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艾维电影发布了《这1200多家影院都在做的事,你必须知道!》这篇文章,后台有朋友感到疑惑: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情况下,上座率低、竞争激烈的现实下,部分业内人士都在说应适当降低票价,给观众更多的优惠。走高端路线意味着多投入,这些投入都需要通过高票价找回,还怎么给观众优惠?没有了票价上的优势,怎么和其他影院竞争呢?
说实话,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的几个事例中得到一些启示。
公牛为什么那么“牛”
早年,慈溪市有几百插线板家庭作坊,是全国有名的插线板生产基地。阮立平的亲戚朋友都在做这一行,他们没有足够的资金投资生产,就拿着别家作坊生产的插座样品到全国各地去推销。
那时候,阮立平的亲戚朋友基本都在做这一行,不过主要是拿别人生产好的产品到其他地方售卖,由于有地理位置的便利,阮立平工作之余也帮忙推销,在销售过程中,他发现这些插线板质量很差,有的还没有卖出去就坏掉了。技术出身的阮立平开始研究插座修理,每次拿来货,他都要先检查一遍,把坏的修好了再卖。阮立平日渐掌握了插座的构造原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1995年,他下海经商创立了慈溪市公牛电器有限公司。那时正是芝加哥公牛队如日中天的时候,喜欢打篮球的阮立平便把公司品牌取名为“公牛”。
前文已经提到,慈溪大大小小的插线板家庭作坊有几百家,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基本都在打价格战,但阮立平并没有走这样的道路。
刚成立公司,阮立平便以“用不坏”为公司目标,专注品质,拒绝粗制滥造,克服了插座使用过程中常见的松动、接触不良和非正常发热等问题。
公司发展壮大后,公牛甚至成立了课题组,专门研究产品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用不坏”的公牛理念,周围一些同行不以为然:“质量这么好,都用不坏,那产品卖给谁?”
但阮立平坚持走高质量、高价格的差异化路线。公牛产品一问世,就广受欢迎,虽然价格贵了一倍多,但使用安全,质量有保证,公牛逐渐在消费者中建立了口碑。
今年6月,在广东中山古镇,“2018中国LED照明灯饰行业100强”迎来了揭榜时刻。其中,公牛集团以“2018年销售业绩90.65亿元”稳坐百强榜单第三位,“插座一哥”当之无愧。
“有五金店的地方就有公牛插座”,它没有百年历史,却算得上是中国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之一。
格力手撕对手
在今年的618购物节前夕,格力电器在官方微博上发布了奥克斯生产的不合格产品的举报信,引起了舆论的强烈关注。
有人可能会问,格力为什么有底气举报奥克斯呢?
这就得从格力发家史说起,大概20年前,国内的空调行业大多深陷价格战的泥潭中无法自拔,彼时,格力率先跳出来,走上涨价之路,把涨价获得的利润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大大提高了格力空调的质量,逐渐成为空调行业的领袖。“好空调,格力造”、“格力,掌握核心科技”等宣传语,无不彰显了它的自信,高质量的产品为格力赢得了行业话语权。
当然,也有人认为格力在618电商节前夕举报奥克斯有为自家产品做宣传之嫌。因为奥克斯空调很便宜,网上只需要一千多就能够买到,凭借超级高的性价比,奥克斯在电商领域如鱼得水。
不管格力与奥克斯之间有何恩怨,从产品质量本身和市场认可度来看,奥克斯确实远逊格力。
此外,像申花、新科、米博这样的品牌,恐怕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根本没有听过。
海信的“高价”逆袭之路
有人说,今年是国内彩电行业的“寒冬”,一方面,用户被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屏产品分流,另一方面,房地产的不景气也间接影响了彩电市场。近日,奥维云网发布了《2019年中国彩电市场第三季度总结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为1034万台,同比下降3.6%;零售额为277亿元,同比下降10.4%。市场自2018年四季度以来,开启连续四个季度下滑态势,低迷成为常态。海信的情况却刚好相反,与其他产商“日子难过”的境况不同,海信电器第三季度仍获2.02亿元净利润,环比暴增471.51%。
今年9月份海信电视零售额占比达到20.61%,连续9个月突破20%的行业标杆线。
海信之所以能在“寒冬”中逆势而上,与其在高端品牌上的高价策略不无关系。而海信之所以敢定高价,在于其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在新技术的运用上也领先国内彩电行业。比如,海信宣称其图像处理芯片比肩索尼;最新产品能识别16种方言;在传统的液晶面板技术领域,自主研发了ULED电视、相关技术实现了画面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性等方面的提升;今年7月份海信推出了全球款台叠屏电视,以150000:1的超高对比度惊艳世界;8月份,海信更发布了国内首款社交电视S7系列,让电视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块屏幕……
这一系列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背后,都是海信剑指高端,谋求合理利润的战略诉求。这也是整个国产电视行业陷入亏损泥潭,而海信却能一鸣惊人的关键原因。
回到影院行业,在艾维记者看来,一系列事实证明,价格战只会越陷越深。如果一味地走低价路线,影院赚不到钱,服务质量必然会下降,观众得到不好的体验,自然也就不会来。
其实,国内部分影院尝试过走高价路线,但迫于现实(其他影院都低价、观众对价格敏感,不买账等)基本上都没有坚持下去。
但是这能证明影院走高价路线是错误的吗?
答案是否定的。当然,影院走高价路线,不能简单理解为简单的涨价。高票价的背后需要高质量的视听体验、好环境、贴心的服务做支撑。
同时,影院还需要对自己的发展策略有信心。也许影院刚开始走高端化、高价路线路线时,会暂时损失小部分观众,但只要长期坚持,用高品质和高服务支撑相对较高的票价,一定会得到观众的认可。
其实,观众都明白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比如,支持4K+3D+120帧版《双子杀手》的CINITY影院,票价相对于其他影厅高出不少,但目前为止,网上并没有关于CINITY影厅的差评,并且,在记者的实地采访中了解到,CINITY影厅的上座率普遍高于其他影厅。这也就证明了如果影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视听体验、高质量的服务以及优质的观影环境,还是有很多观众会为高票价买单的。
当然,我们并不鼓励所有的影院都走高价路线,影院走高价路线需要因地制宜。正如国内插座行业没有几十个“公牛”、空调行业没有几十家“格力”一样,要求国内2万多家影院都走高端化路线是没有意义的。
参考资料:
1.《国产电视“价格战”走不通!海信电视用“高价”上演逆袭》 作者:闲搞机 (来自今日头条)
2.《低价的企业都死掉了,只有高价才能拿走行业70%的利润》作者:漆点品牌咨询(来自今日头条)
想要了解更多电影方面资讯详情,搜索作者微信公众号“艾维电影”或者微信号film186”!精彩内容与你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