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到无锡,高铁不到1小时,发呆片刻的功夫,便可抵达了这座低调又悄悄发财的城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前段时间发布的城市GDP百强榜,无锡排在13位,甩了很多省会城市一大圈,绝对是妥妥的上位圈。
在抖音里,各大城市打得风生水起,一个接一个轮替着“网红”之位,而无锡,明明也手握一把“王炸”,偏偏安静低调的很。
无锡地处江南,是缠绵婉转的吴语区,《金陵十三钗》插曲《秦淮景》,其实就是改编自吴语小调《无锡景》。
这里风光用“烟水乘湖阔,云山适越初”最为妥帖。无锡之水,和江南婉约曲折的水乡人家不同,它倒颇有几分碧波浩渺的大气。
其中以太湖尤甚,无锡的妙,太湖得占一半。作为中国三大淡水湖之一,太湖横跨江浙两省,涉及无锡、苏州、湖州、常州等城,偏偏只有无锡有着“太湖明珠”的美名。
在无锡太湖畔,有“樱花名扬天下”的鼋头渚,4月的春风一起,吹落一池花瓣,这是《秒速五厘米》都无法媲美的绝美。
湖畔的灵山胜境,更是一方“世外之境”,有巍峨壮丽的灵山大佛、无与伦比的梵宫、禅意小镇拈花湾···
无锡风光的曼妙,就算洋洋洒洒三千字就说不完,我们便回归七荤八素的口腹之欲,来吃一吃这座城市。
好饿君的无锡同学曾说过,哪些觉得“人间不值得”的人,都要去无锡生活一阵子,这是个比棒棒糖还要甜上三分的城市。
无锡的甜是什么,据说没有糖罐放在旁边的面馆,都是不是正宗的。这种程度,可见一斑,但如果单单用“甜”来囊括这座城市,就未免太片面了!
假设某一天每个城市都要选出一个选手,出战“全国美食大赛”的话,和成都火锅、重庆小面、长沙口味虾、武汉热干面···一较高下,那么在无锡非“无锡小笼”莫属了(你倒是说一个来反驳我鸭!)
江浙一带,哪个城市没有自个的小笼包?但偏偏无锡小笼打出名头!皮薄晶莹如白玉,盈满汤汁,轻轻晃动。
如果说上海小笼甜是3分,那无锡小笼就得是5分,但甜虽明显,但鲜才是灵魂。牙齿轻轻咬开一个豁口,汤汁“呲溜”钻入嘴巴,这股甜鲜一下子占领嘴巴,细腻绵长,那丝丝甜在汁水中点缀中清润之感,毫无油腻气质。
想要来一笼地道的无锡小笼,熙盛源是一定要去的。分店众多,散布在无锡的各个角落,可谓家喻户晓,不管在不在饭点儿,里面都人来人往,更有不少嘴刁的老无锡,可见其魅力之大。
在无锡,小笼包是要和馄饨组CP的,谁也不能轻易分开它们!绝大多数小笼店都有馄饨的身影!
开洋馄饨是其中翘楚,开洋其实是晒干的虾干,混着肉泥裹在馄饨里。煮好之后,舀上一勺清亮香甜的汤汁,上桌前再放上蛋丝、紫菜碎、干丝、葱花,一碗白汤馄饨就诞生了。
汤底一般都是鸡汤这类熬的,鲜而清冽,一口馄饨一口汤,不消片刻,就能一碗下肚。
当然,以为无锡不吃辣的人,一碗红汤辣馄饨绝对让你改观,鲜辣交织,冬日必备。
百年王兴记在馄饨界可是数一数二,创始于1912年,百年风云里,烟火变幻,美食江湖翻天覆地。王兴记却依然屹立不倒,斩获殊荣不计其数,是如无锡小吃界“定海神针”般的存在。
有一阵子,好饿君总是分不清酸辣粉和酸辣汤,直到去了趟无锡,才知道一字之差,就是天差地别。
红薯粉、辅以油面筋、牛肉粒、黑木耳、香菇等食材(作为无锡的“国民小吃”每家的辅菜总是不尽相同,各有各的想法),熬出一碗浓稠无比的汤水,暖心暖胃。
舀一勺入口,数种食材已经熬到软糯,一口便可包裹满满扎实底料,浓郁的酸香和点缀其中的微辣,从嘴巴顺着肠胃,一路滑下,一下子暖人心脾。
阿兴酸辣汤也算是大名鼎鼎了,如今老店新开,在北大街上,生意还是不错的。不过,他们家是大锅熬煮的,如果想吃砂锅“咕咚咕咚”滚出的酸辣汤,可以去风雷新村看看,好几家酸辣汤小店在这里一开就是十几年,都是老无锡的味道。
名字有点清风霁月的感觉,实则是炸的金黄酥脆的馅儿饼,得名玉兰是因为,当年创制出来的时节正值玉兰花开。
圆圆胖胖的饼包入馅心,往平锅里一放,激起“滋啦滋啦”一阵油香,随着高温,玉兰饼一点点呈现出金黄的色泽,身体也愈发膨胀了起来!
出炉的玉兰饼热腾腾,香香的表皮一口酥脆,咬下去外皮与肉馅并不黏连。肉团子紧实弹牙,也是鲜甜口的,汤汁丰沛,与酥香皮儿组合,口感更是丰富!
当然是毛华了!这是一家20多年的老字号,在无锡可以说提到玉兰饼就是毛华,其地位可想而知,两家分店都在清扬路上,有一种坚守一方的老将风采。
以甜开局,当然以甜为这part收尾了!无锡的酱排骨可谓将鲜甜之味演绎的淋漓尽致!
色泽为酱红色,排骨肉质酥而不烂,浓郁的汤汁牢牢包裹其上,极为诱人。入口初时,就是一阵霸道的甜味,若是被这一口击倒,便不能体会这后续的美妙。
牙齿与排骨上下缠绵之间,那股咸香之味已经释放而出,咸甜居然在这里完美交织,爱上这口后,就怎么也停不下来了!
三凤桥大概已经和酱排骨牢牢捆绑了,去无锡玩,谁不去三凤桥买几盒真空包装的酱排骨,当伴手礼?
无锡人能在市井烟火中热热闹闹,走街串巷吃上一口热乎乎的街边小食。自然也能上得厅堂,做出精致无双的锡帮菜。
在太湖边孕育而生的无锡城,一口美食自然也离不开太湖。
太湖船菜,古就有之。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经常在太湖上举行船宴,从此开启了船菜之风。泛舟湖上,眼前是湖光水色,嘴边是“水上筵席”。
太湖船菜中,尤以太湖三白为头,即“银鱼、白鱼、白虾”。都是晶莹剔透、鲜味之神的代表。
银鱼,细细小小的一条,无骨无刺。其中银鱼炒蛋门槛低,极为家常,却能将鲜嫩集为一锅。银鱼入口柔而滑,加上蛋香的包裹,便更为美妙。
白鱼到现在都没有实现人工养殖,你吃到嘴里的每一口鱼肉,都是禁渔期里,野生白鱼一点点长成。
白鱼的鲜味和银鱼比,有过之而不及,用来清蒸zui为合适,加点葱姜料酒,就能激发出它那骨子原始的鲜味,简直迷的人挪不开步。
最后的白虾,据说一出水,就能死上一大片,快速烹调才是硬道理!酒炝、油爆、清蒸皆可,入口Q弹软嫩,连虾壳都可以“嘎吱嘎吱”咬一咬下肚!
太湖三白的魅力大概只有在太湖边才能体会,和阳澄湖大闸蟹这些不同,“三白”出水顶多半日就死,吃的就是刚捞出来的那股鲜劲儿。
横云饭店是位于鼋头渚风景区内的一家老牌餐厅,虽然在景区内,但国营单位价格也是公道。游玩过半,来一顿地道的太湖湖鲜,这家可以一试。
离开了太湖,说到无锡本帮菜的代表作,梁溪脆鳝必须有姓名!
切成大小一致的鳝鱼丝经过反复油炸,鳝鱼丝都直挺挺的保持着造型,一眼就能看出它的的酥香无比!
然后在淋上一层糖衣,香脆的鳝丝带着这点甜意入口,牙齿一嚼就是咔嚓一下碎在舌尖,咀嚼间咸甜相融,轻松干掉一盘,不在话下。
几乎每家无锡本帮菜馆都有这道梁溪脆鳝,不过这次推荐的是一家面馆——卜岩面馆,他们家的鳝鱼做的可是一绝,除了脆鳝,响油鳝糊也值得一试。
《无锡调》里唱“小小无锡城呀,盘古到如今。”日常说到历史古城,无锡似乎名声不显,但实则5000年的历史文明孕育出的无锡城,绝对当得起“钟灵毓秀”这个词。
古今大家之士频出,从在蠡湖归隐的范蠡,到近代爱国实业家荣氏家族。
在吃货圈,当然也不是一篇文章可以概括。
一到7月份,阳山水蜜桃称霸全国,汁多肉嫩,堪称桃子届的“爱马仕”!每次都靠着留守无锡的同学,帮好饿君实现水蜜桃自由!
当然,无锡还是“豆腐脑甜咸之争”的主场地!一口咸香的荤豆花不知夺走了多少人的心神。
还有炸的喷喷香面饼,然后在上面裹一层打散的鸡蛋,无锡人称“鸡子大饼”,可谓是高中生晚自习前的必备粮食储备!
无锡人也爱吃面,早上来一碗面,精神一整天!什么汤面、拌面、浇头面、红汤、白汤,360°应有尽有!
从上海到无锡,随着高铁的疾驰,对时间的感触,似乎也一点点的放缓,好像一切都可以慢慢来的样子。
这座江南城市,经济发展高歌猛进,吴侬软语里孕育出一可不畏艰难的韧劲。但却依然拥有一种“闲庭信步”的魅力,在这里,你能感受让生活慢下来的滋味。
有晨起的阳光,太湖的碧波,和门口早餐店里那笼刚出炉的“无锡小笼馒头”。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