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忙、压力大、吃饭不规律、不爱运动……这些是不是你这一年的日常?
忙忙碌碌的一年画上句号,快节奏的生活让脾胃越发“吃不消”了:便秘、胃痛等毛病越来越普遍。作为健康的“根”,脾胃功能受损,就会引发多种疾病。
养脾胃是中医的“拿手活”。专家给不同地域的人定制一套“调脾胃良方”,教你安抚容易闹脾气的脾胃。
脾胃不好,身体遭殃
作为两个独立的器官,脾和胃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消化吸收,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胃功能不好,会影响脾的运化。容易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造成永久损害。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7件小事看出脾胃健康
要判断脾胃健康,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肤色、五官、生活状态来看出脾胃问题。
1、脸色是否发黄
一个人的脸色暗淡发黄,可能是脾虚,主要表现为吃饭不香,饭后肚子发胀,有腹泻或便溏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治疗,脸色就会逐渐变成“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给身体提供足够营养造成的。
2、鼻头是否暗淡
用手摸摸鼻头会发现有一个小坑,以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如果鼻头发红,证明脾胃有热证,表现为特别能吃,但吃完容易饿、消化吸收不好、口苦黏腻等。
3、口唇是否干燥无血色
胃很好的人,其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嘴唇干燥、脱皮、无血色,就说明脾胃不好。
4、是否便秘
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各个脏器的津液,如果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造成功能性便秘。
5、睡觉时是否流口水
脾气充足,涎液才能正常传输,帮助我们吞咽和消化。一旦脾气虚弱,“涎”就不听话了,睡觉时会流口水。
如果经常不自觉流口水,可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
6、睡眠是否高质量
俗话说,“胃不和,卧不安”。脾胃不好的人,睡眠质量也会降低,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
7、精神状态是否不佳
脾胃运化失常,容易导致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相反,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得到滋养,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
不同地域的调脾胃良方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水土、环境和饮食习惯,导致不同地域人群的脾胃各有特点,调理方法也不尽相同。
东:多吃点甘
东部地区天气多阴雨连绵,气候寒湿,容易导致脾胃湿寒。东部调理脾胃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饮食宜甘温
甘味的食物对脾胃有较好的调养作用,平时可多吃点山药、扁豆、芡实、薏米等。
结合冬季气候寒冷的特点,宜选用性味甘温的食物,如大枣、板栗、南瓜、熟藕、虾、羊肉等,健脾胃的同时能温阳散寒。
避免寒凉辛燥
应少食或避免寒凉、辛燥的食物,如紫菜、贝壳类、蟹、菠菜、竹笋、辣椒、韭菜以及煎炸、烤制类食品等。
西:先暖后养
冬季,西部地区气候更加干燥,频繁到来的冷空气容易给身体“冷刺激”,进而使脾胃肠道发生痉挛性收缩,消化系统跟着出现功能失调。
1、避免过度进补
很多西部地区的居民在冬季有进补的习惯,爱吃肥甘厚味。实际上,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平时就已经营养过剩,不用另行进补。
2、增加热量
冬季养脾胃,要注意“暖”,不吃或少吃生冷及苦寒食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以保证热能供给。
南:健脾祛湿
岭南地域的气候特点为“湿”和“热”。因此,岭南地区脾胃疾病人群常见脾虚湿蕴、脾胃湿热体质,调理方法多采用健脾、清热、祛湿等治疗。
内服法
岭南盛产丰富多样的中草药,形成了岭南特有的“南药”。比如,五爪龙、火炭母、素馨花、鸡骨草、木棉花、鸡蛋花、布渣叶、白花蛇舌草、紫珠草、毛冬青等,都可以用来对症调理脾胃。
外治法
岭南地区常采用贴敷、按摩、烫熨等方法,通过中药和穴位,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局部脏腑,活血通络。
比如,贴敷足三里、内关、上脘、中脘、天枢等穴位,可以疏调胃腑气机、和胃止痛;按摩涌泉穴,可以激发肾气。
北:温补少辣
高盐高脂是北方饮食的代名词。由于长期吃肉,不少人脾胃易湿热,表现为口苦、口臭、胃酸、腹胀、大便黏等症状。
部分北方人喜欢吃凉,由于北方冬季气候寒冷,常造成脾胃虚寒,表现为腹胀腹痛、四肢不温、大便稀溏、畏寒喜暖,老人和小孩多见。
忌吃生冷
对于脾胃虚寒者,饮食忌食凉、冷、硬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温补的小米、面食等,少吃大米等偏寒的主食,并做到少食多餐。
控制饮食
对于脾胃湿热的人群,以控制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有些北方人喜好吃肠、肚之类的食物,应尽量忌口。
胃内湿热容易滋生幽门螺杆菌,发生胃炎、溃疡、萎缩性胃炎甚至癌变的几率也随之增高。所以,饮食要加大蔬果和水的比重,以改善胃内环境。
王鸿谟携5位名医联合打造精品养生课
养脾胃就要找对方法,其实在养脾胃方面,中医还有很多的名方,对养脾健胃超管用,小编推荐你好好看看这门课——《脾胃一强寿命长!名医教你调脾胃》
点击下方免费试看课程
王鸿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名老中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中国针灸学会经络研究分会委员,《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副总编,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养生专家。
王鸿谟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长察色切脉诊病,针药并用治愈疑难重病。在创建中医色诊学、诊法客观化、完善辨证体系、还原构建经络系统、体表-内脏多层次对应相关等方面多有建树,取得了公认的学术成绩,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研究成果为中外学术界广泛关注。
知道养脾胃的重要性,那么该如何调养呢?王鸿谟教授携5位专家专门制作了8节养脾健胃知识,全面覆盖脾胃问题。让广大朋友们远离胃酸胃痛、脾虚溃疡、腹痛腹泻等常见脾胃疾病。
另五位专家分别是:
逯俭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 主任医师
陈济德 山东省无级中医药师承教育指导专家 主任医师 教授
李昂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
李军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主任医师
王志斌 北京东方医院脾胃肝胆科副主任医师
这门课就是要帮助大家,正确的认识脾胃和人体,各个系统、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怎么样科学合理的养脾健胃。
课程大纲
看完这些课,不仅能明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状、脾胃不和人群最佳的饮食方案以及脾胃疾病的治疗等诸多问题,让你摆脱焦虑。
还能明白胃炎、胃溃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脾虚分别有哪些表现,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给出了对应的详细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补、按),以及对应的药物。
这时,你可以选择在家先听听医生怎么说,戴上耳机就能随时随地观看课程,很私密。
只要在零碎的时间,花个几分钟就好,每天了解1个脾胃不和小知识,防治脾胃疾病很轻松!
科学、靠谱、值得看,名医亲授,在家就能获得专家建议
最省心、靠谱的做法还是听听医生的建议。
现实中,很多人会问朋友,结果对方也只是道听途说。也有人会自己去网上查,然而又缺乏专业知识,无法分辨网上各种真真假假的信息,结果一不小心就错信偏方,没效果还伤身。
可很多人要么没时间去医院,要么每次去都是“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很多疑惑都还没来得及问,就让回来了。
而这门课,就能解决你关于脾胃疾病的各种疑惑,怀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适合看这个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