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
2001年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件足以让亲历者刻骨铭心,其中让国人振奋的有三,那就是申奥成功、加入世贸组织WTO、中国男足进入了世界杯决赛圈。
这一年,各国经济学家发挥了主观能动,纷纷通过自己的学识为中国未来算卦。这里面有两个派别:其一为以日本为首的中国崛起论,其二为中国经济会在新的经济秩序下走向崩溃。
国际上热闹非凡,国内知名企业家也没有闲着,纷纷发表看法对未来进行预测。最有名气的当属已经成为国内房地产开发领域领军人物万科集团的王石,他预言2001年后房价整体将会下跌15%,这个预言在后面近20年时间里证明很无厘头。
中国经济的发展没有朝着任何专家设计的路线去走,好像中国经济天生就是来教训各路神仙的,无论国内外童叟无欺公平对待。2015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经济数据),次年中国房价平均值已经比王石预测的时候涨了起码十倍。
差不多20年后的今天,我们去梳理过去的经济脉络,试图去寻找那条经济发展的路径。站在历史的角度,解读那些偶然中的必然。中国是怎么富的?中国的房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涨幅?我们的经济会如何走?以下围绕这三个问题来阐述。
1、 世界工厂带来了多少财富
2001年前后,日本通产省的一个报告提到,中国已经成为颇具规模的"世界工厂"。这份报告指出,在彩电、洗衣机、空调冰箱等领域,中国制造在世界市场份额中排名第一。几年后,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成为了世界排名第一。究其原因改革开放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利用区位优势,从承接落后产能做起逐步升华。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从代工做起,成长为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这些发展都为中国的外贸顺差做了很大的贡献,对外贸易的盈余也一直是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首。
我们从中国外汇储备轨迹可以看出,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的外汇头寸呈斜率45度上升。伟大的中国人民创造了不可一世的经济成就,最顶峰时期的4万亿美元就是我们的成绩单。
我们可以从结婚三大件来看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70年代结婚的三大件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到了80年代三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到了90年代三大件为空调、彩电、录像机;21世纪后则是车子、房子、票子。
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间接催高了房价,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2、 房价是上涨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我的大学生活是在广州一个叫三元里的地方,2003年的时候这周边的房价保持在3000/平,这个价格已经温和震荡了几年。这时候万科的王石预测,中国房价平均要下跌15%已经过去了2年。
我的大学同学阿生是个潮汕人,他父亲白手起家在广州拥有了不俗财富。一个商界成功人士,把自己的闲暇资金都换成了房子,当时在白云区某楼盘均价不到3000购买了大约7套房产。这个举动引起了我同学的不满,在阿生眼中以钱生钱才是正道,买那么多房子放着是很不明智的选择。当然这些想法都是同学之间喝酒的埋怨,大学时代纸上谈兵是我们的专长,因为我们觉得对社会和经济的理解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度。十几年后,大学同学聚会,再次提起当时的话题。阿生对父亲当年举动佩服的难以言喻,因为那个小区的均价已经达到了2万。
这个发生在身边的例子,其中暗含着什么经济原理呢?我的答案是货币供给,我们的货币构成中有个栏目叫外汇占款。这里面的真实逻辑是,每当国家顺差一美元外汇,等于向国内按照等价汇率投放等值人民币。假定某年贸易顺差为10亿美元,当时的汇率为1:8,那么市场的流动性就会增加80亿人民币在市场流通。
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外汇储备的增加必然带来基础货币外汇占款的增加。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物价是船货币供给是水,他们的关系是水涨船高。
另外一个因素是杠杆买房,利用杠杆的力量,撬动了房价的上涨。我们可以看一下M2资金这一段时间的增幅,通过信贷资金的供给合力推高了房价。而粗狂的发展模式带来经济腾飞也伴随着环境的污染,这一阶段产业升级就会迫在眉睫。金山银山还是青山绿水的选择就成了迫在眉睫。
3、 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阵痛
产业升级的趋势
产业转移在亚洲经历了3个阶段,主要标志是日本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和中国大陆。外资带来了经济活力,同时也间接推高了当地物价上涨。以上经济体都发生了土地价格大幅增长带来的固定资产价格泡沫,无论是92年的日本还是90年代末的亚洲四小龙。当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一般都会以产业转移而落幕。
92年当日本发生了股灾之后,房价的大幅下跌接踵而至。
90年代末,这一情况在亚洲四小龙再次上演。我们熟悉的香港明星钟镇涛在这次泡沫中破产,之后10几年辛苦劳作摆脱了阴影。
2008年的经济周期,我们以投资应对,避免了这次危机波及,但是也催高了固定资产泡沫。
高能耗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随着各种成本的提高难以为继,而高能耗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负重前行。此时的中国经济再次面临挑战,一方面高杠杆的债务风险;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前几年的去杠杆就是对冲债务风险,而产业升级应对落后产能的转移,忍耐了这一阶段我们的经济会再次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最好的解读就是,我们要青山绿水,房地产坚持房住不炒!
下一个经济增长点最大概率来自于中国庞大市场的消费潜力,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巨大市场机会。
中国的经济一直在众多怀疑声中砥砺前行,其中不乏经济学家知名企业家等等。这里面其中有一个华裔律师出版了一本书《中国即将崩溃》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强大会威胁其他经济体。多年后的事实证明,那些看空者的言论都没有实现。中国的经济仍按照自己的轨迹曲折前行,英国《金融时报》曾经阐述,20世纪90年代后几乎每隔几年中外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换套思路来描述中国经济发生的各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