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湖与山——明初以来巢湖北岸的聚落与空间》
作者:张靖华
根据2005年以来的调查,元明之际迁往巢湖北岸地区的移民,主要分为军籍和民籍两大部分[1]。军籍聚落的建立,上承元代制度,至元十六年(1279年),姚演主持在“涟、海等州募民屯田”[2]。至元二十一年十月,定涟、海等屯田法,“以江淮间自襄阳至于东海多荒田,命司农司立屯田法,募人开垦,免其六年租税并一切杂役”[3]。当时军屯遍及全国,从首都周围到边疆地区,“皆立屯田,以资军饷”[4],并设立屯田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屯田所用耕牛、农具和种子,大多由国家供给,“由是而天下无不可屯之兵,无不可耕之地矣”[5]。明初,朱元璋所采用的屯田和军事制度可以视为对于前一时期各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但和一般的民籍聚落相比,在名称上有显著区别,在巢湖当地,一般均以“军”或“疃”来加以命名,军,当为明代的军户,如军张、军王。疃,按疃,音tuǎn,对它原始的含义杜预曾有辩证:
“《诗》:‘町疃鹿场’,毛苌云:‘鹿迹也’,《说文》曰:‘町疃,禽兽所践处。’盖因町疃下有鹿场字,遂以鹿迹兽践附㑹之。鹿迹兽践可以解,鹿场不可以解,町疃也,原诗人之意,谓征夫久不归家,町疃之地践为鹿,非谓町疃即鹿场也。且说文以町疃字载扵田部,曰:凡田之属,皆以田。若町疃果为兽践,则非田之属也。考之他训,《左传》‘町原防井衍沃’,千宝注:‘平川广泽可井者,则井之,原阜堤防,不可井者,则町之。町,小顷也’,张平子《西京赋》:‘遍町成篁’,注‘町’谓:‘畎亩’,王充《论衡》:‘町町如荆轲之庐’,《石鼓文》:‘原隰既垣,彊理疃疃’,《毛伯敦铭》:‘予既疃商’,《庄子》:‘舜举于童土之地,其疏云:童,土疃也,皆说田野,并无鹿迹之说也。”[6]
图3-11:清光绪十三年芦溪嘴屯田执照
资料来源:卜真华提供
而吕祖谦认为,“疃”是特指在丘陵之间可以耕作的小块田地,相对井田而言:
“有曰:町原防井衍沃,此得井田之制。先辈尝论,先王井田之制,如画棋局,有邱陵,原隰必不可行,遂谓井田之制,不可行于后世。观此则先王之制,初未尝如棋局,何故其言?原防之闲,其地不得方正如井田,则别为小顷町,至衍沃平美之地,则用井田之法,先王之制,曷尝槩之以棋局之画哉?观此,则前辈疑井田之论破矣。”[7]
宋元以来,疃开始大量出现于村庄名称之中,一般和“村”并用,但似乎二者意义并不相同。它们的区别在于两点:一方面,疃多数用于和屯兵有关的地点。如“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8],泾县童家疃《童氏宗谱》:“自元代而迁居焉,传至四世祖仲英公,遂徙居八字门,后世又分居团兵一带,隶六甲籍”[9],第二,疃一般和官方屯田活动密切相关,如“洪泽屯田万戸府……其置立处所在,淮安路之白水塘、黄家疃等处。”[10],元人《题牧牛图》说:“谁家荒疃连平原,何处孤村带乔木,官田耕尽牛正闲,且对东风弄横玉”[11],都表明了这种情况。
巢湖北岸之“疃”,也继承了宋元以来“疃”的一贯属性。一方面和普通村庄相区别,如康熙《巢县志》将本地之“九疃”单列:“疃:刘家疃;张家疃;管家疃;王家疃;黄家疃;郭家疃;周家疃;唐家疃。以上诸疃,俱在西乡。”[12]但另一方面,这些疃的性质则明确指向卫所下的军屯聚落,如光绪三十二年六月颁给巢县西乡郑纯宜的《屯田执照》对这个情况写的很清楚:
“江南安徽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江安等处督粮道,为给发执照事,光绪二十八年正月十七日
上谕:裁撤卫所,敕将各卫屯田地亩缴价纳税等因当经议章详奏,旋奉
户部议覆,无论自业户典售分别上、中、下三等定价。原议每亩价银一两作为下地,其上中两等,以次递加,每两亩均随收税银三分,用示区别,于光绪二十九年三月初七日具奉旨依议钦此。钦遵咨行,到皖复经遵饬,议明上等地价,每亩缴库平银三两,中等地价,每亩缴库平银二两,由屯坐各州县查勘地亩肥瘠,分别等则缴纳,随时填照收执,不另粘贴契尾。如隐匿、诡奇、牵混、移坵、赖段等弊,查出即照漏税例究办,并将田地充公,以昭儆戒,通行严办在案。
兹据屯户 彭文华 具报执领 庐州卫 王顶柱等屯(田、地)一亩二厘三毫,遵章应缴地价库平银 一两二钱二分八厘。随纳正税钱三分七厘,耗银三厘七毫,均各照数收讫自应?照给执所有地各四至,详尽于后,须至执照者,
计开
业户 郑纯宜 执领坐落 巢县西乡 地名 庐州???
东、南 至——,西、北至——
右照给 郑纯宜 收执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 巢县填给”
显然,郑纯宜所耕作的这些土地,原属实土卫所庐州卫所统辖(图3-11)。除了这些保存的文书材料,地名也能反映出这一地区聚落和军屯的关系。张家疃之西部有“军岗”,长临河之罗家疃前有“军圩”,这些聚落的起源显然和卫所军田的劳作密不可分。
[1] 张靖华.九龙攒珠——巢湖北岸移民村落的规划与源流[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卷十。
[3] (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卷十三。
[4] 同上,卷一百。
[5] 同上,卷一百。
[6] (明)顾起元. 说略[M].台北:广文书局,1970年,卷三。
[7] (宋)吕祖谦. 春秋左氏传说[M].四库全书本,卷八。
[8] (元)脱脱等. 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二百七十九。
[9] 泾县童疃镇《童氏宗谱》1942年版,第一卷。
[10] (明)宋濂等. 元史[M]. 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卷一百。
[11] (清)顾嗣立编 .元诗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二集卷二十六。
[12] (清)于觉世编.巢县志[M].康熙十二年,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