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模式是道义经济,与西方的利益经济根本不同

2019-09-30     蔡氏意学

在研判中国经济模式时,学界还是惯用西方的理论,西方的思维,这样将很难看到本质问题。反之,如果用中国文化的视角,就会别有洞天,把握中国经济的关键特征。

基于这一方法,我对中国经济模式的总体判断是:道义经济。而西方的经济则是利益经济。

下面从需求侧、供给侧、政府侧、背后的文化支撑四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需求侧,中国经济比西方经济更尊重市场,更尊重消费者。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定价模式上,中国经济更习惯于薄利多销,定一个很低的价格,尽可能多地覆盖更多的受众。另一个是,在销售模式上,不仅不会歧视贫穷落后的地区,甚至往往会首先从贫穷落后的地区做起,在国内搞“农村包围程式”,在国际上搞“第三世界包围第一世界”。

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迅速渗透到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而成为全球制造业老大,就是这种定价策略和销售策略的结果。

国际上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中国参与,其结果一定是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在这种价值攻势下,原本居于垄断地位、采取高价个策略的西方企业就会节节败退,直至退出这个行业。

由此,中国赢得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美誉。

京东是一家民企,但是他们的物流系统甚至直达边远乡村。这是对市场的尊重,对消费者的尊重,哪怕是穷乡僻壤。也正是这种让人感动的理念,让京东锁定了相当规模的用户群。

当前风头正劲的华为,正是充分尊重第三世界的市场,从那里做起,而迅速从一家小小的设备代理商,一跃成为当今通讯设备的绝对老大。而且,还是在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的前提之下。

薄利多销,成分尊重市场、尊重消费者,这并非是中国企业刻意发明出来的谋略,而是中国文化使然,是中国固有的古老商业传统。中国企业的成功,仅仅在很自然地按传统做事。因此,中国企业的成功,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

在供给侧,往往是多家参与,而非一家独大。在制造业和零售上,表现的很明显。

中国制造业很典型的特征是,产业链上的分工非常精细。很多企业,往往仅仅生产一些很微小、很单一的配件。一个最终产品的生产链上,可能聚集了非常多的微小企业。

当然,产业链上的分工,全世界都有,但是,象中国分的如此精细,配合的如此密切的,却仅仅中国有,其他任何国家都达不到这个程度。

其实,这种局面的产生,是传统的“有钱大家赚”和自力更生思想的结果。

中国人,即便是没读过几天书的农民,都是更愿意独立自主地做老板,而不愿意打工,即“宁为鸡头不为牛后”。我之前指出,“农民工”的叫法是不准确的,更准确应该叫“农民老板”。外出打工的农民,更喜欢独立经营,而不喜欢真的进厂做一个工人,哪怕是走街串巷收废品。

目前务工人员更愿意做外卖员、快递员,而不愿进厂的原因也是如此。外卖员更独立自由一些,计件工资,更像一个老板。

在零售模式上更为明显。

中国主流的传统零售业态是小商品城,而网购的老大则是淘宝。

小商品城并非一家企业在经营,而无数的密密麻麻的小店和小摊位在经营。每一个小摊主就是一个老板。淘宝不过是搬到网上的小商品城。

但是,美国的主流业态则是大超市,譬如沃尔玛,而网购的老大则是亚马逊,是搬到网上的沃尔玛。

目前西方经济的最严重问题是,资本太强,政府太弱,资本一家独大,没有任何有效制约。目前出现的收入分配两极化的问题,正是其结果。

而中国的情况却很好地规避了这一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政府对经济是经济参与的。西方经济思维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参与经济,一定会破坏和干预市场,而且会导致腐败。但是中国的事实证明,政府的参与经济,既可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而且还可以避免腐败。

当然,这并非说没有腐败,当然也有很多腐败案例。但是,从根本上说,总体上说,是没有腐败的。

那么中国的政府为什么可以违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原则,而做到这些。根源在中国基本政治理念,政治模式与西方不同。

中国的政治模式也是道义模式,政府的职能在执行道义。事实上,从基本的社会分工模式来说,中国存在一个独立的道义行业,这个行业就是政府。

这种行业分工的格局是在政府刚开始形成的尧舜时期就有的。中国社会之所以能够分离出一个独立的道义行业,根源在于中国存在独立的道义理念。这种道义理念是在中国的文明伊始就有的,是中国人的基本思维方式,基本共识。

同时,基于这种道义共识,当时的政府还制定了一条严厉的政治原则:“不与民争业”,后来也被说成“不与民争利”。进入道义行业的人,即进入政府做官的人,就禁止在从事任何产业经营,这样就切断了政府与经济的直接联系,当政府可以超越经济而独立。

政府不直接经营产业,与经济划清界限,政府的职责是执行道义,这就成为一个中国的一个悠久传统。

这然中国政府与经济之间达到一个非常精妙的和谐、平衡。一方面政府在经济参与经济的运行,但是,政府又与经济的直接运行保持了严格的界限和距离。政府是很超越地、从道义层上参与。因此,政府对经济的参与实际上是专业化的、道义化的。并没有与经济本身混杂在一起。

这有点象莲叶上的水珠。政府就是水珠,经济象莲叶。尽管政府与经济接触了,但是两者又是截然分离的。

因此,不仅中国的经济是道义经济,政府也是道义政府,而对两者构成支撑的则是中国固有的道义文化和每个中国人都自然具备的道义精神。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Q-Og20BMH2_cNUg-I-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