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是最容易被利用、诱发、误导的。
煽情也是糟蹋感情的一种。
该用脑子的时候,我们却动了感情
文摄:罗西
前几年四川芦山地震,微博里出现一条关于搜救犬牺牲的“新闻”,还配发照片……
其实是假新闻。
那条搜救犬与图片,是真的,2008年汶川地震时,它配合施救人员在废墟里救出了32条生命,功勋卓绝,最后它牺牲了。
后来,那只搜救犬照片又在2010年的玉树地震中被人翻出来,贴在微博里,地点改为玉树,它“又”救了32人,“又”牺牲了。
再后来的2011年的温州动车事故,它又“救”了32人,再次“牺牲”。
而那次芦山的地震,它再次“救”了32人,再次“牺牲”。
来来回回的复活、牺牲,如此“消费”搜救犬很好玩是吧?
记得央视每年都要评个“感动中国”的人物,不少人很爱感动,需要感动,甚至消费感动。
一些带V的微博居然也造假“骗粉”,很多智商欠费还围着那些微博哭啊哭啊都昏了过去!
那些“善意造假者”特别无聊无耻,骗眼泪、骗感动与骗感情、骗金钱有什么区别?
有时,煽情也是糟蹋感情的一种,因为,使之“廉价”了。
有句俏皮话:如果做父母是一份正式工作的话,谁愿干这破活儿?
一理性就聪明了,就冷了;可是,一谈感情就热了,热了就容易胀容易糊。
凛冬已至,但是没人在乎;因为还热乎着呢!
“我”想,江湖险恶,但是,拼了还是可以活下去。
“我们”呢?
“我们”这玩意必须就是得骗过自己,才能活得下去。
用啥骗我们?感情。
这不是“内容为王”的年代,这是感情至傻的时代。
在“民智未启”的地方,或者比较缺乏真相的地方,感情是最容易被利用、诱发、误导的。
最近有人出来提醒说,培训若是太“生动”,实为“欺骗”学员。
理由是:生动多是因为“谈感情”,学员很容易被煽动,“个体智商”是100,“群体智商”只有50,甚至更低,女学员更感性,更容易被带进情绪漩涡里。
其次,讲师身上有光环,桌上有准备,手里有话筒……这都是为了能让受众激动、“动了情”,一“动了情”就容易失去理智与判断力,就是变傻。
傻了,就好灌输。
所以,凡是“群魔乱舞”式的“打感情牌”的培训、集会、表演……
某种意义上说是“粗暴赠与”,是趁虚而入,是“利用”或“欺骗”了乌合之众的感情。
一些孩子的作文,语出惊人,貌似无知、缺乏常识,其实也是为了“放大”感情,特别假,有老师让学生写一篇反映家里“经济状况”的作文,一学生写道:
“我家很穷!爸爸很穷,妈妈很穷,司机很穷,仆人很穷,园丁很穷,保镖也很穷!”
写拾金不昧作文时,有人写“我在公园捡到一亿元,全是10元钱的,有一本语文书那么厚!”
还有,“我捡到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
胡编乱造,登峰造极,好人好事好像不编就不行!
这都是哪里来的“学风”与“歪风”!
真情实感最美。
有个段子:一天,天气非常不错,爸爸和儿子去山上爬山。
爸爸问儿子:“要是在野外遇到蛇你会怎么办?”
儿子回答说:“我会面带温润的笑容撑起一把伞,假装是许仙。”
还是想骗感情!而不要知识与技术。
路人:鞋垫多少钱一对?
大娘:5块钱。
路人:我看看。
大娘:都是自己做的,看看这针脚。
路人:3块钱卖不卖?
大娘:不卖,进货都有要3元。
显然,大娘说漏了嘴。
她原来玩的卖点是“自己做的”,有感情的,貌似很感人,想不到,是假的。
感情与人民币都好用,所以有假钞与假货。
感情最怕假,假的也容易露馅。
虚情假意,即骗。
骗即偷。
而我们做那么多成群结队甚至轰轰烈烈的错事、蠢事,常常是因为该用脑子的时候却动用了感情。
越是荒谬的社会,只要你正常或者说“你不太感情用事”,你就可以鄙视90%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