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处在“审美敏感期”,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2020-08-07   育儿小香

原标题:孩子处在“审美敏感期”,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关键!

闺蜜说:孩子最近老是偷偷地拿着我的粉底,在脸上擦来擦去,臭美得不得了,甚至用口红在脸上花老虎,让人哭笑不得,说她几句还委屈化妆品好贵的撒。我听后安慰她,这是到了孩子

“审美敏感期”

啦!不要打扰她。

什么是审美敏感期呢?

是孩子成长过程中

“最美”

的一个环节,通常在2.5岁到 5岁之间,产生审美行为趋向,这个时期宝宝会有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女孩尤为明显,会对自己的穿着、打扮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这个阶段会变得挑剔、敏感,如果不符合娃要求,或者是被人破坏了物体的形式,就会不依不饶地发脾气、哭闹。比如:妈妈给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或者是切开,娃就不满意甚至会丢掉它。

心理学家班杜拉

认为,

儿童通过观察生活中人物的行为,获得社会行为后自助转化成模仿行为

妈妈会发现在化妆时、穿衣打扮时,身边总跟着一条

“小尾巴”

,你在哪她在哪,还会偷偷拿着口红,学着妈妈的动作涂抹在自己嘴上,照镜子

“臭美”

! 这些行为,均是敏感期最初的表现。

如何

引导宝宝

美起来

”?

《蒙台梭利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其敏感期

没有按照敏感性的“指挥”行事,将会永远失去这种天赋力量。

当孩子进入“审美敏感期”后,父母要理解娃这种追求美的热情,不要阻止,要支持。即使宝宝夏天穿棉袄冬天穿裙子,脚上穿上妈妈的高跟鞋“踢踏踢踏”走路时,也不要用“不正常”的眼光,“怪异”的词汇评价孩子,因为这是成长需要,是在感受美的过程,至于是否合适,就让她自己慢慢摸索吧!

1、天然的教材库。

大自然是绚丽多彩的,带宝宝欣赏美丽的风景,红玫瑰、白牡丹、清澈的小溪,郁郁葱葱的大树,星星点点的夜空,让孩子在接触大自然的同时去看、去想,锻炼不同审美感官的敏锐度!

2、图画和绘本。

给孩子买些色彩鲜明的册子,阅读时跟随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逐渐找到到自己审美意识的乐趣。

3、家庭环境。

在孩子房间挂些卡通画,装扮窗帘可以选用小动物或者水果类小饰品、挂件等,冬天换上暖色调床单,夏天则用冷色调床上用品,加强娃对色彩的敏感度。

4、美的行为。

当宝宝将自己玩过的玩具,整理起来,摆到原来位置,妈妈也要夸一夸:

“我家宝贝懂得保持房间的整洁了,是个爱美的宝宝。”

当娃逐渐有了自己的审美观念,慢慢沉淀后会更客观地评价、判断事物美与丑。

正面引导,培养孩子的审美观

正确合理的审美观,家长要鼓励孩子多接触,多探索,但有许多当下的“审美”,并不合理,还需要家长,进行正面引导。

别人都在做的行为跟风做,无关乎对与错。身边真实案例:闺蜜家女儿上初二,大眼睛丹凤眼,小模样特别水灵,这次放寒假在家,却吵着让闺蜜带她去做双眼皮。嘴里还振振有词,班级中有32个女生,28个同学都做双眼皮了,我要是不做,她们会说我老土,跟不上时代,不和我一起玩的!

难道是家长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了?不做双眼皮还成“异类”了。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先认同,现在微整容很流行,可以让自己变得比之前漂亮。但宝贝,你在妈妈眼中是最美的,单眼皮很迷人呀,对自己不自信的人才会通过改变外貌填充自己的自信心!

在学校寄宿的侄子跟打来电话,姑姑,我想换个新手机,可我妈就是不让!嫂子也委屈:手机用得好好的,看别的同学换新手机功能好,他也想换,其实根本用不到。

家长可以先询问孩子,你要换手机可以的,先告诉家长换过手机后,用它做什么?现在的电话做不到吗?如果可以的话为什么要换呢?反问的形式让孩子自己思考有没有必要。毕竟,学生还是要以学习为主。

戚薇在节目中说,发现lucky在她化妆的时候也喜欢涂涂抹抹,于是给女儿买了一套儿童化妆品,还说爱美是女生的天性,不应该被否定。我认为她做的很对,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而非一味打击,这才是科学育儿的真谛。

妈妈来叨叨:

审美敏感期的宝宝,对一切事物要求完美,妈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对孩子的

“不当行为”

批评,让TA充分的体会成长的美好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你家娃小时候有哪些“臭美”的趣事呢?分享一下吧!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往期精彩内容推荐:

张静静遗体告别仪式,5岁女儿痛哭,我们该如何教孩子面对死亡?

家长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会毁了孩子,你中招了没?

孩子睡眠真的需要训练吗?从奶睡到一觉天亮,做对这些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