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的"降压药"找到了,早晚来2口,清血管降血压,头晕不见了

2019-12-15   小复先生

高血压是目前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慢性代谢疾病。

什么是高血压?

简单的说,通过反复正确的测量,如果发现收缩压超过140mmHg,舒张压超过90mmHg,就可以认为存在高血压疾病。

血压高的人,身体会出现多种异常,占2个以上尽早就医

1、头痛:血压长期升高,脑血管硬化严重,血液流经时会引发异常痉挛,头痛剧烈。

2、眩晕:在突然起立或转身时,体位发生改变,血压迅速升高,脑部缺氧缺血导致。

3、耳鸣: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出现双耳耳鸣的症状,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

4、心慌气短:持续高血压会损害心脏,引发心肌肥厚,引起心慌气短等症状。

5、失眠:高血压患者的大脑皮质功能会出现紊乱,神经功能也会有失调的情况出现,引发入睡困难、失眠、容易惊醒等。

6、肢体麻木:随着病情的加重,脑供血不足会影响对运动神经的控制,出现肢体麻木、疼痛等异常。

7、眼前发黑:高血压患者有时候会出现眼前突然发黑的情况,大概会持续几秒到几十秒,主要是因为脑缺血导致视网膜缺血。

8、不明原因的跌倒:高血压患者病情严重后,可能会出现脑血管硬化、脑缺血等问题,引发平衡障碍,在走路的时候,容易出现跌倒。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多种多样,尽可能的避免,可最大程度的保护血管。

因素1:遗传

高血压与遗传有一定关系。

父母均患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概率高达45%。而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概率仅为3%。这是因为同一生活环境下,人们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相似导致。

因素2:吸烟、喝酒

烟草中烟碱和微量元素镉含量较高,吸进过多可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引起小动脉持续收缩,形成小动脉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酒对血压的影响不在于酒的种类,而在于酒中的酒精。酒精加快心脏的节律,甚至诱发心房颤动和心脏射血,导致血压升高。如果每天喝白酒超过2两,血压就会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会加重血压的升高。

因素3:饮食不合理

摄入盐分过多,会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肿胀,血液流经的阻力增大,血压升高。

饮食过甜:甜点、蛋糕等含有大量的饱和脂肪酸,会刺激血管损伤,加速血压升高。

饮食油腻:血液中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增加,会形成动脉斑块堵塞血管,加大心脏的泵血压力,升高血压。

因素4:肥胖

肥胖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是体重正常者的2~6倍。

高血压、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往往合并存在,而高血压和糖尿病常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因此减肥不仅可降低血压,对控制糖尿病和冠心病均有裨益。

因素5:精神紧张

精神长期处于经常、不安、易怒、焦躁的环境下,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骤然升高,血压升高。

这也是脑力劳动者高血压患病率远高于体力工作者的重要原因。

天然的"降压药"找到了,早晚来2口,清血管降血压,头晕不见了

人体65%~70%都是水,因此,正确喝水,对血管疾病来说,有改善作用。

保护好血管,在喝水时,最好加入一些小植物,利于清除血管垃圾,对心血管有益处。

如将念露菊、山楂、枸杞按3:2:2比例搭配,分别含抗氧化物解脂酶、硫化物、枸杞素,均衡摄入利于血管健康。

其中,念露菊含抗氧化物解脂酶,是目前人体很缺乏的一种营养素。每天适量补充,利于调节血脂、血压,清除血管内垃圾,保护心血管健康。

降血压,除了注意以上因素外,还要坚持按时服药,谨遵医嘱

一旦确诊高血压,基本上需要长期服药。

而血压在一天24小时中不是恒定的,存在着自发性波动。研究表明,上午8~10时和下午3~5时,血压最高。一般药物的作用是在服药后半小时出现,2~3小时达到高峰。因此,早上7时和下午2时服降压药最合适。

服药时要注意:

1、不要私自改变药物种类。由于抗高血压药的种类很多,作用和不良反应也不一样,因此高血压患者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不要私自改变药物种类。

2、不要随意增减剂量。血压降得太快会发生头晕、乏力,甚至导致中风和心肌梗死。高血压患者要定时测量血压,根据血压情况及时调整剂量。

3、不要间断服药。有些人在服用高血压药物时,血压高时吃几片,血压一降,立即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降低,而且会促进病情发展。

4、不要睡前服药。临床发现,临睡前服抗高血压药容易诱发心绞痛、脑血栓、心肌梗死。正确的做法是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严格遵循医嘱,不要随意改变服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