一辈子所有的记录都保留着。
其次,就是节省时间。很多医院都推出了自助挂号窗口,相对于排成长龙的人工窗口,自助挂号机那叫一个快啊!但是,问题来了,自助挂号机的挂号的时候,只能用医保卡!
3、不要恐吓小朋友
在看诊的时候,同样的检查,小朋友的配合程度可是天差地别的。有些小朋友从头到尾非常配合,简直毫不费力!而有些孩子一看到白大褂的医生就开始哭,一直到出门还在哭。这样医生也很难能够诊断。
这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啊,很多家长都在给小朋友灌输一个概念:
你不听话就会生病 生病了就要看医生 看医生就要打针吃药 吃药很苦 打针很痛
你这么一说,谁还高兴来看医生啊!在小朋友眼里,医生叔叔、护士阿姨,简直是妖魔猛兽啊!
所以,在看病之前,我们一方面可以告诉小朋友来医院是做什么;但同时,也要鼓励小朋友,即便抽血、打针会有点疼,但是我们是勇敢的宝宝。而且,只要打完针,病就好啦!
记住,千万别骗小朋友一点不疼,吃药也别告诉他一点也不苦。哄骗只能成功一次,没有人会上当2次,小朋友也不傻。
所以,带娃就医时,父母要做好这3件事,可以帮助医生诊断更准确!也只有这样,就医才能够事半功倍!希望父母都能够明白!
好了,本期分享的内容就到这里了,欢迎关注、留言,陪你一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