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肤若凝脂,面若桃花!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既能保护我们,也能调节体温、感受外界刺激等,这里有很多你们想要了解的皮肤的秘密哦!本栏目由广东省中医院陈达灿教授团队倾力打造,将定期推送皮肤相关知识及养颜攻略,欢迎持续关注!
有人说经过一个夏季的苦熬,暴露在阳光下的肌肤貌似终于不用再接受日晒的洗礼,殊不知秋季是皮肤病的高发期,由于空气变得干燥,空气中的尘埃、花粉等颗粒物增多,皮脂腺分泌减少,易使体液丢失、津液耗伤,各类皮肤顽疾加重或复发。所以秋季皮肤问题多,我们仍然要精心呵护,舒适度秋。
入秋后常见皮肤问题
干燥:
入秋后温度逐渐降低,空气湿度下降,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降低,容易导致皮肤干燥、紧绷,这种现象也是我们常说的“秋燥”。当秋季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潮湿程度降低时,如果相对湿度低于40%,人体就会感觉到干燥而不舒服,皮肤黏膜水分加速蒸发,于是出现皮肤干涩粗糙、鼻腔干燥、口燥咽干、大便干结等现象,此时尚处于亚健康状态,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对于干燥皮肤的护理宜选用滋润型护肤品,如保湿霜、滋润面膜等,在清洁后尽快涂抹以锁住水分,平时外出可随身携带保湿霜或身体乳,感到皮肤干燥随时随地可涂。
脱皮:
夏季皮肤为了抵抗紫外线角质层生理性增厚,随着秋季紫外线的减弱,肥厚的角质慢慢还原,入秋后会发现皮肤有粉状脱屑、粗糙的感觉。秋分将至,由于干燥的天气和缺乏适当的保湿,除了胳膊、小腿干燥起皮,唇部也开始出现类似的症状,如唇纹加深,嘴唇干裂起皮等 ,甚至有的人忍不住用手去撕造成嘴唇渗血或出血。整个面部只有嘴唇没有皮脂腺 ,角质层也只有很薄的一层,天气转凉后嘴唇比面部皮肤更先缺水而出现干燥脱皮。建议使用去角质产品帮助去除皮肤死皮细胞后再进行充分护理,可使用润唇膏保湿唇部。
过敏:
肤需要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如果一时适应不了,皮肤代谢失衡就会出现过敏的症状,尤其敏感肌容易出现皮肤干燥 、发红发痒、红肿疼痛等症状,有时还会伴随低热,过敏严重时还会出浮肿、脸部变形。其次,秋季是过敏原较多的季节,如花粉、灰尘、寄生虫等均容易引起皮肤过敏反应。预防秋季过敏要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尤其是高温潮湿处要定期杀毒,防止尘螨和霉菌,并减少室内蟑螂繁殖。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有需要可以咨询医生并使用抗过敏药。过敏性体质的人还要少吃或不吃螃蟹等海鲜,少吃芒果、荔枝、榴莲等热性水果。
色斑:
夏季皮肤直接接触紫外线,黑素细胞大量分泌黑色素颗粒,长时间日晒累积和细胞色素沉着会使皮肤留下色斑,入秋后虽然紫外线没有那么强烈但它对皮肤的损伤是持续的,色斑问题会变得更加明显。基于秋季黑色素颗粒沉淀的原因,祛黑祛斑成了一部分人首要解决的问题,建议使用美白产品或祛斑产品时选择温和的修复产品,可选含有补水美白成分的防晒霜,化妆品要注意选择滋润度高、抗氧化、祛除老化角质,淡化表皮黑色素,能促进色斑代谢的温和产品。另外,到了秋季没被晒黑的人不能放松,也要继续做好每日防晒。
脱发:
脱发也是皮肤病的一种。秋季脱发最多,这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与秋季紫外线和干燥的空气也有关。人的皮脂腺夏天分泌比较旺盛,毛发比较滋润,而秋天头皮容易干燥,因此毛发会变脆、干枯、折断,如果人体缺少维生素等营养更容易导致脱发现象。通常,头发中含有约15%的水分,如果水分含量低于10%,就会出现头发起静电、发端分叉等现象。防止秋季大量脱发,必须从外部按摩护理到内部的饮食调理,做好全面保养工作。人体头部有很多穴位,可按摩百会、四神聪、风府、太阳穴等穴位,还可以通过梅花针叩刺头部穴位,刺激头皮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生长。饮食方面可多吃含胆碱的食物,比如蛋、小麦胚芽、豆类、燕麦粥和糙米等;多吃含丰富维生素B的食物,比如全谷类、肝脏、瘦肉、豆类及新鲜蔬果;多吃含脂肪酸的食物,比如鱼类。此外,花生衣红枣汤、黑芝麻枸杞粥都有很好的补肾补血益气的功效,适合秋季头发脱落明显的人。
秋季皮肤护理的方法
防晒保湿。很多人觉得,秋季阳光明显没有夏季强烈,所以不用防晒也没有关系。实际上,不论春夏秋冬,紫外线都有不同程度的辐射,因而防晒需要一年四季都坚持。在秋季,你可以选择质地相对轻盈的防晒产品,从而达到防晒效果。同时,为了抵抗内外环境所致的皮肤干燥 ,做好保湿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温和洗脸。一般适合夏天使用的洁面产品清洁力通常都比较强,但在秋季,空气湿度降低,肌肤的皮脂分泌量也不如夏季时汹涌,如果再接着使用强效洁面产品会导致肌肤的屏障受损,皮脂膜被破坏,不仅肌肤变得干燥,还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皮肤敏感问题。建议大家在秋季最好更换相对温和的洁面产品,另外,在洗脸时大家记得一定要用温水,避免过度刺激皮肤。
深层清洁。秋风会带来很多灰尘,空气中的很多物质会依附在皮肤表面,堵塞毛孔,从而引发各种肌肤小问题。例如长痘痘、毛孔变粗、长黑头、肤色暗沉等。所以秋季做好肌肤的深层清洁很重要,可以定期给自己的身体和面部去角质,尤其是面部的角质。但需要注意的是,深层清洁不需要频繁进行清洗,否则你的角质层会越来越薄,皮肤也越来越敏感脆弱。
夜间保养。《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天新陈代谢相对变慢,但必须养阴防燥。在饮食方面,应以滋阴润肺的食品为主,如雪梨、银耳、黑芝麻、红枣等;在起居方面,要合理安排生活节奏,早睡早起,精力充沛;同时保证睡眠充足皮肤分泌油脂的能力才能加强,才能更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从而让肌肤水润、有活力。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20版).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2:81-88.
2.Meurer M,et al.Dermatology. 2002;205(3):271-7.
3.王召阳,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4):250-252.
4. Guo Y, et al. Sci Rep. 2016 Jul 19;6:29751.
5. Maliyar K, et al. Adv Skin Wound Care. 2018, 31(12):538-550.
6.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11)784-789.
团队介绍:
陈达灿
教授,主任医师,博导,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原院长,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科带头人。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世中联皮肤科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皮肤病(如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红斑狼疮、性病、毛发病、痤疮及其它皮肤疑难杂病。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每周二下午
李红毅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为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秘书、广东省医学会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外治学组副组长。
擅长:痤疮、性病、湿疹、脱发病、皮肤过敏、荨麻疹、皮炎、皮肤肿瘤、色素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等)、红斑狼疮等常见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治。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每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周四下午
莫秀梅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师承弟子,广东省中医皮肤病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炎症性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擅长:常见皮肤疾病的中西医诊治,尤其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脂溢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脱发、痤疮等慢性、顽固性疾病。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每周一、四下午,周五上午
林颖
医学博士,广东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皮肤科负责人,师从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广东省名中医陈达灿教授和小儿推拿专家王立新教授,广东省医师协会皮肤病理学组委员,中国整形美容协会中医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
擅长:纯中医治疗婴幼儿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带状疱疹、痤疮、斑秃、白癜风等常见病,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红皮病、天疱疮、红斑狼疮等疑难重症皮肤病,擅长激光嫩肤、祛斑、祛红等微整形技术。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每周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 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刘俊峰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省名中医陈达灿教授师承弟子。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等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临床和科研工作。
擅长: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痤疮、脂溢性皮炎、带状疱疹、银屑病、皮肤真菌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每周二、周四、周六上午
贾金靖
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本硕博八年制连读皮肤病与性病学专业,2018年起于广东省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专业做博士后。主要从事皮肤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擅长: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痤疮等面部美容性皮肤病、银屑病、白癜风、带状疱疹等皮肤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开诊时间: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每周五、周六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每周一全天。
供稿:
广东省中医院特应性皮炎团队 叶思琪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