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记忆:韵味山城巷,最重庆的百年老巷

2019-12-11     重庆楼市速报

老街,不仅只是属于上个世纪的老建筑,还链接几代人的回忆,藏着老重庆的故事。

位于南纪门的山城巷,是一条与山城同名的百年老巷。从南纪门起,长长的石梯道顺着城墙内侧朝通远门方向一直延伸到领事巷,外侧便是长江。

山城巷原名天灯巷,其得名是因20世纪初一位法国传教士在此设立教堂、学校及医院,并于巷坡上立杆点灯为路人照明而来。上世纪70年代,天灯巷更名为山城巷。

图源网络

这里的建筑、江岸风景,层层叠高的地形态势,爬坡上坎的街巷格局,让前来游玩的市民和游客都拍手称赞。在这里,既能沿临崖步道赏江景,又可品老街文化。

这里同时也是重庆历史文化的缩影,山城巷一百多年以来的故事、记忆、传说都堆积在这里。

图源网络

典型的吊脚楼、因地制宜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朝门以及具有海派风格的石库门建筑,都在这里留下了时代的印记,每一个都有讲不完的故事。

有谁会想到,如今安静祥和的山城巷曾经也是风云际会之地。

图源网络

在靠近栈口附近,有一座石库门建筑的三层小楼,如今虽略显破败,但也能依稀看出当年的豪华和气派,这便是大名鼎鼎的“厚庐”。

厚庐原为抗战时期四川军阀刘湘下属蓝文斌师长官邸。

图源网络

厚重的上海石库门建筑,在旧时的重庆显得格外洋气,与当时的普通民宅形成鲜明对比,在建筑风格上有些细节处模仿了国外小住宅形式,有些细节处又具有地方建筑特点。遗憾的是,厚卢周围都处于修缮之中,无法细细品味青砖阁楼白柱子所代表的东方韵味。

图源网络

顺着居民区往上,能看到一片如城堡式的建筑群。尖尖的房顶上,隐约可见有一个十字架,这便是有着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仁爱堂。

1900年,法国人在原二仙庵(现山城巷80、82号,原领事巷40-43号),以仁爱堂命名修建医院。“仁爱堂医院”是重庆的第一所西医院,为推动重庆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如今,经过翻修的教堂依然还在,而当年以法式建筑为主的仁爱医院,绝大部分已拆除,只剩下矗立在残垣断壁间的塔楼还记录着当年的历史。

图源网络

值得一看的还有体心堂42号民居,它是一楼一底砖木结构,屋顶为硬山式小青瓦铺面。大门呈八卦形态,建筑内有很多精美灰塑、雕花门窗,典型的南方传统民居院落。

图源网络

山城巷里的山城步道值得看看。山城步道入选重庆首届最美步道,全长1748米,这是现存最长、坡度较高的一条古道。坐车到中兴路下车后,沿着渝中区人民法院往回走,就能发现隐秘在旁边的步道入口,那就是金汤门,为重庆九开八闭老城门之一。

山城步道是在这繁华的渝中的一个与世隔绝,于闹市中难得的清净之地。步道就像悬浮在空中的天空之城,能俯瞰重庆的大半江湖。

图源网络

通远门是现存两座开门之一,重庆旧时的最高处,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留下的历史印记不计其数,如秦良玉救渝、1886年重庆教案、1927年“三·三一”惨案等,所以此门也在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谚语:“锣鼓响,看埋死人”。那些刀光剑影仿佛在昨日,如今的通远门却像个老人亟待修缮。

图源网络

在百年岁月中,山城巷见证了重庆的发展变迁,不得不说,山城巷的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沉淀着老街陋巷文化的精髓。

黄桷树旁古朴的老宅、斑驳的老墙、正在修葺的旧房子、泛着青色的石阶......都深藏在这个巷弄里。

目前,山城巷的许多地方都在修缮中,山城巷是传统的、老旧的,它在保留片区整体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有限的修缮调整及新建,依然保留了原始的生活场景,期待这唯一用山城命名的老巷迎来新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oTLAG8BMH2_cNUgGp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