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山寺,位于福建省莆田以西 15 公里的华亭镇境内的三紫山顶。因寺院建于形似龟背的山顶而得名。龟山寺是名闻遐迩的千年古刹,为莆田四大宗林之一,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龟山古刹,坐向依北朝南,门前开阔,面对笔架名山此乃无了祖师开山时所定,历千载而不易。整个梵宇依山势而建造,以天王殿至祖师殿为中轴线分两廊左右展开,错落有序,庄严别致,雄伟古朴,巍峨壮观。现存建筑物总面积 11600 多平方米,大小殿堂三十多厅,僧房窠舍 150 多间,有唐宗到明清等历代遗迹。
龟山盛产名茶。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名僧无了禅师来此开山,辟茶园18处。明代礼部尚书陈经邦题寺联云:"山半楼台天半寺,云中钟鼓月中僧"。相传明代这里所产的名茶"月中香",曾被选为贡品。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又建寺院9座,僧徒多达千余人。到后梁贞明年间(915-920年),闽王王审知给寺院赐名"龟山福清禅院"。明代扩建为寺。现存建筑物乃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重建的,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地藏殿、禅房、方丈室等。寺西有无了禅师墓塔,石雕装饰精美、古雅,颇有艺术特色。今寺中斋房有许多石槽,最大的可储水万斤,刻有元祐四年十一月”字样。寺内墙壁、门窗镌刻的楹联、偈颂、人物、花鸟、物象、碑文等各种图案,书画并茂,简繁相衬,匠艺精湛,造诣炉火纯青,可谓"人间巧技夺天工"。
在海外广大爱国爱教侨胞的鼎力支持下,先后在寺右前宽广的石埕上,建有全石构的高33m的尖顶翘角的七层“定光舍利塔”。塔室空心,有石梯通往各层;层层供有菩萨,镌有罗汉像和法语、-;周围又有护栏;站在七层护栏上眺望,四周景致尽收眼底。它宛若巨人立地顶天,劳动人民称八闽之最。寺中还传有“龟井吐杉”、“石鸭上山”、“胞粗剃头”、“梅寺铸钟”、“千年宝树“、“名茶晋京”等故事,留有“龟井”、 “宝树”、“石槽”,“曾为肉身今为骨质的无了祖师塑像”等实物。
自无了、慧忠两师徒开山至今,历代名僧辈出。他们的道行高超,功业伟烈,郡中蜚声,四众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