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飞逝转眼年已过半,在上半年的工作生活中你周围都发生了什么可以让你留心的?偶尔朋友小聚会不由自主的谈论起今年的几个特点,基本总结为三点。第一生意开始难做、第二房价开始结束上涨预期、第三花钱不像以前那么大方了。
央行确实是在缩表
7月份,央行公布了最新货币数据,统计局也公布了各项数据。几个变化印证了以上几个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拆开数据揉搓一下。会发现宏观数据和微观现象之间的逻辑,这些枯燥的数字正在影响着大家的生活。
1、2019年上半年央行负债表相比18年末差额有9000亿
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央行总资产为36.4万亿,这一数据相比18年底缩小差额有9000亿。这个数据变化,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词"缩表"。大家首先注意这个金融术语是美联储缩表,好像发生在大洋彼岸的政策距离我们很遥远,美联储的缩表主要通过"美国国债"到期不在购买的形式回收流动性。美联储缩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向市场回收流动性(货币)。
央行也好美联储也好所谓的缩表,通俗理解就是缩小自己的负债表。对于美联储(美国央行)来说他的主要负债是发行货币,缩小负债表的意思就是回笼自己的负债,直白来说就是在市场上回收钱。我们举例说明,美联储发行一美元,他的负债表就列明负债一美元。不断的发行货币,他的负债就在增加。美联储的负债规模越大,市场上流通的钱就越多,反之则就会减少。
市场上的钱少了,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就是钱值钱了。反映在生意场直观感受就是钱不好赚了,这就是宏观数据对现实的影响。
大家要注意这个数据的变化,因为自2002年起这是第一次出现。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贸易顺差,外汇储备逐年增加伴随着基础货币的良性增长。在央行资产表中,外汇占款是资产,相应汇率投放的人民币是负债。举例说明,每增加一美元外汇按照相应汇率向市场投放等额人民币流通。
2002年起,这是中国经济黄金时代的开启,几乎在这个时期做生意赔钱的概率非常低。投资拉动的需求在各行各业体现,当然也是从这时起中国的房地产进入了铂金时代。从这一时期的中国男足赞助商可以窥探一二,各俱乐部房产商名字冠名的逐渐加多。
而这一切在今年的上半年开始转折,标志性的数据就是基础货币投放开始降低,当期数据表明是在回收流动性。
2、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乏力
统计局数据清晰的告诉大家,代表市场热度的一线城市,北京广州持平、上海深圳微跌。需要注意的是北京保持了两个月的持平,炒股的人都知道高位横盘和成交量的下滑意味着什么。另外通过半年数据观察发现,下跌由1月份的17城增加到6月份的20城。
房地产是金融密集型行业,从拿地到开发到最后的销售需要大量的资金堆积。拓展融资渠道对于这个行业非常重要,可以说供需两端都需要资金杠杆来完成交易。今年各种调控政策加强了资金监管,重磅的消息就是信托类资金的严控。而需求端的贷款执行也是历史最严,可以说现在的房产市场供需两端的资金有点紧。大家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房住不炒是动真格的。而银保监会的当家人也在不同场合重申了这一理念,如果还没有嗅出一点味道,那么只能说自求多福吧!
在基础货币缩表的前提下为什么广义货币还保持同比8以上的增幅?这可能是大家非常好奇的一个现象。主要原因是MLF(中期借贷便利)、PSL(抵押补充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下滑,这两个工具是央行提供基础货币的主要工具,二者今年到期后并没有再次投入造成了基础货币的下降。而这一期间央行为了对冲流动性采取了降准的方式,以扩充相对贷款的形式把货币乘数推高到了6的历史最高水平。广义货币M2为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的乘积,所以二者的一升一降就成了目前M2还在惯性增长在8区间的秘密。同时也说明了,当前情况下货币政策不可能出现宽松局面,未来降息的空间短期是看不到。
上面一堆术语可能有点晕,核心想表达的是,目前流动性偏紧所以房地产失去了涨价逻辑。至于货币乘数、广义货币的内在逻辑可以参考其他货币科普类文章,在此不做一一重复。总之一句话,物价是船而货币是水,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一个内在联系。
3、为什么很多人花钱不那么痛快了
过去一段时间,大家在投资领域听到最多的是雷声滚滚。各种资管公司的暴雷犹如有妖怪要渡劫一样,雷声滚滚惊诧不断。先是P2P接着是各种上市公司,任何一个雷都是民间无数家庭现金消灭的过程。
另外一个数据就是郎咸平前段时间公布的,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当下有5%是富人,他们的人均存款高达47万以上,而95%的人银行存款只有2.4万。在这95%的群体当中,我们看到一组很惊人的数字,那就是有40%的人银行存款为零,40%,差不多5.6亿人,他们的银行存款为零!如果算上信用卡等借贷数据,他们不是月光族是 真正的月负族!
目前中国的人口结构大约有劳动人口份额为64%(16-59岁区间),60岁以上的人口为18%,其余为婴儿到16岁区间。这个数据里面,60岁以上人口在逐年增加,其中2018年同比增幅0.6并增幅加大,他们的基数是2.48亿人。
从宏观上的资金回收到存款数据以及老龄人的增加,无论哪个指标都在显示目前的人们花钱比较谨慎。这里面有收入下滑、存款下降、也有老年人增加的因素,总之钱不好赚那么钱出去就不那么痛快。
从供给角度来看,有效需求的降低容易拉低消费水位。这也就是大多数人为什么花钱开始谨慎,反映到日常活动来看,就是生意难做支出就不是那么随意了。
综合来看,总货币供给来看在避免库存加大引来的经济风险。主动回收货币央行缩表能解决楼市的泡沫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强调的去杠杆,主要是回收多余的钱。让经济回到自身的调节中去,也就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几个经济现象。做生意的钱不好赚了、房价确实在很多城市涨不动了甚至出现了下行、大家花钱不像以前那么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