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末年大汉政权缔造者,武汉唯一封建帝王陵墓,湖北陈友谅墓

2020-01-14   视觉秀旅游

陈友谅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大桥蛇山引桥的南侧,是武汉市唯一的封建帝王陵墓。如果按照帝王陵来衡量,整个墓地,陈友谅墓无疑算是"缩型景观"。但是,在亡国之君中,这座陈友谅之墓应该是相当可以的。1956年11月5日,陈友谅墓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陈友谅墓,坐北朝南,高2.2米,墓基周长12米。墓冢依山构筑,墓碑上刻"大汉陈友谅墓"。1913年湖北省内务司对墓园进行整修时,在墓前修筑了墓道和一座高大牌坊。牌坊前额书"江汉先英",后额书"三楚雄风"。墓两侧还各建有碑亭一座。


1908年 (光绪三十四年)革命党人万耀煌、耿仲钊等发现此墓。辛亥革命胜利后,湖北省内务司于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议请整修,次年建成完工。解放后,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在原湖北省内务司1913年对墓园进行整修的基础上给予修葺。

"文革"期间墓堆一度被毁,又于1981年重新修复。1998年6月有关部门对陈友谅墓又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还增加了"陈友谅生平事略"碑石,墓右侧还有武汉市人民政府1956年立的"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碑。


陈友谅(1320年-1363年10月3日),原名陈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农民起义领袖,陈汉开国皇帝。1351年,徐寿辉起兵,建立天完政权,友谅投效其将领倪文俊麾下。1357年九月袭杀反徐寿辉的倪文俊,自称勤王,自称宣慰使,起兵攻下江西诸路,连克江西、安徽、福建等地。1359年,杀天完将领赵普胜,挟徐寿辉,迁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次年,攻陷鸠州,杀徐寿辉,随即登基,称大汉皇帝,国号汉,改元大义,以邹普胜为太师,张必先为丞相。1363年,陈友谅率六十万水军进攻朱元璋,但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也在突围时中流箭而死,年四十四岁。陈友谅死后,张定边等人在武昌立陈友谅次子陈理登基为帝,改元德寿。次年,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