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茶颜色有深有浅,看起来不一样,你这老树黄观音是拼配的吗?

2023-08-01     小陈茶事

原标题:干茶颜色有深有浅,看起来不一样,你这老树黄观音是拼配的吗?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黄观音算是新品种里的第一梯队,知名度大,影响力强,很多人爱喝。

甚至在茶叶包装店能看到印着“黄观音”字眼的通用泡袋。

这等殊荣,不是所有新品种都能享受的。

聊到岩茶黄观音,很多人直奔茶香而来。

作为铁观音与黄金桂(别名黄旦)的杂交选育后代,黄观音完美继承了黄旦的透天香。

闻香时,丝丝绕绕的茶香,扶摇而上,穿透力很强。

哪怕再不懂茶的人,闻到这么悍然的花香,也能发自内心感慨两个字——真香!

《2》

很长时间以来,黄观音都是以香出名。

以至于,让很多茶客忽略了它的汤感潜力。

如果是出自正岩山场,良好的出生环境,能让黄观音的青叶内部顺势积攒不少能量。

最终做出来的茶,光是喝汤感,很接近正岩肉桂。

但从盖香、水香当中的悍然花香表现,不难让人喝出,这其实还是一泡黄观音。

除了茶汤潜力外,正岩黄观音与普通外山黄观音的香气也明显不同,花香更有格调,闻着更清雅纯粹。

闻香时,那股强势的、具有穿透力的、表现力很强的花香(类似栀子与兰香的结合),本质不变。

但落水香比盖香闻到的花香更为精彩,花香虽然高扬,但闻着不冲鼻熏人,认真揭盖多闻几次香,照例是舒舒服服的,闻着很舒适。

良好的山场出身,能让正岩黄观音外在茶香,到内核汤感,方方面面都发生变化。

但前几天有茶友拆了一泡老树黄观音,看到干茶的第一时间,心里就很不理解。

“这茶难道是拼配的嘛,为什么干茶颜色看起来不一样?有的深有的浅?”

且慢,这样的断言可不准确。

《3》

黄观音拼配,是一个值得玩味的话题。

早些年麻花揭露过,拼配版“花香肉桂”的秘密。

那些年,肉桂是当红炸子鸡,名气响当当。

在种植规模还没有扩到最大化之前,肉桂就已经在岩茶圈子,强势走红。

走出门和别人一起约茶,大家几乎是“无肉不欢”。

总感觉,不喝一泡两泡肉桂,就等同于今天压根没喝到岩茶。

在肉桂疯狂走红的时候,身价自然一路猛涨,品质稍微好一点的肉桂,当时可谓一茶难求,压根不愁卖。

再加上,岩茶肉桂身上压了一句火出圈的宣传语——香不过肉桂。

这种情形下,各式各样的假冒版“正岩肉桂”、“马头岩肉桂”、“花香肉桂”等,横空出世。

这类冒牌货肉桂不仅山场造假,连品种都是虚的,里面真正装着的茶,不是肉桂,而是用其它品种假冒。

滥竽充数,从而卖上更好的价钱。

这些当年被人用来假冒肉桂的其余品种里,最常见的典型正是黄观音。

正如同,生姜切丝能假扮土豆丝那样,黄观音在假冒肉桂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作为较高推广的岩茶新品种,黄观音的种植面积相对可观,有足够产量基础;

黄观音和肉桂一眼,都是中叶品种,叶片大小接近,形态也很相似,身形相仿;

最关键的地方是,黄观音足够香,在拼配提香方面是一把好手。

有一些品质普通,没有足够亮点的岩茶肉桂,当时只要拼一点高香的黄观音进去,噌地一下,猛然香得不行。

但这种拼配增香,带来的明显缺点是稀释“肉味”。

点一道红烧肉,假如里面肉块少,土豆多,既没有多少肉味,还让人感觉很亏。

如果一泡肉桂里,大量拼入其余品种,肉桂的鲜明品种特色(桂皮香与辛辣感)会遭到冲击。

这样完全没有“肉味”的肉桂,只要稍微懂点行情,就不难看清。

《4》

时间一转眼好多年过去了,现在的肉桂没有早年金贵。

经历疯狂扩种后,肉桂的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好几倍。

各家各户在做茶时,都不缺肉桂。

现如今,正岩肉桂保持着山场优势,江湖地区不减。

但在周边产区,以及外山地带的肉桂,已经可以称得上“泛滥”二字。

没有山场优势前提下,外山肉桂甚至比不过外山品种茶,至少后者在品种特色上,还占几分新鲜感。

回到正题,眼下再谈到黄观音拼配,有不少真实现状摆在眼前。

第一件,用黄观音假扮肉桂的事,以后会越来越少。

第二件,不可否认,作为高香小品种茶的知名代表,拼配大红袍在加工制作时,少不了黄观音这类主力军。

第三件,用其余品种假冒黄观音,没有意义。

按照市场行情,同样是正岩茶的前提下,黄观音的竞价没有肉桂、水仙、传统名丛高。

说得通俗些,哪怕这些年的岩茶肉桂,没有了“一家独大”的强横势头。但正岩水仙与肉桂作为市场主流品种,价位可比同山场的小品种高。

这点完全受市场需求决定。

价格方面,正岩肉桂普遍比正岩黄观音价高。

当正岩肉桂卖到五、六千,甚至更高时,很多茶友早已是司空见惯,没有超过心理预期价位。

但看到一款正岩黄观音,卖到斤价两千、三千时,不少茶友会觉得有些贵。

受到市面上大量低端外山黄观音的负面印象影响,黄观音约等于便宜岩茶的片面看法,短时间很难消弭。

所以回到开篇茶友的怀疑方向,如果说,正岩老树黄观音大量加入了其余品种拼配。

譬如,拼入了正岩肉桂,或者其余正岩名丛……

这基本是不可能的。

这种逆向拼配,在圈内就是做亏本生意,怎么可能是真的?

至于说,往里面拼入半岩茶、外山茶进去,滥竽充数,降低成本。

这已经算不上“拼配”二字,而是赤裸裸的假冒。

但这种做法风险很高,很容易被人识破。

因为在开篇就已经普及过了,正岩黄观音的香气、滋味、韵感,都是很独特的,不是随随便便的一款茶,就可以假冒!

《5》

依据客观现实,黄观音的逆向拼配不具备可行性。

既然,整泡老树黄观音都是纯料状态,为什么会出现个别条索颜色不均匀的情况?

如果不是加入了其余品种,怎么会出现这样怪异的事?

其实,这得从采茶说起。

武夷岩茶的茶青是开面采,采具有一定成熟度的叶子。

但采茶工在快速采茶时,难免会采下个别老嫩不一的叶片。

于是乎,做青发酵时,嫩叶老叶一齐加工。

最终成品的发酵深浅,状态不一。

经过最后焙火,后期制出成品后,出现个别条索颜色略深一分,偏浅一分,也是正常。

只要整体不花杂,条索粗细、大小相对均匀,揉捻紧结。

这样的岩茶干茶,在外观表现上就无可挑剔。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6c52255903c81fc9cb2834d35a59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