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国家级文物,山西省太原狐突庙

2020-03-16   视觉秀旅游

狐突庙,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城西南八华里的西马峪村北。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补扩建。2006年5月,狐突庙作为宋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狐突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献殿、正殿与碑廊等建筑,山门宽展庄重,构筑别致,外观为门,拾阶而上是门外平台,门楣上书"狐神古祠",端庄醒目。进入山门,却是一座乐台。乐台高约1.5米,前台正中有石阶。中轴线间正殿三间,分为前后两室,前为单坡五檩勾连卷鹏式,为清代重修时为保护后室而另加的。门楣悬清光绪十六年(1890)额书"三晋名臣"匾;内悬清光绪十八年"功著晋邦"匾,后室为狐突夫妇寝宫。元代曾作过修葺,但整体仍保持宋代风格。面阔三间,歇山顶建筑,低矮雄壮,四角飞翘;周施单翅斗拱,粗壮朴实,疏密得当;彩绘蓝绿相同,浓淡相宜;构件雕刻玲珑大方。


室内两侧立官吏、侍女、武士彩塑像;中筑约一米高坐台,上彩塑狐突夫妇坐像。狐突红脸,金冠,身着红袍呈王者相;夫人则戴凤冠霞帔,呈命妇相。两旁彩塑侍女六尊,高1.5米 ,各人手中持物(已废),是给狐突夫妇尚冠、尚衣、尚书、尚席、尚沐、尚膳的六尚侍女。正殿两侧的东西偏殿各塑黑白龙王夫妇像。内院两侧为碑廊,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修利应侯神像碑记》、明永乐十四年(1416)《重修利应侯庙记》等碑十通。


狐突(?-前637年),姬姓,狐氏,名突,字伯行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狐突是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沦落于狄族的后裔,出仕晋武公。有女狐季姬、小戎子嫁于晋献公,分别生公子重耳(晋文公)、公子夷吾(晋惠公)。有二子狐偃、狐毛,投于公子重耳门下。


前656年,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晋国动乱,狐偃劝重耳流亡外国,重耳于是开始了长达19年的流亡生涯。重耳起先居住在狄国,后来继位的兄弟晋惠公密谋行刺重耳,重耳便与属下大夫们流亡中原。前637年,晋惠公之子晋怀公即位,命令狐突召回狐偃、狐毛,狐突说要教儿子忠义,没有从命,晋怀公于是将曾外祖父狐突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