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开栏语
本专栏将定期推送中西医耳鼻咽喉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保健科普知识,为您耳鼻咽喉的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明天就是中秋国庆长假了,很多朋友会在黄金周时选择外出玩几天、大吃大喝。但是,很多患鼻炎的朋友要么有过敏体质,要么脾胃比较弱,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被诱发鼻炎。那么,鼻炎朋友出行时,具体要注意些什么呢?今天就跟大家讲一讲。
出游时为何鼻炎易发作?原因有3点
1、过度劳累、感受风寒
假期出游期间,我们舟车劳顿,游玩景点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使得我们的抵抗力有所下降,而鼻炎的朋友往往属于肺脾气虚、阳气不足的体质,只要过度劳累、略受风寒或是遇到了致病原就会引起鼻炎发作。
而秋季正是气候最为多变的时节,早晚凉,但白天又气候炎热,温差有时甚至会来到10℃以上,因此一不留神就会中招。大家在出行时,一定要根据气温随时调整穿衣,最好是穿长裤、带一件备用的薄外套,以免吹风受寒引发鼻炎。
2、饮食不节
放假期间,很多朋友容易因为吃太多、吃太好,出现积食的情况,而鼻炎的朋友往往脾胃较弱,一旦积食,抵抗力就会下降,给病邪可趁之机。另一方面,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也容易刺激鼻黏膜,导致鼻黏膜充血、水肿,诱发鼻炎发作。
鼻炎朋友的脾胃是比较虚弱的,因此饮食上要格外注意,遵循清淡饮食、少吃寒凉、不暴饮暴食、不吃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的原则。
3、接触外界过敏原
秋季是过敏原高发的季节,空气中也会散播大量的花粉等致敏原。我们在外出旅游、接触大自然的同时,也避免不了与致病原多有接触,这就使得我们的鼻炎发作的概率有所上升。
鼻炎的朋友想要避免病从口入、防止过敏原和致病原传播,在外出时一定要戴好口罩,勤洗手。尤其过敏体质的朋友,尽量不要去花丛、草丛、灌木丛、树林、河边等潮湿的地方。
外出旅游鼻炎发作时,我们可以用一些鼻炎的外用药和中成药,来控制鼻炎的症状,减少鼻炎对我们正气的损耗。
佳节出行备好鼻炎小药箱,
鼻炎发作安心调理
当然,如果假期出行期间鼻炎发作了,大家也不用太过焦虑,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些鼻炎的常用药,不管是出行前提前备好还是到药店购买都很方便。
01
外用和口服药物
外用药是控制鼻部症状最有效的方法。常用的鼻炎外用药,主要有:西药的鼻喷激素、抗组胺药物、减充血剂和中药的滴鼻剂。
鼻喷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抗过敏及抗水肿作用,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对于鼻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引起的的大部分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常用的鼻喷激素主要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辅舒良)、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内舒拿)、曲安奈德鼻喷雾剂(星瑞克)、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伯克纳)等。
抗组胺药可以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缓解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痒、流涕、打喷嚏、鼻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常用的抗组胺药主要有:氯雷他定(息斯敏)、西替利嗪(西可韦)、氮卓斯汀、卡巴斯汀、富马酸酮替芬等。许多感冒药中含有的马来酸氯苯那敏同样也是抗组胺药,因此有些感冒药同样也有抗过敏的功效。
而鼻用减充血制剂可以直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所致的充血和水肿、快速有效缓解鼻塞症状。
常见的鼻用减充血剂有:盐酸赛洛唑啉鼻用喷雾剂(诺通)、盐酸萘甲唑啉滴鼻液(滴鼻净)、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滴鼻液(达芬霖)、盐酸麻黄碱滴鼻剂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鼻用减充血制剂可以直接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轻炎症所致的充血和水肿、快速有效缓解鼻塞症状。不过,鼻用减充血制剂仅能减轻鼻塞症状,对其他过敏性鼻炎引起的症状比如鼻痒、流涕、打喷嚏等等并无缓解的作用。且不能连续使用超过1周以上,否则容易引发药物性鼻炎。
02
中成药
中成药以它简便的服用方法和不错的效果,同样也能帮助缓解鼻炎的症状。但在用药时,也要学会辨证,这样用药的效果才会更好。
- 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引起的鼻炎往往有受寒史,症状表现为:鼻塞严重,频繁打喷嚏,说话鼻音重,鼻涕多、质地清稀,有时还会伴有头痛发热,怕冷,口淡不渴。舌质淡,苔薄白的表现。
治疗外感风寒引起的鼻炎、鼻窦炎,我们要选择辛温通窍,疏散风寒的中成药,比如胆香鼻炎片、风寒感冒颗粒等等。
- 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引起的鼻炎和鼻窦炎往往表现为:鼻塞时轻时重,鼻痒,呼吸时感觉气比较灼热,打喷嚏,鼻涕黄稠,发热的情况会比风寒更重一些,头痛怕风,咽痛咳嗽,咳痰不爽,口渴喜饮,舌质红,苔一般为薄白或微黄。
治疗外感风热引起的鼻炎、鼻窦炎,我们要选择疏风清热,宣肺通窍的中成药,比如辛夷鼻炎片、鼻渊通窍颗粒等等。
鼻部按摩
出行时鼻炎发作鼻塞怎么办?除了用药,李云英主任特为大家支几招快速通鼻,简单易行的“小窍门”——鼻部按摩。
NEXT
点迎香:迎香穴位于鼻子外侧鼻唇沟凹陷中,将食指指尖置于迎香穴,做旋转揉搓。鼻吸口呼,吸气时向外、向上揉搓,呼气时向内、向下揉搓,连做16次,每天可多次。该穴是治疗鼻部疾病的特效穴。揉搓该穴,可以促进鼻周围的血液循环,使气血畅通,以起到防治鼻炎的作用。
按印堂:双食指按压印堂穴(两眉头中点),然后沿眉骨下方向外推到太阳穴。印堂穴可散鼻部郁热、通鼻窍,并能通经活络止痛,改善头痛、头晕症状。
揉睛明:双手食指旋转揉按(内眼角稍上,轻轻按压有一个凹陷处即为睛明穴),此处可缓解鼻塞流涕症状。
搓鼻旁:先用双手合掌搓热,将双手大鱼际近端(双手拇指外侧下缘)放在鼻翼两旁,自迎香穴开始,向上搓至内眼角、印堂穴,共搓60下,搓揉到鼻梁有发热、鼻腔内有热感的感觉。此法汇通以上三穴,可促进鼻部血液流通,达到通鼻窍的效果。
温馨提示:
如果出行,鼻炎发作出现了流大量绿色脓鼻涕、高热、头面部胀痛等症状时,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耳鼻喉医话 | 白露转凉鼻炎闹,养生指南请收好!
耳鼻喉医话 | 耳朵总是嗡嗡响?这几招中医调治方法学起来!
耳鼻喉医话 | 秋季易感咽干、咽痒,别急着喝凉茶,3款食疗方有效调理!
医学指导:
李云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四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出诊时间: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咽喉头颈科)
供稿:李云英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 李云英
执行编辑:李蕴淇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