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胃病成为越来越多人健康的威胁,罹患胃病的人越来越普遍,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导致胃溃疡。
很多人对这一疾病的严重性并不理解,有的甚至根本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患上了胃溃疡。那么,生活中有哪些蛛丝马迹能够帮助胃病患者及早发现病情呢?胃溃疡久治不愈真的会发展成胃癌吗?
本期我们邀请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李闻教授,给你分享老胃病养胃、治胃、防癌变的全程管理。
胃溃疡反反复复,警惕癌变
胃溃疡在很多人看来不算重病,和胃溃疡长期“战斗”的人也有不少。然而,胃溃疡如果没有及时得到规范治疗,可能会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甚至胃癌,而危及生命。
在所有的溃疡疾病中,胃溃疡是最应该警惕的,因为它离癌症最近。
据估计,大约10人当中,就有1人患过胃溃疡,约有5%的胃溃疡病人最终会患上胃癌。尤其是胃溃疡反反复复病史较长、溃疡较大和中年以上的患者并发癌变的机会较大。
压力和不良生活习惯,是胃的克星
对于年轻人来说,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说是胃溃疡的重要原因,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三餐不定时,还特别喜欢吃重口味的食物,如过甜、过咸、过辣的食物,晚上加班熬夜,也有不少人爱喝浓咖啡,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对胃的刺激非常大,极易患上溃疡。
另外,有研究显示,多虑的人也更容易患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精神高度紧张、压力和忧虑、情绪沮丧以及长期过度的脑力活动,缺乏应有的休息与调节,都会诱发或加重胃溃疡。
如何才能预防被胃溃疡找上门?
要防止胃溃疡,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注意情绪的稳定,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劳逸结合。
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戒烟少酒,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避免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
坚持锻炼,增强抵抗力。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出现胃痛等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治疗,不要自己乱服药,硬扛更不可取。
别让溃疡变胃癌,胃镜检查不可少
胃溃疡通过规范治疗,大多数是可以治愈的,但由于引起溃疡的原因很多,如饮食、生活规律、精神心理因素等,容易反复发作。而胃黏膜反复破损、刺激,就可能会恶变。因此,胃镜检查对于胃溃疡患者来说尤为重要。
胃镜检查是国际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
胃镜可直观地看到粘膜的改变,及早发现胃部癌变情况。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老胃病要三分治,更需七分养
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你未曾留意过的小细节会诱发胃部炎症呢?
第一类,不良卫生习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P)是导致溃疡病、慢性胃炎等疾病的重要原因,混合用餐、口对口喂食婴儿会传播HP。如果有人被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建议全家一起进行检查!
第二类,不良饮食习惯。比如暴饮暴食、不按时吃饭会加重老胃病。到点就吃饭,食物就会中和胃酸,减轻胃酸对胃黏膜的伤害,一旦饿过头,胃里没有食物可消化,胃酸就会刺激胃黏膜。另外,细嚼慢咽有利于食物的消化,还能促使唾液分泌增多,保护胃黏膜。
第三类,烟酒。一口肉,一口酒,一口烟的日子是爽了,但这些都会直接对胃粘膜造成炎症,会诱发和加重胃炎。
第四类,精神压力大。经常精神紧绷,不但会刺激胃酸的分泌、损伤胃粘膜,还会使胃粘膜的血管收缩、缺血,造成胃部不适。
老胃病,需要养胃、治胃、防癌变全程管理策略!
推荐大家好好看看这门课程,北京301医院的权威专家专门录制,整整12节课,让你不用专门跑到北京301医院排队挂号,就能学习到权威专家的老胃病监测干预知识。
点击下方专栏链接,立即免费试听
跟随我们一辈子的胃,需要你来好好养护
看完这些课,不仅能明胃癌的早期症状、老胃病患者的最佳饮食方案以及老胃病患者的治疗等诸多问题,让你摆脱焦虑。
还能明白胃镜检查、胃溃疡引起的其他并发症、胃癌分别有哪些表现,并且针对不同的人群,给出了对应的详细可操作的防治技巧(吃、睡、补、按),以及对应的药物。
防治胃癌也像其他癌症一样,关键在于“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据观察研究发现,从胃组织某部位的细胞开始发生癌变,到临床上出现一定的症状体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由量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癌前期“。而这一时期,也是治疗效果最佳的阶段。因此,如能注意胃癌的早期表现。则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