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之年的李嘉诚
李嘉诚,1928年出生在广东潮汕。中日战争时期,逃到香港,之后上演了屌丝逆袭。从学徒到销售员一路逆袭到了华人首富,因独特的投资眼光被世人称赞。
上世纪50年代,欧美代工行业光临香港,李嘉诚抓住机会成为了"塑胶花大王",完成初始积累。
上世纪60年代末,香港出现了左派冲击,众人恐慌中李嘉诚扫货很多固定资产。价格便宜同时也承受巨大风险,后期局势稳定后坐享投资红利。
上世纪70年代,长江实业上市,并收购"和记黄埔"股权,财富继续攀升。
上世纪90年代,布局大陆再现投资高收益局面。
97年香港回归,在众多徘徊心态下,再次加大投资本土。
2015年后,大量抛售国内固定资产,在国内楼价一片上涨的时候李嘉诚选择了套现。
之后,大面积投资英国。
李嘉诚是个商人,以不懂政治为口头禅,但是几乎每一次投资转变都和政治有关。投资英国的同时,英国在闹脱欧。
2015年,一篇文章别让李嘉诚跑了备受瞩目。
1、 商人属性决定李嘉诚的投资方向
产业转移
上世纪50年代,欧美产业转移,所经之处造就了无数财富。李嘉诚在夫人家族帮忙下,成立了塑胶花工厂。凭借自身优势,迅速在此行业立足,并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1967年受大陆影响,香港左派占据上风,岛内被恐慌情绪笼罩。香港房地产遭遇抛售潮,更多的人选择移民海外。此时选择逆市而为购买固定资产需要一定胆识和魄力,当时很多人急忙去找人解盘的时候。一个人坚定看好香港未来,以低价收购大量土地,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个投资的经典案例,但是放在当时无人去衡量他享受过的煎熬。
当年如果判断失误,李嘉诚可能会成为那一批破产的富豪,根本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资本有天然的盈利属性,投资必然是风险和机遇共存。对于打工者来说企业倒闭最多换个工作,对于资本拥有者来说将是天堂与地狱的抉择。
可以说1967年的这次投资是李嘉诚财富雪球的起点,之后的投资好像是开挂一样,每一次判断都是神准。无论是港内投资,还是国内改革开放,一路高歌猛进赚的盆满钵满。
李嘉诚的投资哲学,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当所有人关注的时候他悄然而走。
李嘉诚的口头禅,不懂政治只懂经济。
一个不懂政治的商人,每一次的投资都是那么神准,这背后的抉择一定是一个政策研读团队的杰作。
如果说李嘉诚的选择是盲目的话,那么相信这个说辞的人一定很天真,自古政治经济从来都是一体。他们就像一个孪生兄弟,好像从来并没有单独的割裂过。
2015年后,李嘉诚投资英国基础行业。与之配套的是,英国政府脱欧的举动荆棘全球。
如果说这两者没有联系,那么不是我想多了,就是有些人太单纯。
我断定,李嘉诚团队肯定嗅到了这里面的资本机会。只是人家早在5年前甚至更早就已做出判断,我现在才有恍然大悟般的清澈,这就是闻道有先后的现实演义。
2、 英国脱欧有什么投资机会
英国脱欧
纵观天下,三足鼎立。欧盟作为一个团结的存在并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欧元的存在对美元世界货币地位存在挑战,稍有不慎就会把美元拉下马。而中国的崛起同样被美国忌惮,这就是天下目前的格局。
英美从历史上有着天然不可割据的血缘关系,过去200年以来世界都是英美执牛耳。二战后美元替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美国拥有世界铸币权后享尽了荣华。可以不夸张的说,美国人用美元统治着世界经济。
二战后挑战过美元的有苏联的卢布,日本的日元、德国的马克。卢布和日元的结局在90年代初已经深深的留在历史长河之中,而德国的马克却安然无恙。在这种背景之下,欧共体应运而生。
英国早期加入欧共体后,因为固定汇率曾经被索罗斯狙击,但当时德国却隔岸观火。英国曾经饱受委屈,并付出过沉痛代价。后期欧元区成立,英国付出的义务大于利益分享。与此同时德国却占尽便宜,而欧盟区内的经济不平衡矛盾日渐突出。
这就是摇摇欲坠的欧盟,而英国脱欧就是注定的,区别就是时间节点的问题。
2019年,进入经济周期转变年。
美国总统拿起贸易摩擦大刀,纷纷砍向其他经济体的时候,英国脱欧的优势就出现出明智的选择。
现在来看,李嘉诚的投资出现亏损,但是长远来看其实不然。
一旦欧盟区出现裂痕,欧元被美元战胜就是早晚的事情,而到时英国就是唯一不受波及的欧洲经济体。
其后期的获利,大家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3、 为什么李嘉诚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是散户
在投资市场,追逐抄底逃顶是每个人的终极目标,当然这只能是散户行为。
但是作为一个拥有上百亿、千亿的投资大鳄,抄底和逃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资本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那些跟风资金纷至沓来。对于大资金来说,只能选择在牛市末期,顺势出货变现。因为你不留足他人的利润,你也一定不会得到回报。
2015年,可以说是中国房地产大牛阶段,当资金蜂拥而至的时候李嘉诚决定变现。此时真是应验了巴菲特的一句话:"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今年87岁的李嘉诚,已经进入古稀之年,对于一个商人来说投资的安全性比获利更重要。一个成功的商人,阅历万千之后的选择必然是深思熟虑。
对于一个商人来说,他只为资金负责。而不会去考量哪里是顶,哪里是底。这么庞大的资金规模,你要想赚最后一个铜板,最后可能留不住最后一个铜板。
结语:请大家把李嘉诚当一个商人来看待,可以学习他的投资哲学,可以评价他的投资得失。但是请不要进行道德绑架,也不要把这个命运多舛的老人妖魔化,李嘉诚这次英国投资多年后看或许又是一个神话。但是回想起今天对他的评价,是不是有很多回味呢?
多年后,李家在英国斩获不菲的时候。或许大家会感叹,这是经济界的民族英雄。因为李嘉诚多年前的布局收割了英国经济果实!
未来会如何呢?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