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人耍小聪明赢得了芯片市场,美日在贸易摩擦中互相伤害

2019-07-25     牛牛说金融

高端的日本制造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产业转移中获益,其核心表现就是经济的飞速发展。这一时期,在汽车领域以及半导体领域令世人侧目。汽车的逆袭源自于石油危机导致的汽油价格暴涨,而半导体的崛起是因为巨大的国内需求引发的产业升级。

时至今日,日本车在全球仍然以高性价比服务着人类,而半导体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翻开日本经济史,这一段过往让我们唏嘘,韩国人通过敏锐的眼光和稍微不那么光彩的手段取而代之。

近日日韩的贸易摩擦开始升温,多年前那次芯片纠纷萦绕脑海,日韩芯片宿怨就此种下因果。

1、 日本个人电脑领域需求下的芯片难题

日本芯片产业曾经不可一世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在高科技各领域独霸全世界。时间跨到了70年代末,美国芯片市场占有率开始下滑,其失去的份额被日本人悄悄拿走。当美国人意识到对手的意图后,日本已经逆袭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生产国。

日本人是如何在芯片业瞒天过海的呢?答案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以内需为驱动发展芯片。1982年,日本电气公司(NEC)开始销售个人电脑,这款产品亮点是可以使用日语。个人电脑在日本得到普及,这款产品也被称为日本国民机。产品一经推出市场就打败了当时不可一世的IBM,虽然他们拥有世界标准的制定,但是水土不服高高在上的外企逻辑让他们在市场竞争上并没有占有多少便宜。日本本土企业NEC、富士通厂家独自研发的个人电脑迅速占据日本更多的市场份额。

巨大的市场需求,核心部件却掌握在他人手中,这是日本电脑行业的痛点。到了1974年,日本政府高瞻远瞩的批准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划。对内宣称以超越美国集成电路为目标,对外则瞒天过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策略。随后日本通产省组织几大企业整合人才资源、打破企业壁垒、同仇敌忾的进行芯片攻坚战,以提升日本的半导体芯片产业。

日本人在企业利益和民族大义上有摩擦更大的是合作,因为他们意识到只有解决核心技术,在后来的产品竞争中才能发挥优势。(这里不免对国内的彩电业唏嘘,当年没有掌握核心技术的时候发动价格战,最后便宜了其他国际品牌)

2、 日本半导体逆袭惊吓了美国企业

美国传统芯片行业被日本打的落花流水

日本人统一思想之后,加足马力搞研发。仅仅过了四年之后,半导体领域在世界范围就取得了将近上千件专利。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为了更好的扶持芯片产业,投入了较为丰厚的金融政策。完成了研发到试用的过程后,日本芯片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

随着生产线的建立,日本人利用各种优势加速生产,而美国人依然在功劳簿上乐不思蜀。就像当年袭击珍珠港一样,日本的芯片产品以高性价比在市场上驰骋。1980年的时候,日本拿下了全球进3成的半导体存储市场。到了1985年,日本市场份额超过了5成。美国产品份额被无情吞噬,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学生日本已经构成威胁的时候,此时已经晚了。

英特尔的生产主管"参观"日本企业后感叹,任何一个人去日本回来后都会被震惊。一个公司的场景让他记忆深刻,这家公司用一栋楼来用于芯片研发。第一层是16KB的容量、第二层是32KB的容量、到了第三层则是256KB容量,日本的研发节奏彻底颠覆了美国人的认识。反观美国自己的研发习惯,这种文化的差异基本早就了现在的格局。

美国人曾经想过用质量噱头来抵制日货,当他们内部测试后迅速消灭了这个念头,因为测试结果发现日本产品不但质量无可挑剔其存储能力已经远远超出美国制造。更要命的是日本售后质量宣称,日本制造质保可以达到25年。

日本半导体产业迅速的占领了大部分市场,而美国从业者面临的是失业或者转换门庭。

3、 日本抢了美国半导体企业的饭碗

曾经AMD也吃了日本制造的亏

随着日本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美国相关企业财务报表出现恶化。1981年的时候,傲慢的美国企业AMD利润同比下滑了将近8成。次年在巨大经营压力面前相关企业因特尔不得不宣布裁员2000名,整体行业利润从去年的5200万美元沦落到亏损1100万。日本半导体的狙击可谓是让美国人哀鸿遍野,日本抓住战机继续出击,仅仅5年后因特尔不得不宣布退出存储产品。

这次日美的竞争让知名企业因特尔头尾夹击,最后盘账的时候发现付出了巨大代价,净亏损达到了1.7亿美元。面对美国人的缴械,日本人继续乘胜追击,日本企业富士通要收购仙童半导公司80%的股份。仙童半导是硅谷的象征,在那里犹如自由女神一样不可亵渎。日本买走他们的信仰,美国的爱国主义开始泛滥,动静越来越大终于引起了美国当局的重视。

4、 企业竞争牵扯了国家利益

美国靠政策剿灭了日本芯片

美国的半导体协会为了民族利益开始四处游说芯片产业的威胁,如果任由日本人这么攻城夺寨最后会威胁到美帝的国家安全。如果美国半导体受制于人,美国核心领域不得不最后要依靠日本产品来服务,外国资源对于高傲的美国人来说是不那么可靠的。即使是盟友日本都不行,你看看他们打击美国产品有过手软吗?如果这件事不引起国家层面重视,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更有甚者,一旦日本人向对手苏联提供相关产品那结局不敢想象!

在高大上的理由面前,美国人放弃了一贯崇尚自由市场的外衣,准备以强硬的手段压制日本。1986年的春天,日本芯片产业被认定倾销。秋天美日签署"美日半导体协议,日本在这次国家级谈判中处处落于下风。富士通收购仙童半导的商业行为被终止,随后美国人对日本芯片产品课以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

日本半导体行业在美国各种政策照顾下开始走下坡路,美国企业松了一口气。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就这样被美国人通过外交施压苟延残喘。

5、 韩国人落井下石摘桃子

三星曾经看准机会填补了市场空白

在高压政策下,日本半导体产业开始落寞。日本人举国之力发展到被美国绞杀经历了产不多十年,其先前占据的市场因为关税等原因不得不受让。美国人在胜利的喜悦面前可能是冲昏了头脑,但这次贸易摩擦受惠的却是韩国人。

美日尔虞我诈的时候,韩国人想起了三国的典故,坐山观虎斗的同时在悄悄的布局相关产业。韩国人利用美国人的傲慢,派出公关团去游说美国政府。主动示弱的背景下,主动要求芯片业收取反倾销税税率为0.74%,而这个税对日本却是100%。三星给熟读三国的日本人上了生动一课,韩国人抱上了美国大腿,而日本人含恨交出胜利果实。

自此韩国在芯片领域进入了康庄大道,从后期的市场份额来看,韩国人在存储类芯片领域完全替代了日本。

虽然后期日本政府加大了产业扶植,但是日本的芯片行业难以改变出局的命运,最后由主角沦落到了配角的地位。

以上就是日美韩的贸易恩怨,韩国人当年精明的利用了美日贸易摩擦,摘了日本人辛苦培养起来的桃子。

时至今日,日韩贸易摩擦,是日本人憋很久的报仇还是有什么其他目的呢?这个只能让历史来给我们答案了!这里面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反思,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纬度里面,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才是发展的根本。

日本韩国的恩怨,可能是一场大戏,留给我们吃瓜群众。我们边看边反思,毕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嘛!

主要参考资料:

《战后日本经济史》作者野口悠纪雄

《日本电子产业兴衰录》作者西村吉雄

《硅谷百年史》作者阿伦.拉奥,皮埃罗.斯加鲁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fpkKmwBmyVoG_1Zx0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