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头疼的作业问题开始了
开学了,孩子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件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就是写作业。而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成了孩子是否学习认真,家长是否认真配合的重要指标。
所以我们回到家看见孩子时,第一句话往往是,“你的作业写完了吗?”
有很多的家长都感慨,不辅导作业母慈子孝,一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而且,很多孩子写了作业,也像没写一样,没有任何效果,让老师和家长都无可奈何。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两个,一是因为家长和孩子没有弄明白,老师为什么要布置作业,不了解作业的真相;二是因为孩子写作业方法不对,确实需要帮助。
正因为不了解作业真相,家长便是把目光停留在孩子有没有完成作业上。方向的错误不仅没有让作业发挥真正的作用,还打击了孩子的学习热情,让孩子产生了排斥心理。
你了解老师为什么布置作业吗?
想要提升学习效果,让孩子利用作业取得好成绩,首先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写作业。除了常规认知中的复习、巩固作业外,我们这次从老师的角度出发,了解一下作业的真相。
因为工作的关系,我接触过很多的中小学老师。和他们沟通后,我才知道,一位小学老师平均每天都要花两三个小时对孩子进行作业的批改、讲评等,有时候在作业上分配的时间,甚至比他们的上课时间还要多。
一开始,我感觉到很不解:家庭作业几乎都是靠家长来监督完成的,也由家长签字,老师似乎什么都没有做呀。
后来我才知道,关于作业,不是老师做得少,而是家长做得太多了。
老师布置作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即通过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一下孩子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为上课时间有限,一节课通常只有40分钟,要照顾到一个班的几十个学生,根本不可能。老师在课堂上能做的,也只是照顾班上的大部分学生。
可是,每个孩子的掌握和理解情况是不一样的,除了考试,老师要想在平时一一考察孩子的掌握情况,就只能借助作业来完成,看看孩子在学习上有没有出现问题。
然而,很多家长不理解这一点,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以为必须让孩子做全对,才能讨老师喜欢。结果,一不小心影响了老师对孩子学习情况的判断。
家长了解作业真相,不过分干涉,会带来哪些好处?
1.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可以让孩子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表面上来看,写作业是一件小事,实际上除了对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外,对孩子的性格形成、注意力培养、意志力锻炼等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一点,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在写作业时,孩子需要静下心来坐在椅子上,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用意志力克服其他各种诱惑……
但是,如果不了解作业真相,家长只为了追求结果,而过分干涉或者采取错误的辅导方法,会影响孩子各种能力及性格的养成。
父母的各种付出,都容易给孩子帮倒忙。
2.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可以避免限制孩子的思维,培养创新和发散思维。
孩子写作业出现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有些家长为了节省孩子的学习时间,会主动帮助孩子讲解这些错题。
本来是好意,但是家长毕竟不是老师,解题思路未必符合孩子的认知。而且经过多年的学习,很多家长的思维也已经固化,用这样的思维来辅导孩子,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思维培养。
给孩子讲题还是好的,我认识一些家长,有的直接告诉孩子答案,有的让孩子自己在网上查答案直接抄下来。
但是如果家长了解作业的真相,就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题。即使是孩子需要指导,也能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的答案。
比起金钱,我们可以给孩子的最宝贵财富,就是思维了。利用作业,培养孩子的创新和发散思维,一举多得。
3.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才能帮助孩子进步。
老师布置作业,是想要考察孩子的学习效果,同时也能起到复习功课的作用。但是如果家长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过多干涉孩子的作业,比如帮孩子检查、改正错误,作业就无法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水平。
因为这一原因,老师就容易对孩子产生错误的判断。本来,孩子还有机会重新学习或者巩固知识,结果,也错过了。
但是,当家长认识到写作业的真相,把写作业的任务重新还给孩子,那么即使孩子做错了,也没关系,只是给了老师了解孩子的途径。
而且,有了这样的经历后,孩子也会印象更加深刻。
如何利用作业的真相,指导孩子写作业,并且写出好效果呢?
很多孩子在一开始没有办法独立完成作业,便被贴上“不认真”“没毅力”的标签。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只是需要更多的练习而已。
1. 每日3问,动笔前,先和孩子聊聊天。
第一问:今天各科的作业是什么呀?
之所以问这个问题,是想要了解一下孩子的作业量有多少。这样做有两点好处,第一是帮助孩子认识到今天的作业量,不过高也不过低估计;第二是可以对时间有一个预期,也就是说,在时间的掌控上,有掌控感。
第二问:各科作业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
我在工作时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有一个新任务时,我总是问自己:“这项任务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
所谓体力活,就是一些操作性的工作,不需要去动脑筋,也不用耗费大量的精力。比如,一些文档的编辑、整理。
而所谓的脑力活,就是需要我认真思考、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完成的任务。而我通常也会把这些任务安排在精力比较旺盛的时候。
当孩子回到家后,我们最好要求孩子对自己的作业有一个预判,先判断每一项作业是体力活还是脑力活,再进行下一步。
第三问: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开始做?
在什么时间段、做哪一项作业,是比较容易判断的事情。
如果孩子精力旺盛,就可以先从脑力活开始,做一些需要集中注意力,好好思考的作业;如果孩子精神不济,就可以先干点体力活,做一些抄写、绘画等作业。
2. 制定作业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通过3个问题,孩子很容易就制定出作业计划,先后顺序也是特别清楚。此时,时间问题就是最先需要解决的。
很多孩子确实是特别拖延,我们就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个计时器,以30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30分钟一到,就让孩子放下笔,好好休息5-10分钟。
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放松大脑,提高写作业的效率,也能让一两个小时的任务,被分解成一块一块的,减少孩子的排斥心理。
3. 不干涉孩子写作业,但要和孩子交流作业感受。
在很多家庭,对于孩子的作业问题,家长都说煞费苦心,所以也出现了监工式陪读现象。一来希望能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二来希望及时发现孩子作业中的问题,及时指正。
但是这种做法经常事与愿违,打扰到孩子写作业。想想也是,如果我们工作时,老板总在耳边唠唠叨叨,我们也会心烦意乱的。
但不监工不代表不问事,我们在打造轻松环境的同时,尽量每天都和孩子讨论作业问题,比如问问孩子今天做作业的感受,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每周,也可以在周末抽出时间,和孩子进行作业复盘:这周写作业整体上有哪些收获?有没有哪些事情分散了注意力?下次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
这些问题,都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作业,还不会排斥写作业。
4. 作业不是惩罚,想方设法把作业变为奖励。
天生喜欢写作业的孩子,说实话,我是没见过。不过,也能理解,人天性都是懒惰的,作业没有趣味,又耽误时间,让孩子反感也是正常的。
所以,很多时候作业对孩子而言,就是一种折磨和惩罚。可是,我们并没有正视这个问题,反而把作业当成惩罚孩子的工具,让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
如果想要保护孩子对作业的兴趣,我们可以学习一下电子游戏的原理,将作业变成一种挑战,让孩子通过挑战获得更多成就感,得到更多奖励。
比如,放大作业的奖励作用,我认识一个妈妈,帮孩子在网上申请了账号,专门记录孩子的作业及学习情况,有时还会上传孩子写的作文。
这样一来,作业就不仅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还可以被很多人看到,孩子的积极性也大为提高。
作业的作用很大,家长不应付,孩子才能学到更多。希望在新的学期,通过对作业的正确认识,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