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孟子》云:“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儿童健康心系千万家庭。广东省中医院儿科许尤佳、杨京华教授带领团队开设【佑吾幼】科普专栏,定期推送育儿保健、疾病防治等知识,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目前广州正处于流感高发期,甲型乙型流感共同流行。秋冬季同时也是其他呼吸道病原高发期,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包括最近热度不减的支原体。
不少患者在诊间会咨询感冒发热在家中如何护理。其实不光流感,或者支原体肺炎,其他病原引起发热、肺炎等病症,家庭护理方法大同小异,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一下,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家长。
感染性疾病,包括肺炎,只要是轻症,都可以居家护理观察。这个轻重的区分,和体温高低没有直接关联,主要看有没有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异常的表现,例如有无喘息、气促、面色苍白、精神差、惊厥发作、长时间无尿等。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要尽早就医:
持续高热难退,特别是体温有超过41℃的超高热;
出现不能用寒颤解释的肢体抖动;
出现惊厥抽搐;
出现精神状态不好、嗜睡,小婴儿不醒不吃不喝;
出现四肢冰冷、皮肤花斑纹,面唇色发白;
出现剧烈持续的头痛、频繁的和进食无关的呕吐;
呼吸明显增快、呼吸节律不齐等。
发热的护理
感染引起的发热,不管是肺炎、扁桃体炎亦或是其他疾病,处理原则是一样的。当体温升高,同时伴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周身不适,或不可名状的不舒服,或小宝宝哭闹、难哄、粘人,那么就可以服用退热药了,不必讲究体温多少,即便体温不高,只有38℃,只要有不适感,就可以服用退热药。如果出现大于40℃的高热,一般到这个温度都会有不适感,应该积极退热。
如果体温不高,或者孩子没有明显不适感,精神很好,那么都可以选择观察,不必着急服药。发热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免疫系统清除感染源。
发热时身体处于高代谢状态,水分需求大,且体温升高,身体的显性和不显性失水都会增加,身体或多或少的都会有脱水。因此除了用药物处理发热,还需要适当补充水分。不过发热时消化系统功能也会受到影响,一次性大量饮水反而会引起胃肠不适,最好是少量、多次的饮水,凉白开或温水都可以。
如果体温不高,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方法很多,例如冰袋降温、温水擦浴。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孩子的感受或对降温方法的反应。例如孩子怕热,那么就可以选择冰袋降温(额头、腋下);如果孩子怕冷,那么就选择温水擦浴(颈部、腋下、胸背等),或者药物沐足等。哪种方法让孩子舒服就用哪种方法。
咳嗽的护理
许多呼吸道感染疾病都会有咳嗽症状,上呼吸道如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鼻窦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
对于咳嗽,家长能做的其实有限。因为咳嗽和发热一样,只是一个症状,一个信号,背后肯定有一个原因导致这个症状,找到并处理这个原因,咳嗽症状才能减轻、消失。在找到这个原因之前,一些具有镇咳作用的药物,要谨慎使用。
因此对咳嗽的家庭护理,第一件事就是别乱用药。
如果咳嗽以干咳为主,可少量多次的喂温水,不过孩子正咳嗽时不要喂水,容易呛咳。秋冬季天气干燥,家中有加湿器的,可以使用加湿器。如果咳嗽有痰,特别是对婴幼儿、学龄前儿童,自主排痰能力相对较差,可以用手法拍背,帮助孩子排痰。
手握空心掌
空心掌从下往上拍。注意不要在饱餐后拍背
不少家长会问,煮雪梨水、蒸橙子对止咳有用吗?可能对少部分恢复期咳嗽会有效果,但是大部分咳嗽,特别是急性期的咳嗽,水果可能会加重咳嗽,因此如果有咳嗽症状,建议暂缓水果。
起居护理
发热、肺炎能不能开空调、开风扇,取决于孩子会不会恶寒、恶风,如果孩子主动说怕冷,或者小宝宝打寒颤、起鸡皮,那就不要开。如果孩子怕热,或者浑身滚烫、大汗出,可以开空调或开风扇,但要注意要先将身上的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物,空调风扇不要对着人吹。
发热、肺炎最好不要洗澡。洗澡可能会明显增加不适,可能会导致病程延长,症状反复,甚至加重。如果确实要洗,一个是要保证水温不低,二是速度要快,沐浴后及时擦干,三是避风防寒。如果在洗澡中出现恶寒、寒颤、起鸡皮,那最好尽快结束,不要再洗。
饮食调护
能引起发热的疾病,包括肺炎,都会增加身体代谢,加速消耗,这时候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非常旺盛。理论上,应当是增加摄入,通俗讲就是多吃点。但是,偏偏就在发热的时候,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有胃口下降,甚至会有恶心、反胃、呕吐的表现,这可能和体温升高时胃动力减弱、消化酶活性降低、消化液分泌减少等有关系。
因此在生病期间,应当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6月龄以内的继续母乳或配方奶喂养。
6月龄-1岁的在生病期间暂缓添加新的辅食,饮食样式和食物品种不必复杂,简单几样平常吃的顺利的辅食即可,母乳或配方奶继续维持。
1岁以上的孩子同样的以易消化的食物为主,不必太过丰富,粥、面、馒头等都是不错的主食选择,可以搭配少量猪瘦肉、鸡蛋等。如果孩子确实是没什么胃口,可以服用口服补液盐或者加盐的米汤水。
家长要记住,不管是什么年龄段,都不要强迫喂食。如果确实较长时间滴水不进,可以到医院静脉补液,补充液体。
发热期间,牛肉、羊肉、大葱、姜蒜等辛温助热之品不宜吃。
水果在发热期间则不是必须摄入,可选择苹果、橙、梨等偏性不强的水果。注意不可多吃。中医认为,大多水果属生冷之品,多食易伤脾阳,助湿气,而一些温热的果品如榴莲等在发热期间就更不适宜了。
就医注意事项
孩子生病,居家观察病情无好转,肯定要就医。现在医院儿科门急诊人满为患,排队候诊时间常在1-2小时甚至更长,如非临时就医,建议家长在出门前做好一些简单的准备,例如备好退热药、饮用水、一些充饥的小零食、小面包,小婴儿可能还需要备好尿不湿、奶粉、一两件更换的衣物等。
现阶段到医院就医,还有一项需要格外关注的,就是预防交叉感染。秋冬阶段多种病原流行,合并感染虽然不多见,但也是存在的。合并感染往往是造成治疗效果不佳、病情缠绵难愈、甚至进展成重症的一个重要因素。规范佩戴口罩是一个简单但有效的预防合并感染的手段。
对于不能配戴或不能配合戴口罩的婴幼儿,建议错峰就诊。医院里大部分人配戴口罩,也可以间接保护到这部分不能佩戴口罩的小患者。
本期科普医师
执行编辑:张靓雯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