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懂事”的孩子,被埋下了,错误的家庭关系模式种子

2019-09-29     淅爸育儿记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习惯用“按我说的做”,却忽略了孩子往往是“按家长做的做”,并以此为基准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更多的不是犯错误的大道理或者教训,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中的潜移默化。

今天,要来说一说家庭中婆媳关系、夫妻关系不好的时候,对孩子是怎么样的影响。

01 表面亲妈妈,实际学爸爸

这天,爸爸问起今晚吃什么菜肴,妈妈提议说“要不咱们吃酸菜鱼吧?”

而奶奶则说要吃红烧肉,表示很久没吃了。

妈妈仍然想争取一下,希望爸爸支持自己,委婉地说到:“酸菜鱼好吃...”

但是爸爸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支持奶奶:“听咱妈的,今晚就吃红烧肉”

在吃饭的时候,奶奶如常所愿、和爸爸一起吃得津津有味,但妈妈却味同嚼蜡。

一旁的儿子注意到了妈妈没碰红烧肉,问起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吃红烧肉啊?”

妈妈很直接的借助孩子的疑问,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妈妈不喜欢吃肥肉”

接下来,孩子的动作很让人暖心:

他夹起一块红烧肉,把有肥肉的部分咬掉,剩下的瘦肉则夹到了妈妈的碗里,并跟妈妈说:“妈妈,没有肥肉了,可以吃了”

孩子的行为,确实是很让人欣慰,年纪小小的他就已经懂得关心自己的母亲。

但实际上,这样的行为并不值得家长去推崇:

  • 孩子尝试牺牲自己,让妈妈开心;
  • 妈妈同样借助了孩子的这份关怀,不自觉地建立与孩子更亲密的关系;
  • 表面上孩子亲近妈妈,实际上,孩子在学习爸爸对待自己母亲的方式:纵容;
  • 孩子通过模仿父亲的方式,向父亲表示自己的忠诚,表示自己仍然是父亲的儿子;

看到这里,很多人会认为,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孩子这么懂事还不值得推崇?

须得看到,孩子这份懂事,其背后是家庭关系失衡的问题,相信没有任何一位家长希望家庭出现这样的状况。

再深一层,这本是妈妈、爸爸和奶奶三个成人之间的问题,孩子没必要为大人的矛盾负责任。

对于孩子来说,当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关系失衡的时候,他就会把这份责任揽到自己身上,认为是自己造成的,并且自己有义务去修复父母的关系失衡。

最终,孩子就不能成为孩子,反而担起了父母的角色。

02 不自觉的父母,让孩子有恋母情节

一一今年3岁不到,父母对一一的养育观念完全不同。

这天,爸爸妈妈因为一件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吵了起来:爸爸认为可以给一一吃一个雪糕,妈妈则认为孩子三岁前不能随便吃东西。

对此,妈妈甚至拿出自己非常正确非常自豪的一件事:“我儿子从10个月开始,没生过一次病,甚至没用过抗生素。”

爸爸再次反驳:“抗生素并非一点用处都没有,得分情况,不然为何要发明抗生素”

...

随着争吵越来越激烈,一一察觉到爸爸妈妈的声音越来越大,他用了自己的方式,希望让爸爸妈妈停下来,别再吵了:一一开始唱歌,爸爸妈妈的声音越大,他的歌声就随之越大。

一一很难与父亲玩到一起,一方面,爸爸缺乏与孩子一起玩乐的方式,另一方面,则是一一在学习母亲:母亲对父亲是冷漠的、不认同的。

爸爸工作了一天回来,妈妈完全没理会爸爸,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

一一非常黏妈妈,在家里,无时无刻都在找妈妈。

即便妈妈要出门倒垃圾这么一小会儿,孩子依旧大哭大闹,爸爸使出浑身解数也不行。

但最过分的,是一一必须摸着妈妈的乳房才能睡觉,而妈妈对一一的这份对她依恋并不如她所描述的那么苦恼,反而让人感觉是一种享受。

妈妈在享受被孩子需要的关系模式中,她有意无意地与孩子建立了过分亲密的关系,这就让孩子有了种种恋母的表现。

而妈妈对爸爸的冷漠甚至不自觉表现出来的鄙视,让一一同样学会用这种方式对待爸爸。

那么,一一是怎么样向父亲表示忠诚的?他学会了爸爸的那一套笑脸相迎、隐忍和退让。无论妈妈如何指责爸爸,反驳爸爸,爸爸总是一副老好人的模样,他习惯用这种委婉来避开可能更激烈的冲突。

孩子同样学会了这种委婉的方式,当父母吵架时,他并不是上去捂住父母的嘴,更不是大吵大闹,而是使用了唱歌这一可以让人愉悦的方式,就像爸爸的笑容一样。

03 失衡的家庭关系,影响孩子的恋爱观、婚姻观

恋爱是一种特殊的选择,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作了治疗,目的是为了修正我们童年的错误。

其表现就是,恋人多数时候都是我们选中的理想父母。现实父母或多或少让我们不满意,我们心中都藏着一个理想父母的模型,它是我们选择恋人的基石。

而理想父母的模型有一个共同点:能给予我们无限的、无条件的爱。

但这种治疗,很多时候会以失败告终,反而留下更深的伤疤,因为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这对于孩子的影响,就在于父母的关系模式如何,家庭中各个成员的关系如何。

十分浅显的一种情况就是,如果从小生活在婆媳斗争中的孩子,成长后在择偶的时候,会下意识的去选择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恋人。

但他们往往很容易以失败告终,因为过去,父亲对待婆媳矛盾的做法被深深植入他的心中,而在成长过程中,走不出恋母情节,让他重复着父母的错误。

最终表现出来的,就是委屈自己的妻子,纵容自己的母亲。

而如一一那般的孩子,最后又会形成怎么样的婚姻观、择偶观?

由于母亲给予了她无条件、无限的爱,母亲就是他选择恋人的模型基准。但他同样的习得了父亲的忍让和老好人模式,在恋情中,会如父亲般一样的卑微。

而他与母亲的相互依恋关系,妈妈会认为孩子的恋人抢走了自己的儿子,从而做出种种与儿媳对抗的行为,作为老好人的一一,只能夹杂在中间当一个“老好人”。

04 健康的家庭,让孩子成为天真无邪的孩子

孩子,在过去所描述中是天真无邪的、无忧无虑的,而事实情况是:只有在健康家庭成长的孩子才能获得的“奢侈体验”。

那么,何谓健康的家庭?又该如何建立?

  • 健康家庭的标准

健康家庭的标准,在乎稳定、温暖、互动的环境。这不仅仅是指父母对待孩子,还包括了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之间。

而其中的关键,在于家庭成员的地位相互平等。

一个不尊重自己母亲、对自己母亲冷漠的父母,势必教不出尊重自己、关心自己的孩子;

一个过于依恋自己父母的父母,同样教不出一个独立的孩子;

而夫妻间相互鄙视的父母,同样离一个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越来越远;

  • 好的父母帮孩子分清责任

健康的家庭,其内部的责任分担是十分清晰的。尤其对孩子而言。

面对天生自恋的孩子,好的父母会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该负责的,什么事情他又不该负责。

诚如文中所提及的那个为妈妈咬掉肥肉的孩子,当妈妈面对那份难以下咽的肥肉时,她只需要自己咬掉肥肉,就可以避免孩子帮她承担。

妈妈须得明白,自己需要的是孩子父亲的关心,无论问题能否得以解决,她真正要做的是和自己的丈夫沟通,而不是借助孩子的疑问,发泄自己的不满,最终不自觉地与孩子建立过于亲密的关系。

如果遇到孩子做出为父母牺牲自己的“懂事”行为,那么我们可以接受孩子的好意,但请拒绝孩子的行为。

同样的那位妈妈可以告诉孩子:“谢谢你孩子,你还是自己吃吧,我想爸爸会帮妈妈咬掉肥肉的。”(如果爸爸仍不为所动甚至反感,那妈妈该思考的是为何当初自己会选择这一个人,而不是让孩子负责)

  • 打破自己的原生家庭链条

往往这一点是被最多人忽略的。我们会被眼前的关系失衡所困惑,却忽略了眼前这份失衡的关系,可能源自自己原生家庭中,传递给自己的那份心理缺失。

那位支持妈妈吃红烧肉的爸爸,完全没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和纵容,那个为妈妈咬掉肥肉的孩子同样也没意识到自己对母亲的依恋和纵容。

正视自己原生家庭所带来的那份缺失,勇敢承认自己的父母、原生家庭确实给自己带来了难以磨灭的伤痕印迹,而后才能用更积极的方式面对自己的生活,打破那个传递的链条。

但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的伤害,并不是倡导去埋怨甚至报复自己的父母。更多的所倡导的,是面对真实自我。

淅爸有话说:对孩子的教育,任重而道远。任重,指我们的点滴行为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我们需要为此而负责;道远,指的是这份影响是通过时间积累的,而且一旦形成就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ghff20BMH2_cNUgjHK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