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童书直播时,有个家长向我提问,说:“我听了很多人建议,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是买了书孩子也不读啊,怎么回事?”
这个问题,还真不是一两句话的建议可以概括的。我当时给那位家长讲了我陪孩子阅读的经历——
01
让孩子爱上阅读
家长得陪孩子“聊”起来
家长在引导孩子接受一套全新的书的时候,不能直接丢给他书,简单粗暴地要求说:“书给你买了,自己好好读啊~”
这样的处理方式,孩子是不会喜欢阅读的。
对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来说,妈妈跟他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孩子没有感觉。他们只知道翻书没有打游戏和看动画片直接,“不够爽”。
读一本书的乐趣,需要家长陪孩子“聊”出来。
我在引导我儿子读一本书之前,会 自己先读一遍这本书,了解这本书有什么亮点。
然后再结合我儿子平时对什么话题感兴趣,有侧重地和他专门读书中他可能感兴趣的这部分。
亲子共读过程中, 我会把我的阅读感受通过自然的聊天的方式,分享给孩子(不刻意分享,孩子拒绝聊天就不聊)。我儿子可能会有不懂的问题,他提出疑问,我们就一起在书里找答案,或者我查阅资料,解答给他听。
当相似的题材聊得多了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产生了兴趣,会主动来问我,这个XXX是怎么回事?还有没有跟XXX相似的书可以读……
引导孩子爱上一本书、一类书,并没有那么省力,需要家长做许多准备工作,过程中和孩子一起全情投入。
与其说是读书,不如说是我和孩子的一场交流会,书中的内容是我们的话题,辅助我和孩子的交流。
对于尚未对阅读产生明显兴趣的孩子,对于只读单一题材图书、拒绝其他类型的孩子,大家不妨试一试我的这种方法。
02
家长可以和孩子聊什么?
第一种,孩子提起什么,我们就顺着孩子的话题聊什么。
曾有研究表明:一个年龄在3-8岁的孩子,平均每天要提出73个问题,妈妈一周就得回答500多个问题!
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和孩子聊的,任何一个话题展开,都有对应的好书可以读。
第二种,生活中遇见了什么,刚刚经历了什么,我们就和孩子聊什么。
生活中蕴藏着科学的奇妙、与人相处的智慧、大自然之美……如果孩子的好奇心从小就被保护了下来,他未来就会拥有敏锐发现新奇事物、热爱思考的好习惯。
如果大家依然觉得“聊什么”“怎么聊”讲得有点空泛,我就用下面这套我儿子超爱读的科学故事书,给大家举些例子。
这套书叫《哇,科学有故事!》,里面随便翻开一页,都是一个可以和孩子“聊起来”的话题。
想用它聊天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亲子共读。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立阅读。
首先拿到这套书,会发现它分了好几个类目——
地球篇、宇宙篇、化学篇、物理篇、尖端科技篇、生命篇,还有日常生活篇。
随便拿一本举例,这本来自生命篇的“动物行为的故事”,就是我儿子有一次从动物园回来之后,我们一起读的。
它解答了困扰孩子好久的一个疑问: “动物不会说话,那么它们是如何交流的?”
就像这书中的蜜蜂,经过德国动物学家的实验证明,蜜蜂确实会用自己的一套“语言”传递消息,哪里发现了新鲜的花蜜,它们都会“奔走相告”。
你知道吗?蜜蜂飞舞时的不同动作,就是它们交流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观察发现了,蜜蜂会用不同的舞姿传递不同的意思。
圆圈舞表示食物在100米以内,8字形舞蹈则表示食物在100米以外的地方。
而关于方向的描述,还与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是不是感觉,蜜蜂也超级聪明?!
更神奇的是,蜜蜂因为消息的沟通,也形成了自己的社会分工:侦查蜂、工蜂、女王蜂等等。
这细密的分工方式,和人类的社会形态,也有相似之处。
我们正好可以借此机会,和孩子聊一聊:
你之前看到过蜜蜂怎么飞?
不同“工种”的蜜蜂,外观是不是一样的?
蜜蜂的“嗡嗡”声,有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你之前看到过蜜蜂怎么飞?
不同“工种”的蜜蜂,外观是不是一样的?
蜜蜂的“嗡嗡”声,有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
回答不出来也没关系,只要孩子跟着这个思路开始思考,就成功了一大半。
不止蜜蜂,许多动物的行为都传递了不同的沟通信号。
比如,狼会用叫声提醒成员不要掉队,或者警告其他狼群不要靠近。
再比如鲸鱼,能发出20多种不同的声音,告知伙伴猎物的位置、种类信息。
有些声音,人类听不到,而动物却可以察觉。
除了听觉,动物还会利用触觉、嗅觉等感受,来获取和传递信息。
如果孩子感兴趣,我们可以跟他们聊聊孩子感兴趣的动物,它如何传递信息,不同的动物行为可能在表达什么意思……
家长回答不出了也没关系,可以直接从书中找答案,还可以广泛查阅资料,看一些纪录片,直到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为止。
如果孩子不喜欢动物主题也没关系,《哇,科学有故事!》系列,还有好多好多奇妙的科学话题、生活中的有趣现象,总能找到孩子有兴趣的话题——
从这套书中,不仅能读到有趣的科学故事,还能聊出延伸的知识点,还有专业的科学图表带孩子见识科学的严谨。
200位科学家带着他们的研究成果,穿越33种科学时间线,带孩子亲临大型科学实验现场,了解科学史!
还随书附赠了99节科学动画讲解视频。
想用它聊天的家长,可以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就亲子共读。
6-12岁小学阶段的孩子,完全可以独立阅读。
《哇,科学有故事!》全33册
适读年龄:5岁以下亲子共读,6-12岁独立阅读
03
用读故事的方式学科学
让孩子爱上思考
如果有想给小学阶段的孩子建立科学兴趣、启蒙科学知识,这套《哇,科学有故事!》我也是非常推荐的。
它用故事的方式,还原了200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经历,串联了 上百个中小学阶段涉及的全科科学知识点。
不仅让孩子在阅读中觉得“大开眼界”,还巩固了课内知识。
书中没有生硬地摆事实,照搬科学成果,而是娓娓道来,通俗解读,还从一个个具体的切入点,引导孩子探索科学的发展史,了解每一个知识的来龙去脉。
有文字、有漫画,还有清晰的图表,让科学学习不再枯燥难懂。
不仅能读,还能看!
这套书还随书附赠了99节科学讲解视频。
翻开每个单册的最后一页,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获取视频。
《哇,科学有故事!》全33册
适读年龄:5岁以下亲子共读,6-12岁独立阅读
团购详情
团购产品:哇,科学有故事!(全33册)
适合人群:5岁以下亲子共读,6-12岁独立阅读
发货相关:天津发货,圆通快递。疫情地区,港澳台地区不发货,新疆、西藏+25元运费
发货时间:48小时发货(周末及法定节假日不发货)
下单方式:扫描文中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父母学堂优选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