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孩子不爱你?不,他只是讨厌你的这3个行为!

2020-08-08   育儿小香

原标题:你以为孩子不爱你?不,他只是讨厌你的这3个行为!

“来年陌生的,是昨日最亲的某某

……

一直以为这句歌词说的是朋友,是故交,没想到在孩子身上也刚好适用。犹记得孩子小时候,在自己怀里是软嘟嘟的一团,只要自己一走,他就惊慌失措哭到上气不接下气。不知道从哪天起,他就不再那么喜欢妈妈了。

小林还记得自己刚生完宝宝那会儿,满心都是这个小娃娃。早早给他准备了漂亮的玩具,学步车,婴儿床。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小林就把他打扮得像个小王子,让老师同学们都羡慕得紧。

可是孩子一天天长大,也一点点学会了拒绝。不要妈妈挑的衣服,不听妈妈的碎碎念,甚至不让妈妈接送上学,每天都恨不得躲着小林走。看着越来越沉默寡言,也越来越排斥自己的孩子,小林只能带他去做心理辅导。没想到,结果问题的源头却出在小林身上。

孩子

只是讨厌你的这3个行为

小林去问医生,心理医生在了解情况后,跟她说,问题还是在小林身上,这点还是比较让人诧异的。心理医生列举了三条,小林听后连连点头,确实是自己做的不对。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孩子讨厌自己了!

1.控制欲太强

小到一日三餐,大到考学转校,甚至孩子的兴趣特长班都是小林说了算。不管孩子说多少次不喜欢吃鸡蛋,早餐永远是牛奶鸡蛋/豆浆鸡蛋/鸡蛋油条。不管孩子愿不愿意,小林都要想方设法把他转去重点学校。明明孩子喜欢足球,小林却安排他学习画画,美其名曰:

绘画能培养气质

控制欲太强的妈妈,常常压抑孩子的天性表达。什么事情都帮孩子安排好,反而给孩子带上了沉重的枷锁,就像是在告诉孩子:你没有选择的权利和自由。试想,哪个孩子愿意做父母手里的提线木偶呢?

2.

妈妈

唠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是小林的人生信条。多说总比少说强,要不耽误事儿了怎么办?可是她却没想到,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还不完善,总处在碎碎念的环境中很容易情绪失控。专家的建议是:重要的事情,认真说一遍就可以了,可以在恰当的时机再次提醒。

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种本能,但是妈妈长期过度的“控制欲”和“倾诉欲”反而会消磨掉这种爱的外在表达。即使孩子心里依然深爱母亲,也很难有机会流露。

3.

家长

攀比心态严重

可能是对自己的孩子比较有信心,小林常拿他跟周围“拔尖儿”的孩子们比较。今天念叨同事家孩子考了年级前五,明天感慨小区出了个小天才,画画水平一流。还要孩子努力跟他们一较高下,回头好去炫耀。

攀比成绩在父母那儿可能只是嘴边的一句话,可是孩子却需要付出无数个努力的日夜。如果努努力就能达到父母预期当然再好不过,一旦孩子发现自己无论怎么努力总有翻越不了的高山阻拦,很可能会丧失学习的自信,甚至逃避努力。

如何让孩子重新“爱上”妈妈?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过这么一句话,另无数父母为之动容。“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寂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在小林看来,自己的心情也不外如是。总是用父母的身份看着孩子长大,看着他们拥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识,却忘了跟孩子一同成长。明明孩子以前最爱妈妈了,现在却把对妈妈的讨厌写在脸上,这何尝不是做母亲的失败?其实想要孩子重新喜欢妈妈,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

首先,

试着与孩子平等相处

“控制欲”的根源往往是父母与孩子地位的不对等,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自然忍不住控制他的生活。

但是孩子每天都在成长,总有一天他会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谁的附属品。只有试着与孩子在平等的基础上相处,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其次,

试着寻找一颗平常心

唠叨是妈妈们的通病,一句话总是需要重复很多遍才安心。明明是让人如沐春风的关怀,却总被孩子嫌烦,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少一颗平常心。

Tips:其实关心的话,重要的话,家长只说一遍,也不会天下大乱的。

最后,

夸奖永远比讽刺重要

别人家的孩子再优秀,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家长闲来无事的几句比较就能把孩子数月的努力轻轻抹掉,对孩子何尝不是一种残忍。

其实你只需要告诉他:

这次考得还不错,但是我觉得宝贝下次分数一定能考得更高!想吃什么尽管说,妈妈给你做好吃的去

!孩子怎么会不爱这样的妈妈呢?

妈妈来叨叨

在孩子小时候,妈妈总觉得他会永远爱自己,可是后来才会明白:

原来错误教育方式真的会让孩子跟自己渐行渐远。

你还在做一个让孩子“讨厌”的母亲吗?

一位开始创作的二胎妈妈,我手写我心,点滴都是我带俩孩子的育儿经验。希望我的育儿经验能带给您一点帮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立删】

这样“陪读”只会事倍功半,多数家长都做错了,正确方式学起来

宝妈想让孩子变“乖”用了各种办法,总是有始无终,试试这么做

父母自己是笨鸟飞不起,把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样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