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喜剧之王沈腾的第一场相声演出,是跟小岳岳搭档的。
彼时他们俩算是相声舞台的初合作,虽然默契程度不够,但胜在段子新颖,还是收获了许多掌声。
那个段子是讽刺虚浮夸张的。
沈:你们工资多少?
岳:不到一百万。
沈(惊讶):具体多少?
岳(傻笑):三千五。
沈(淡定):那我比你高,我还有年终奖。
岳(大惊失色):什么,你们还有年终奖?多少钱?
沈(炫耀):不到一个亿。
岳(心急如焚):到底多少,快告诉我。
沈(得意):五千八。
……
全场笑翻。
看吧,明明是几千块钱的收入,到了虚夸的人嘴里,就可能跟千万级收入、甚至上亿元收入扯上关系。
这种生性爱夸张、张大旗做虎皮的做派,在某些人身上,是与生俱来的。
在福州话体系里,这种行为,称作“拱趴”。
就是爱吹牛,爱虚构一些不存在的事实,来彰显自己的能干,才干,身份地位等等。
这种人,在福州会获得一个约定俗成的评价,叫做,“吖趴”。
而人们对这种不务实,老爱整些虚头巴脑东西的人,也自然而然地敬而远之,不爱搭理。
《2》
曾几何时,这些吖趴的人,在现实生活里不见了踪迹。
顿觉耳根清静了不少。
然而,自从某音开启了直播卖茶的大戏之后,这些爱拱趴的人,又重新出发了。
某音不知道哪来的魔力,竟然把这些拱趴界的高手,吹牛界的达人,YY界的顶流,从五湖四海,全部汇集到了他们的平台上。
在某音的直播间里,在某音的短视频里,清一色的“拱趴牛人”,在卖茶。
早晨起来打开手机随便一刷,就是某东北女子扯着大嗓门在吆喝:我一场直播带货300万,小青柑发货发到手抽筋。
往下刷,另外一个山东女子也在一个看起来像仓库的直播间里,在空荡荡的没几箱茶的大空间里自如行走着,展示着自己的茶。末了还会自得地来一句:年利润200亿,我是茶界第一女主播。
回眸一笑的动作,像极了朵尔胶囊的广告模特——“中年发福大脸版”。
再往下拉,一位鞋拔子脸大脑门的酒窝美女窜了出来,正宗桐木关的金骏眉,200块半斤,送一套茶具。
在她的直播间广告里,她是某音排名前三的茶叶主播,直播间每天十几万粉丝在线,年营业额超150亿。
后面刷出来的是一位山东大叔,卖普洱茶的。专卖9.9老班章、40年易武茶、100年老熟普。在他的商品体系里,卖做旧老白茶都是小弟级的,看不上眼。
有据说是民间媒体人整合的资料显示,这位山东大叔的直播间带货能力超强,每天直播一场,带货400万。
村姑陈替他算了一下,一年365天算下来,营业额....把我手机的计算器都算emmo了——营业额是14.6亿。
仰望着这些动不动就以亿为单位的“某音茶频道销售精英”们,村姑陈和李麻花,自惭形秽,只能默默地上山种茶。
《3》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茶界的主播们开口闭口就是单场销售以“百万”计,年营业额以“亿”计的呢?
是从某音的“直播带货生态链”形成之日开始的。
是的,这个生态链,其实就是个最普通不过的大自然的“食物链”,而普通消费者,很不幸,是这个食物链最底层的群体。
俗称,被“鱼肉”的鱼肉。
前一个鱼肉是动词,后一个鱼肉是名词。
主播们到平台注册,凭借平台的新人流量扶持政策,使得新注册的主播们都有了一夜爆红的惊喜,场场开播就是四位数的在线人数,让这些从来没闻到过流量香味的素人茶主播们,尝到了疯狂的甜头。
于是,他们拼命地寻找最便宜的货,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想方设法拉低单价,为了成交给这些产品冠以优秀的出身和良好的技术水准。
这种思路包装出来的最佳“产品”就是,前文提及过的,某音卖到疯魔的“9.9的老班章”。
对于这种纯属想象、现实中根本不可能真实存在的产品,村姑陈一向觉得,它就是投机分子的杰作。
不值一提,不堪一试。
但普通消费者没有这么理性,也没有这么了解茶圈,是以,他们前赴后继地,成为了被鱼肉(v.)的那块鱼肉(n.)。
并且,善良的消费者们还会把这买到便宜货的喜悦,分享到各个家庭群,各自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亲朋好友,成为便宜茶的粉丝,成为被鱼肉(v.)的那块鱼肉(n.)。
当“9.9老班章”式的“平价高端茶”(请原谅我只能用这样拗口的词组来形容这些捏造出来茶界奇葩)销量越来越高,甚至还有回头客的时候,茶界这些新主播们疯了。
原来茶这么好卖,原来卖茶这样好赚——从前他们没触网的时候,在线下做别的生意,那钱可是很难赚的,就算好不容易赚到一笔,账期也拉得很长,钱迟迟不到位是常事。
就算打官司也没用,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在某音上卖茶,竟然让他们一夜暴富,虽然卖的茶并不真实,产区和工艺都不真,都比较“趴”,但白花花的银子拿在手上,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的金额呈现在手机短信里,由不得他们不把心里残余的那丝良知给迅速杀死,换上更厚的脸皮与更黑的心脏,连夜上架更多更平价更高端的茶。
但不久,他们发现,他们不再是新主播了,新人期过了,平台的推荐量也跌了,直播间人数腰斩,并且,销量也大大萎缩了。
怎么办?这条生财之路如此短时间就昙花一现地消失了么?怎么甘心?
平台的广告适时地出现在他们的后台信息里。
原来投广告就可以继续在平台里获得大量的推荐,得到大量的流量,以及斩获更多的粉丝,产生更大的销量。
于是他们把之前从平台上赚来的钱,投进了平台的广告里。
果然,直播间人数重新升至五位六位,产品的销量也达到了另一个更高的峰值。
自此,主播们与平台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相互成就,彼此共同成长。
他们获得了平台给予的无数荣誉和推荐,成为了平台评选出的十大头部号,十大青年标兵号,十大......
这些荣誉,帮助主播们在更多陌生的普通消费者那里赢得了信任,获得了更大的销量。
而平台,也收获了主播们贡献的广告费,以及其它的更多的费。
再加上口罩这几年人们生活的特殊性,这般互相成就的好日子,如百川奔流入大海,生生不息。
2019、2020、2021、2022、2023,数一数,也有四、五年了。
这几年,主播们背靠平台,赚得盆满钵满,而平台,也因了这些贡献能力超强的头部主播,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正是从这里开始,主播们的宣传口风都变了。
动不动就是营业额上亿,动不动就是单场带货几千万。
看着这些数字上的繁荣,看到这些夸张的销量数据,人们不由得怀疑起后口罩时代的那甚嚣一时的经济下行理论来。
不是说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么?为何某音的茶叶直播还如此鲜花著锦烈火烹油?
殊不知,如果没有这些夸张的数字做宣传,又哪能有那么多资本挤破了头进入某音,挤破了头去做带货主播,挤破了头去投平台的广告让平台数票票数到手软呢?
《4》
在某音茶叶带货最火的时候,村姑陈曾经买过几个直播间的茶叶。
留的是村姑陈的名字,竟然他们也给我发货了。可见我在某音是多么地默默无闻。
这些茶有的是100块钱五盒的正岩水仙肉桂大红袍组合;有的是200块半斤的金骏眉;还有400块钱半斤的老丛水仙,180元的九龙窠肉桂.....
打开无一例外地颜色花杂,气味繁杂,重量超重——最轻的9克一泡,最重的11克一泡。
泡起来喝的感觉就是,香气易散,汤水单薄。
我是快出水的冲泡方式,但这样快的出水,茶叶照样不耐泡,4-5冲就断崖式下跌。
如果坐杯,每冲坐杯30秒以上,那到6冲之后香气滋味浓郁程度降低,到9冲之后汤水变淡,尚属正常。
但快出水,每冲7秒出水还不耐泡,4、5就基本没味道了,那就肯定是品质的锅了。
另外,各种茶的品种香,基本没有。
大红袍没有木质香,水仙没有兰花香也没有醇厚感,肉桂没有桂皮香,金骏眉打开全是黄色的细叶子,哪有芽头的影子?
这样的茶,从前大多数时候是放在菜市场卖的,只有那里聚集着众多的老年人,想喝茶又不想出太多钱,买这种只有一点点味道的茶正合适——拿只玻璃杯或搪瓷杯,撮一撮茶叶泡进去,可以无限续杯一整天。第一冲还可以闷得很浓来喝,满足所谓的“老茶客”的味蕾。
但现在,这样的茶堂而皇之进入了互联网,加上精美的包装就可以在某音的直播间里收割中轻年茶客的腰包,比之从前只在菜市场出现的命运,这运道,不知道升华了多少倍。
感谢某音的存在,让这些“菜市场茶”,有了成为“平价高端茶”的机会。
它们鸟枪换炮,华丽转身,逆袭成功,成为了茶界励志的典范。
只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些菜市场茶一战成名的背后,是无数依托着互联网长大的中轻年茶客受伤的肠胃和渐扁的钱包。
他们原本可以用稍微多一点的金钱支出,去购买山场正宗而工艺精致的好岩茶,哪怕量少一点,但货真一点,品质高一些,对身体没有伤害。
他们原本可以一窥正岩茶的门径,拥有学会和喝懂正岩茶、辨识好山场好工艺的机会,然而,这些由“菜市场茶”化妆而成的“平价高端茶”在某音横空出世后,利用人性弱点施行着蝗虫似的倾销手段,激发着广大中轻年茶客的廉价消费观和省钱磁场。
本着节省的原则,广大中青年茶客树立起“用最少的钱买最靓的茶”的Flag,把自己的私房钱、加班费、过节费等等可以自由支配的、不属于家庭共同生活开支的费用,统统交付给了在某音直播间邂逅的这些“平价高端茶”。
9.9的老班章,200块的金骏眉,199的九龙窠肉桂,100块的牛栏坑肉桂.....
有便宜不占是笨蛋。
9.9能买到的茶,谁还会傻到花999去买?
这些茶让中轻年茶客们尝到了购物的乐趣与消费高端茶的快感,却只让他们付出了极小的代价——在直播间全款买下这么多高端茶之后,余下的钱还可以承担一顿沙县情侣套餐(拌面+扁肉)的费用,实在是太划算了。
妈妈知道了,会庆幸养了个会当家过日子的宝宝。
《5》
花无百日红。
世事有兴就有衰。
当下的某音茶圈,一派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有的头部落马了,有的头部在战战兢兢,还有的头部正在被查。
其它的,有人自危,有人还在拱趴售假,抓紧一切时间,尽享落日之前的最后一缕阳光。
而消费者们,不知内情,仍旧在某音享受着“平价高端茶”的狂欢。
回顾2019-2023,我们眼见着头部主播们起高楼,宴宾客,再眼见着主播们楼塌了。
只能说,正义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茶品和人品,是一个品牌永远为消费者记住的,先决条件。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后记】
雨夜,闲坐喝茶。
李麻花从一堆武夷山的八卦里抬起头来,星眼朦胧地问我,你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年营业额一个亿?
我失笑,摸摸她的头,温柔地对她说,妹妹,我们连两百万都实现不了,一个亿太远,别想了,会秃头的。
她拿出计算器算了算,以一单200元计,一年一个亿,要做50万单才够。
以目前我们仓库的发货能力,嗯,哪怕丫头们365天不休息、发到手抽筋还发不完——一天要发1370单,顺丰整个站点全为我一家服务了。
SO,那些一年做一个亿,一年做几十亿,一年做几百亿的人,发货是怎么发的呢?
脑袋里发的呀,李麻花嘲笑我的无知。
是的,他们在编造一个亿甚至几十几百亿营业额的时候,压根儿忘记了发货这件事。
也是,这种虚假繁荣,只需要有营业额就好,至于发货,谁会关心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