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城市几天的短暂停留,毫不夸张的说,根本无法消除你与那座城市的疏离感。
唯有在清晨,某个不起眼的铺子吃上一顿热气腾腾的早餐,或许才算走进了这座城市本真的生活,感受到那份萦绕周身的烟火气。
早餐于多数人而言,不仅仅是三餐中的简单一餐,而是美好一天的起点,你的一天是否幸福或许正是从这一刻发生。
清晨,舌尖zui先触碰而出的味道,那是第一口治愈人心的力量。我们常说夜宵是一座城市的灵魂,那么早餐便展现着一座城市的气质。
在繁忙快节奏的生活中,炊烟寥寥的早餐铺子带来了清晨的第一缕慢时光,应该没有人不享受一天的生活从吃饱喝足开始。
人们对早餐的重视程度,看看《早餐中国》火爆人气,便显而易见了。
居民楼里开了几十年的早餐铺子,炊烟顺着老旧的屋子弥漫着整条巷子,刚出炉的食物散发出诱人的香气,熙熙攘攘攘的吃客们挤满小店。那股朴实的人间烟火气息一直蔓延到了现在。
上海的粢饭团、南京的小馄饨、北京的豆汁配焦圈、杭州的油冬儿、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的肉夹馍、成都的红油抄手,广州的肠粉......只能说,这些丰盛的早餐,一入口则念终身!它足够成为爱上一座城的理由。
在全国的早餐版图里,各个城市都以自己的早点为豪。
但关于谁是这场早餐pk里的佼佼者,也都是众说纷纭,互不认输,那么到底哪座城市能脱颖而出呢?
魔都这座城市,在大多数人眼里是有距离感的。黄浦江上耀眼的光芒、东方明珠的繁华与辉煌、外滩随处而见的洋房,都可望而不可及。
你如果没有穿梭在大上海的弄堂间,便体会不到它的柔情万丈和满满的人情味。不经意间路过的早餐摊,就成为了尼迅速认识上海的方式。
【粢饭团】
在老城厢的犄角旮旯里,老板娴熟地从大铁桶中挖出一勺糯米饭,把油条裹进去,再撒上白糖,四大金刚之一的粢饭团便惊艳亮相了。
上海人对粢饭团的喜爱程度,在任何一家早餐店都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搬到哪火到哪的20年老店,刘飞放心无铝油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店铺前那口超大的油炸锅,两个店员有节奏的配合着,油条刚出锅就已经被包进了饭团里。
三两下就揉成了一个紧实的小圆球。包着榨菜肉松的是咸味,一口下去一场“咔嚓”二重奏开始。
现在上海随处可见的早餐摊已经很难寻觅,所以即使是冒着贴罚单的风险,也要停车过来吃上一口。
看看店门口络绎不绝排队的人,和忙得不可开交的店家,就知道粢饭团依旧是魔都人心中的白月光。
【小笼】
上海人一般把包子叫做馒头,更喜欢亲切的叫小笼,像呼唤自家孩子的乳名一样。
明档式的厨房,可以清楚的看见小笼的制作过程。恰逢饭点去的时候,门外排队的人让我感觉像是误入了集市场。
点了一份全家福,揭开蒸笼盖,小笼扑面而来的热气,这时候才真真切切地感觉到,这就是上海了。
zui期待的就是蟹黄汤包,轻轻一口,溢出的滚热汤汁和香气,顺着喉咙滑进去,蟹味十分浓郁,汤汁清透泛黄,还有一点回甘。
吸完了汤汁,再连皮带馅一起吞入口中,面皮十分薄但却有弹性,软软的不干口。先吸后吃,一套流程下来,才是解锁上海小笼的正确方式。
小编提醒,记住一定要趁热吃,不然就是暴殄天物了。
推荐店铺
粢饭团
刘飞放心无铝油条丨东江阴街129号-13号
大饼油条早餐店丨武定路132号
阿文夜市豆浆油条店丨西藏南路251号
小笼
莱莱小笼丨天津路504号
富春小笼丨愚园路650号
万寿斋丨山阴路123号(近吉祥路)
很难想象在腥风血雨的早餐江湖中,南京如此深藏不露,外地人去南京如果没做好攻略,便妥妥的与十里秦淮的美食失之交臂了。
遍地开花的鸭血粉丝汤店,就不提了。馄饨、锅贴、酒酿小元宵、鸭油烧饼、皮肚面...吃一个月不带重样的,毫不夸张。
【馄饨】
南京人的一天,都是从一碗馄饨开始的。一边排队买馄饨,一边找位子占座拼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by 病变来不来
汪家馄饨,生意火爆,只卖到中午一点之前,想吃还得趁早。
这家的老板就像是身怀绝技一样,一手筷子,一手面皮,一个娇小可人的馄饨于无形之中就已经包好了。
by cherry374
几十个碗儿全部排开,依次加汤,馄饨出锅,再分别盛放。整个表演行云流水,挑不出一点毛病。
by 瑾妹儿能吃是福
一碗里面十几个馄饨,只要六块钱,虾皮还可以无限量自助。皮薄馅少的馄饨,个个都轻盈小巧,漂浮在清汤上。
顺着碗边喝一口,小馄饨自然而然滑入口中,肉香、葱香、汤汁儿的味道便散了开来。
by PearlFung
在南京,几乎可以看到每一个小区楼下都有一家炊烟袅袅的馄饨店。他们一般不说吃馄饨,而是喝馄饨。
【锅贴】
牛肉锅贴闪耀的光环也不可小觑,毕竟可是上过《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之一。不尝上一份,都不好意思说去过南京。
by 鲜城南京
外脆里嫩、馅足汁多,就不提了,咸中带甜才是是它独特的地方。再跟老板要上一盘甜辣的油碟,那叫个香脆诱人,入味十分。
要在南京待上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学会吃锅贴。
因为一口下去,咬大了会漏汁;而小口又不过瘾;只有咬得刚刚好,才能让香脆的外皮混杂着香甜的馅汁完全在嘴里绽放。
推荐店铺
馄饨
汪家馄饨:集庆路124号
大喜馄饨:新马路4号浦铁一村内
安庆馄饨:文昌巷44号103进红花地第一栋
锅贴
李记清真馆:秦淮区评事街打钉巷1号
草桥清真牛肉锅贴:评事街七家湾甘雨巷33号
七家湾牛肉锅贴:多处分店
喜欢北京,便会喜欢它的一切。即使是被称为“早餐荒漠”,北京也要在众多高手中挣扎一下。
去了北京之后,就会发现这里不乏一些不错的早餐。比如豆汁焦圈、烧饼油条、包子炒肝炸豆腐之类的,都是专属于老北京的味道。
至于,大家吃得惯与否,那就另当别论了。
【豆汁】
“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就冲着这句话,即便对豆汁的可怕早有所闻,还是得奋不顾身挑战一次。
by 贪吃小shuang~
在繁华的北京街头,胡同里这家尹三豆汁的质朴气息尤为突出。每天早晨5点就开始营业,大多都是周围的老街坊。
by candice0714
环境虽普通,门口却排着长长的队,市井又接地气的店铺反倒成为北京早点摊的一大特色。
by 圣爹
豆汁儿浓郁味酸不分层,浓稠度刚刚好。不过,那股酸臭味尝过一次之后,小编从此算是对豆汁敬而远之了;当然,对它一见钟情的朋友,也不是没有。
by 北京旅游
本地人公认豆汁是人间美味,那一碗灰白灰白带着一股“馊味儿”的液体,细细咂摸这滋味儿的时候,好像只有北京人能回味出来不一样的甘甜。
【鸡蛋杂粮煎饼】
众所周知,煎饼原本是来自于天津的美食,但自传入了北京,就一举成为早餐界的宠儿,陪伴了不知道多少北京人的清晨。
北京卖鸡蛋饼的小摊犹如满天繁星,在某个胡同里,在某家摊位上。一口大锅、一个铲子、一桶鸡蛋液,就填饱北京人饥肠辘辘的胃。
看到老板熟练的手法,就知道这是家老店了。面饼一摊开,打上鸡蛋抹匀,香气就四溢开来,首选辣酱,加上油条脆饼,最后撒上榨菜裹紧,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迫不及待的赶紧咬一口,吃到了满满的辣酱和脆饼。不算太有韧性脆饼,没有减分,胜在整体的香气实在是太诱惑。
推荐店铺
豆汁
老磁器口豆汁店|天坛路天坛北门对面
护国寺小吃|多家分店
尹三豆汁|东晓市街176号
鸡蛋杂粮煎饼
庞记煎饼店|留学路与香厂路交叉口
大华煎饼|北剪子巷21号悠惠万家超市内
白毛煎饼王|永安路与仁寿路口
杭州,江南水乡。自然,在认识这座城市的时候会带上一种如诗如画的滤镜。
在火爆吃货界的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中,没有露面的杭州,的确是不太服气,来了,你就会知道杭州早点一点都不差。
【葱包烩】
如果说煎饼果子是天津人的心中至爱,同等并列的就是杭州的葱包烩。想要吃它,一般得到杭州犄角旮旯的路边摊里去找。
从小就学做点心的孙奶奶,在杭州拥有一大批粉丝。她做的葱包烩可是限定版,中间加了一层豆皮,还有添加了自己制作的甜面酱。
孙奶奶把油条和小葱包裹面饼里,在铁锅上压烤或油炸,不停翻转直至春饼脆,制作手法讲究得很。
by 默默Frail
咬上一口,面皮酥脆掉渣,油条扎实而不硬,就知道这便是正宗的葱包烩了。
如果去的是其它店一般都会问你要甜面酱还是辣酱,秉承杭州人的传统吃法,就得回答道:“刷一层辣酱,再刷一层甜面酱。”
【油冬儿】
问100个杭州人,估计有90个都吃油冬儿长大的。早些年,一只煤饼炉,一口钢筋锅,半锅子油,面粉与萝卜丝,就是油冬儿的全部。
小时候,它好像无处不在。小区楼下、学校门口、某个巷尾...但是这种老手艺越来越少见了,现在想吃上一口好吃的油冬儿,得靠运气。
面粉裹住萝卜丝,经过油锅的磨炼后,香气四溢。轻轻一口,松脆的外皮与温软的萝卜丝融合在一起,这大概就是小编在杭州的小确幸。
推荐店铺
葱包烩
葱包桧摊|后市街44号对面(自家门口摊位)
孙奶奶葱包烩|中山南路391号
老头葱包烩摊|大学路(近文化用品市场里)
油冬儿
油冬儿摊|万松岭第四医院门口
油冬儿摊|德胜东村车站旁小区门口
油冬儿摊|皮市巷小学对面,靠近胜利幼儿园
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经说过:“处处的早餐文化,因生活优裕而消失之中,武汉的街头巷尾还在卖,我将之冠上早餐之都。”
武汉当地人都把早餐叫做“过早”,一个“过”字,把武汉人对早餐的重视展现得淋漓尽致。
武汉人可谓是一点都不低调,“过早”的排场非常大。从热干面、豆皮、面窝、到糊汤粉、米酒、糯米鸡...光是为了打卡早餐,都得多安排上几天行程。
【热干面】
如果你去过武汉,千万不要怀疑他们对热干面的虔诚!对于武汉人来说,吃热干面早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by hanbinro
还没走进天天红油赵师傅热干面这家店,就闻到了芝麻酱的香味。烟雾缭绕中,只见店员把黄色碱面眼疾手快的沉入滚水中,熟至七八分捞起,在空气中潇洒的甩动沥干。
快速的淋上两勺芝麻酱,拌入酸豆角或是脆萝卜丁,小编趁着这股热乎劲,立马和着丰富的配料拌匀就开吃。
店里面已经人满为患,不少的人直接走在路上、或蹲在街边,吃着一碗热干面。似乎,面的味道已经不重要了,融入到了那股“全民过早”的特殊运动当中,才不虚武汉之行。
【豆皮】
豆皮虽不如热干面的知名度,但仍然是贴近这座城市的灵魂早点。在武汉,做豆皮的高手们,技艺自成一派,炉火纯青,只是可遇而不可求。
王师傅豆皮馆是舌尖导演都打call的一家店,小编特意起了个大早去,店里已经坐满了。
据王师傅说,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要卖超过两百斤糯米。20年的老店,名气果然名不虚传。
王师傅家的蛋皮是双面煎,格外金黄焦脆。强烈推荐牛肉豆皮,纯牛肉做的臊子,自带卤香,胡椒和辣椒的双重刺激下,一口接着一口,完全停不下来。
好吃的豆皮,是很考究的。面糊摊成薄饼之后,再包入用猪肉、香菇和豆干等炒成糯米饭,最后切成小块,一气呵成才是豆皮的高光时刻。
煎出来的豆皮形方正薄脆,焦黄的蛋皮包裹着油泽饱满的糯米,一口下去,酥脆糯香,简直太满足了~
by 砂锅爱榴莲
推荐店铺
热干面
丽华早点|大成路12号(近司门口)
天天红油赵师傅热干面|粮道街139号
熊腊生热干面馆|宝裕路与京汉大道交叉口北
豆皮
王师傅豆皮馆|汉口高雄路东段(近台北一路)
阿斌三鲜豆皮|水陆街东(水陆复兴路口)
西安,自古就是一座“网红城市”。十三朝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梦里的长安...它从来就不缺少荣誉和夸奖。
而大多数吃货一般都是冲着西安美食去的。它的早餐也是不胜枚举,豆花泡馍、灌汤包、油茶麻花、油馍头、甑糕...丰富程度完全超乎了想象。
羊肉泡馍
《早餐中国》里介绍的西安油茶麻花,每一帧都看得人口水直淌。羊肉泡馍的魅力,也不可小觑。
by 小阿j
回民街巷子里的这家马洪小炒泡馍馆,看到店员包着头巾,说着一口陕西方言,点一碗地道的羊肉泡馍,基本错不了。
毕竟只有这种烹调了多年的本地老店,才能守得住西安人的胃口。
by 西安同城
到了西安,在泡馍馆子见到这样的一幕:几个人边聊天边掰馍,一掰就是一个小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掰馍已经成为西安人吃早餐的一种仪式感。
by Maosegone
【肉夹馍】
西安肉夹馍可不是配角的存在,它作为陕西的非遗美食,还是得着重提一提的,不然总感觉不曾打卡过西安早餐。
by @爱徐州
子午路张记肉夹馍,是家接地气的老字号。下午2点了,店里还是高朋满座,可见人气之旺。13元一个的优质肉夹馍,也算是超高性价比了。
by 十二先生
它们家的馍一直是坚持手工打馍,现烤现吃。中间夹的肉是先前处理好了,再放进有着30年历史的老汤中文火熬煮20个小时出锅的!
by 秋千的季节
面饼外皮烤得很脆,与肥而不腻的肉相得益彰,肉汁渗到馍里,吃到嘴里,馍和肉一起化渣。
【胡辣汤】
在西安,每天叫醒你的不一定是梦想,但绝对有一份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再加上一个肉夹馍的话,那这个早晨便格外值得了。
by Mickey范娜
果不其然,好吃的店都是要排队的。一整条冷清的街,唯独马老四肉丁胡辣汤人气不减。
by 卡娃依叻
边排队,边看着店家熟练的操作,牛羊骨头熬制的底汤里加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再配上点睛之笔肉丁,一套功夫下来不超过2分钟。
刚开始还不太能理解清晨就吃如此重口味的早点,但只要尝过一次,便知其中美味。
当你在西安的街头看到,时不时的吸吸鼻子,擦着头上的汗,嘴巴还通红的人,大概就是刚从胡辣汤店吃完早餐出来的。
推荐店铺
羊肉泡馍
马洪小炒泡馍馆|红埠街46号
老米家大雨泡馍|西羊市127号
老马家泡馍|西影路568号西侧
肉夹馍
子午路张记肉夹馍|翠华路227号
秦豫肉夹馍|东木头市19号
樊记腊汁肉夹馍|竹笆市街53号
胡辣汤
马老四肉丁胡辣汤|东三道巷与玄风桥北巷交叉口
刘老虎肉丸糊辣汤|从新巷12号
老李家明明肉丸胡辣汤|洒金桥
作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成都,提起早餐,竟一时间想不出什么有代表性的食物,因此有很多人说成都是一座没有早餐的城市!
成都真的没有早餐文化吗?并不是,而是可供选择的太多了。
双流肥肠粉、锅盔、绵阳米粉、乐山豆腐脑等N种地方风味,都让你目不暇接。
【红油抄手】
《早餐中国》里这家火爆的抄手店,开在居民楼里,只卖周一到周五中午。你可能会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是在成都很多好吃的店,都藏在某个小区的楼下。
酒香巷子深,来形容老五抄手这家店刚刚好。因为位置不是很好找,照顾生意的大多是周围的居民,自从在《早餐中国》露了个脸,现在打卡的外地游客也多了。
它家的抄手皮薄馅儿多,一口下去,紧实鲜香肉馅与微辣浓香汤汁融合在一起,巴适得板。
by 大脸鱼爱吃鱼
其实成都的抄手口味众多,干拌的、清汤的、海鲜味的、酸汤的...光是凭抄手,成都就能在早餐pk里面c位出道。
【素椒杂酱面】
总有人说,成都没得好吃的面,只能说它不太张扬。成都人吃面的劲头可丝毫不输给陕西、山西这些公认的“面痴”省。
by 成都老姜不辣
清早八晨,不用费尽心思去找家面馆,随便一家路边摊上味道照样很惊艳。
红油一浇上,再配上各种佐料,最后加上臊子,热腾腾的一碗端上桌,也没有什么讲究,动筷开干。好不好吃,也就在这一筷之间。
by 野叔是我
成都的面条用的多是棒棒面,有着薄、筋、光、煎、辣、香的特色,精髓其实都在最后淋上的臊子里,新鲜的五花肉被处理成颗粒般大小,炸至金黄酥脆,覆盖在热腾腾的面条上。
素椒面还有干杂和汤杂之分,不过建议点干杂,拌匀之后,每根面条上都充分得吸收了杂酱的香味。
推荐店铺
红油抄手
老五抄手|光明巷18号居民楼四单元一楼右
老麻抄手|三圣街65号
干海椒抄手|建设路71号八二宿舍一区21栋3单元1楼
素椒杂酱面
巴味仙面庄|高新区云华路
巷子面|川大望江校区小北门外红瓦寺街
素椒杂酱面|油篓街41号
在广州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左茶未”~代表早安的意思,可见广州人对早茶的喜爱与重视程度。
“食在广州”,名声在外。“早茶之都”,同样名不虚传。原以为,到了广州需好好品早茶,何曾知道饮茶不过是个噱头,琳琅满目的精致点心才是重头戏。
艇仔粥、虾饺、流沙包、肠粉、水晶虾饺,马蹄糕...论早点丰富,广州称第二,应该不会有谁敢称第一。
四大天王
上海有四大金刚,广州的四大天王也不低头。虾饺、叉烧包、蛋挞和干蒸烧麦,随便拿一个出来都是人气选手。
点都德,必拔草的一家店。清晨,不慌不忙的过去,结果人都坐满了,点上“一盅两件”,有位置了再坐下边看报纸边喝茶,那叫一个讲究。
置身其中,享受着吃早餐的格调,恍惚间有种港剧画面的既视感。
广州纯正的虾饺可是以整只新鲜的虾仁为馅,一口包住爽口弹牙;色鲜味美的烧麦;香甜醇厚的蛋挞;咸甜兼具的叉烧包;也难怪广州人百食不厌。
【肠粉】
有人说,每一个离开广州的人,几乎都会在某个时刻,很想很想吃肠粉。到了广州,绝不能放过如此美味了。
银记肠粉,广州的一家老字号小吃店。店面不大,吃客很多。点了一份招牌鲜虾肠,肠粉皮薄滑嫩,一口就能咬到完整的虾肉和生菜。
除了粉皮和馅料,最后淋的酱汁才是肠粉的灵魂之处,酱汁的鲜味、虾肉的鲜嫩和米浆的香味相得益彰,美味至极。
推荐店铺
四大天王
点都德|多家分店
广州酒家|文昌南路2号
岭南厨点|马棚岗22号中粤大厦2楼
肠粉
银记肠粉|上九路79号
源记肠粉|华贵路93号
生记肠粉|多宝路宝庆街19号
其实要真把每个城市的早餐一较高下,似乎是没办法分出胜负。
每个人喜爱的早点,也许就是自己家楼下的早点铺子。装修简单,店面窄小,连招牌都没,只有门牌号。
这些藏在街头巷尾的早餐店,食物蒸腾的雾气赶走了前一天所有的疲惫。
常去的早点铺子,老板甚至可以叫出你的名字,记住你爱的口味,还没等你开口他就已经开始做了。
无论身处异国还是他乡,我们总是对记忆中某个早点的味道念念不忘,或许更多的也是对那份人情味记忆尤深。
若问哪一座城市的早餐zui深得你心,正解一定是时刻牵盼的家乡,那么就静悄悄的把第二名的告诉我们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