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在吃上最讲究的国家,饮食文化全球最发达。按现在的网络用语,是吃货精神最发达。
但是,诸位有所不知地是,中国的饮食文化领先全球的格局,在20000年前就出现了。
中国最主要的烹调做饭工具是锅,在20000年前就被发明了。
现代欧美人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古两河文明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即所谓的文明起于苏美尔。但是,这里的锅的出现,比中国要晚10000多年。我没有写错,是10000多年。
20000年前是个什么概念,那时尚没有农业,人类生不知耕种为何物。那么农业耕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考古学证实,在大约10000年前。也就是说,锅在中国的出现,比农业的出现还要早10000年。
当然,20000年前的锅,是用陶器做的,是陶器。20000年前的陶片在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
江西万年遗址出土20000年前陶片
现代的锅一般都是金属做的,有铁锅、铝锅等。这是人类学会冶炼金属之后的事,已经很晚了。铁锅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是大规模普及可能宋元之后的事。
当然,陶瓷锅依然存在,只是数量极少。目前有一种平底煎锅就是陶瓷的。另外,在熬制中药时,更习惯用陶瓷锅。出了熬制效果外,想必还有一个文化习惯问题。中药、中医对传统文化的坚持程度更高,更愿意使用远古时代的熬制方法。
陶器比农业早出现10000年,意味着中国学会用锅做饭,要比学会种地早10000年。
现代有一个非常流行的错误观点,认为是农业孕育了文明。其实无论中国的传统文献记载,还是现代的考古证据,都证明,文明起源于农业之前。农业不是文明出现的原因,而是文明出现后的新的发展结果。农业的最早阶段,是渔猎采集阶段。
但是,不是所有处于渔猎采集阶段的地方都可以发展出文明的,而是只有分布大规模野生谷物的地方。10000年前,世界上仅有两个地方分布着规模化的野生谷物,一个是东亚中国,另一个则是西亚的新月地带。
就野生谷物来说,中国又比西亚优越的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有两种野生谷物,分别是北方的野生小米和南方的野生大米,而西亚则只有一种,是野生小麦。另一个原因是,中国华北和华南的幅员面积要比西亚的新月地带大很多,而且气候条件更好。西亚受干旱的威胁,而中国则无。
中国华北地区的野生小米:狗尾草
凭借采集野生谷物,可以使得食物供给的稳定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谷物易于长期保存,就避免了非谷物食物的季节性波动。因此,凭借采集野生谷物,就可以过相当程度的定居生活,这样社会秩序的概念就会出现。
农业的出现,也是基于野生谷物的。因此,农业的出现在全球也是随机的、偶然的,也只能在那些分布着大规模野生谷物的地方产生,即只能在中国和西亚产生,而且是在已经拥有几千年野生谷物采集经验的基础之上。
中国南方的野生水稻
就中国而言,较之西亚,还有一个很大后天优势,就是陶器的发明。
用陶器做饭,不仅仅是可以增加食物的美味性问题,而且还可以让很多原本不可以食用的东西,通过蒸煮,变得可以食用。这就是所谓的神农尝百草。神农时期是有陶器的,有锅的,尝百草,尝百草,并不是都生者尝,还有煮熟了再尝。
同时,神农不仅可以尝百草,而且可以尝百种动物。当然,尝动物只能是煮熟了尝。因此,现在人依然知道,对中国人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吃的。但是往往为大家忽略的是,中国人之所以什么都敢吃,就在于我们有锅。
当然,锅对目前世界任何地方的人都是不稀奇的,但是对于10000年之前的世界,却仅有中国有,而为古两河、古埃及所无。那时还有一个地方有,就是东北亚地区,现在的日本和俄罗斯地区。那里的陶器也是从中国传播过去。东北亚、日本有陶器,但是那里却没有也是谷物,因此没有发展出文明,也没有发展出农业。
古两河出现陶器是9000年前的事,那时已经出现了农业。这意味着,在漫长的野生谷物采集时代,已经农业出现的初期,西亚都是没有做饭用的锅。这使得在锅出现之前,他们已经形成了不用锅的食品加工习惯,即便有了陶器,他们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
没有锅也可以做饭,但是只能用烧烤的方式,而不能用蒸煮的方式。这就形成了中西文明之间在饮食加工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到现在依然存在。中国的食物加工以用锅的蒸煮、煎炒为主,而西方则是不用锅的烧烤为主。
这一点在主食上表现的最明显。中国的主食是馒头、面条、米饭、水饺、包子等,这些都是通过用锅蒸煮做出来的,而西方的主食则主要是面包,是用火烤出来的,无需用锅,当然现在都是用烤箱了。
中国人喜欢用锅炒菜,并因地域不同而形成的不同菜系,西方则不。
通过使用锅的蒸煮,就可以扩大野生谷物采集时代中国人的食物范围,进一步提升了食物保障程度,提高了生活稳定性。
同时,锅不仅可以加工食物,还可以熬制药材,以及烧开水。没有陶器,没有锅,就无法做到这些。
因此,药品制造,医药行业一定是起源于中国的。神农尝百草,不仅可以从野生的百草中筛选出食材来,也可以筛选出药材。因此,中医有个说法叫“药食同源”。“药食”之所以同源,因为他们的加工工具都是陶器。
有个关于喝开水的视频段子,这两年在网络上比较火。一位到中国留学的欧洲学生,在毕业典型作为学生代表进行发言。他说,到中国来,首先学会的一件事是喝开水,不舒服了喝开水,冷了喝开水,生病了喝开水。他总结说,开水在中国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喝开水仅仅是中国的习惯,西方人并不习惯喝开水,他们习惯喝冷水。
西方喝水习惯上的差异,与食品加工方式的差异,原因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在文明的早期,中国是有陶器的,而西方则无。在20000年以前,这种差异就已经注定。
有陶器,就可以煮开水。煮开水不仅可以给水本身消毒,而且也可以给其他东西消毒,这样就大大提升了那时生活的卫生程度。
两种野生谷物,辽阔的幅员,湿润的气候,再加上陶器,这一切使得在野生谷物时代,中国的条件也比西亚优越的多。因此,文明更可能首先在中国诞生,而不是西亚。
那么文明更可能在中国哪个地区诞生呢?是将这些有利条件紧密结合一起的地方。这个地区就是中国的中原地区,更准确地说,是中国黄河与淮河之间的地区,即现代的黄淮平原。
淮河是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这里不仅有野生小米,也有野生大米,是南北两大文化区的交汇地,而且气候和资源条件优越。陶器是首先在南方出现,然后传播至这里。跟据结合考古和文献证据,伏羲时代就是开始于陶器传播至这里之时。伏羲一词的含义,很可能就是指一种陶器制作方式,即用泥片贴在葫芦上进行成形。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做了估算,陶器从南方传播至黄淮地区的时间大约在18000年前左右。这是伏羲时代开始的时间,也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