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龄长就是忠诚?忠诚度的要求不是无底线的索取

2023-03-28     青湖已

原标题:司龄长就是忠诚?忠诚度的要求不是无底线的索取

最近几天,在浏览某媒体杂志的时候,看到这样一则消息“司龄大PK,阿里人比腾讯忠诚,头条员工新的发亮”。该消息列举了以下数据:

1.联通、移动和电信,员工平均在职时间(司龄)4年以上

2.中兴、华为员工平均在职时间4年以上

3.阿里员工平均司龄2.47年,腾讯2.28年,百度2.29年

4.京东员工平均司龄1.86年,今日头条员工平均司龄1.04年

据此,他们得出结论:员工平均司龄短的公司,有跳槽的风气,司龄短的员工忠诚度不够。我没有深究这则数据的取样时间,但是对于将员工的在职时间与忠诚度直接挂钩这样的逻辑比较感兴趣。

司龄长就是忠诚?忠诚度的要求不是无底线的索取

在职场上,员工忠诚度是企业很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员工来说则是很敏感的一个话题。企业之所以重视,是认为员工的忠诚度与业绩效率有关、与经营风险有关、与人工成本有关;员工之所以敏感,是认为自己对于所谓的“忠诚”天天接触,但始终没有找到真正的理由。

一般来说,企业或管理者会这样理解员工的忠诚:

1.任职时间

不管企业怎样,不管多大问题或者困难,坚持的时间越长,对于公司越忠诚。这话听上去不大好听,但就像某媒体的鲜明观点一样,将员工的在职时间与忠诚度挂钩基本上是企业界的共识。

2.忠诚就是无私

在相当数量的企业或者管理者眼中,如果一个员工足够忠诚,一定是宁愿放弃或者牺牲自己的私人利益来成全公司利益的。他们认为,一个员工在关键时候顾及个人私利是不忠诚的,在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的矛盾中必须放弃个人利益,这才叫忠诚。

3.无条件服从

面对公司或者管理者的要求、安排与规定,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没有任何借口”。他们反感喜欢顶嘴的员工,讨厌敢于提出问题或异议的人。那些像木偶一样的员工反而被认为是忠诚的。

其实,企业或管理者的这些逻辑违背了管理的客观事实与基本原则。极容易成就混日子、搞形式、做样子和装傻充愣类型的员工。表面上好好好是是是,实际上出工不出力。工作效率上不去,运营成本下不来。表面“忠诚度”的要求其实是给企业自己挖坑。

一个员工忠诚与否,怎能与时间轻易挂钩,难道干得时间短就是不忠诚?市场和契约体制下,难道让员工放弃自己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的员工要么脑子不够用,要么心术有问题,对于任何问题都没有异议本身就不是一件正常的事。

打工族凭借自己的劳动投入换取收入,如果不计较自己的利益,饭都没得吃,忠诚有何用?企业活力和效率的来源是创新、是打破陈规陋习,没有员工的异议与个性,岂不是死水一潭?

司龄长就是忠诚?忠诚度的要求不是无底线的索取

我个人不赞成企业的“忠诚度”管理,这样的管理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真的存在“忠诚”,那也一定是企业与员工良好互动的结果,是企业各方面举措深得人心的结果。人心向背,得道多助,当赢得了员工的信任,自然就拥有了忠诚;背道而驰,即便声嘶力竭也没有什么用处。

如果非要谈论员工忠诚,我认为只要符合以下三点,就是忠诚。

1.讲信用

人无信不立,信用或者诚信是一个员工基本品质的表现。在员工面试、入职、签约、工作、离职一系列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守信,按照约定说到做到,没有违背契约,没有侵犯企业的利益,就是一种良好信用的表现。

讲诚信的员工,行事磊落、有始有终,说到做到。这就是忠诚的表现。

2.尽职责

职责不仅是工作效率和目标的要求,更是一个人基本职业素养的表现。一个有职业素养的员工,不管情绪怎样,不管观点如何,不管与管理者或者企业有多大的矛盾和分歧,都不会放弃或者疏忽自己职责的履行。

在任何情况下,只要还在岗就认真对待工作,对自己的职责不推脱、不懈怠,敢于承担、勇于担当,这样的员工是忠诚的。

3.有原则

品性良好的员工都讲究原则,知道自己利益与行为的边界在哪里。一方面,不会因为自己的职位、资源或者社会关系,就私自侵犯公司的利益或者为其他人谋私利;另一方面,坚守自己的底线,时时处处维护公司的声誉、正当利益(不是非正当利益)和制度规则。

做事有原则,进退有尺寸,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说什么,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说“是”,在什么情况下应该说“不”。这样的员工,不一定听话,不一定唯命是从,但绝对是忠诚的。

事实上,那些唯唯诺诺、俯首帖耳的“忠诚者”往往是公司利益的背叛者;那些讨领导欢心的甜言蜜语,往往是“失荆州”的毒药;那些没有原则的忍让和逆来顺受往往是对歪门邪道的纵容;那些“好好先生”或者“好好小姐”往往是公司崩溃的蛀虫!

司龄长就是忠诚?忠诚度的要求不是无底线的索取

没有谁注定要对公司忠诚,也没有谁无缘无故对公司忠诚。作为有利益需求、职业需求和自我思维个性的员工,要想忠诚,首先是自我目标达成的满足、是个人价值理念的融合、是能力发展平台的提供。企业不注重包容性文化、激活性体制和创造性团队的打造,不注重人力资本的足量投入,仅仅站在少花钱多办事或者盲目苛求员工“效忠”的立场上进行“忠诚度”宣传和管理,无异于对空吟唱、无异于无的放矢。

假如谁干得时间长谁就对公司忠诚,那么,那些在岗位上一呆就是几十年的国企员工就不会有那么多牢骚和不满;假如大家都以无条件满足公司需求为忠诚的尺度,所有劳动法规和合同契约将成为摆设。职场上没有绝对的忠诚,对于员工来说能够尽职尽责就是忠诚,对于单位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要自己的员工忠诚,请先忠诚于自己的员工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70a19beb48505ca5b220a332809887b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