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疗养。自然的产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补品”,草木虫鱼,瓜果菜蔬,无分贵贱,皆可成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学活用,当自己的“调养师”。
医学指导: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卢传坚教授
“望梅止渴”本来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年曹操出征时,路上缺水,将士皆渴。曹操心生一计,以鞭虚指着前路说:“前面有一片梅林”。军士们想着一会就能吃到酸酸的青梅子,嘴巴里口水直冒,不仅缓解了口渴也提起了精神。
不仅新鲜梅子有“止渴”作用,炮制后的乌梅还能入药,具有生津润燥的功效。乌梅加上山楂、甘草等中药一起,便能熬出人们夏季爱喝的酸梅汤来。时下秋热不退,令人心浮气躁,乌梅的酸味有助收敛,适合秋季养生。
秋季当收
四季养生,简单来说便是顺应自然的季节变化,总以“春升、夏长、秋收、冬藏”为主。“秋老虎”之所以令人烦躁,不仅因为炎热不退,也因为这本当是天气清凉,阳气收敛的时节;阳气当收不收,入不了秋,便会搅得人心浮气躁。尤其是近期,赶上各种感冒肺炎的流行,不少人发起了高热,更让这个秋季过得不安宁。
而乌梅本也有一定“退热”的作用。民国时的医生彭子益曾创了一道“乌梅白糖饮”,便是用乌梅数颗加上适量白糖,给发热后期,病人虚弱疲惫时饮用。这道药酸酸甜甜,小孩子不抗拒,且是借用乌梅的酸敛以“退热”,与苦寒药的清热又有不同,不伤脾胃,对气虚的人比较友好。
收敛的梅
本草古籍中认为乌梅味酸、涩,性平,有“下气,除热烦满,安心”等功效。乌梅的原料梅子是梅花的果实,这种花朵与别花不同,凌霜而开,常开放于冬末春初之时。在冰天雪地里开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能汲取到的水分极少,这一点点水还要好好地“收藏”起来,才能熬过冬季。
由此结出的果实,自然具有很强的“收敛”之性,酸味浓郁;在人体津气耗伤时,乌梅能“收藏”好仅剩的一点元气,减少消耗,使得人慢慢从高热或是其他重病中恢复过来。而在秋季,乌梅也能帮人体收敛肺气,缓解秋季的“躁动”,让我们更舒服地度过这个季节。
话说补土 | 火锅里为啥要下“菊花”?新的养生小技巧get
话说补土 | 雨下不停,鼻炎又犯了!试试这味“通窍药”
话说补土 | 治“心脏”的药,竟还能治经前冒痘?活血要靠它
“话说补土”精华集合
《善用本草养脾胃》及《妙用食材养脾胃》出版啦!
两本套装更优惠哦!
扫码购书
专家介绍:卢传坚,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弟子,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岐黄学者”,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学术流派学术带头人,银屑病临床与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免疫学分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免疫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委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银屑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中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组织生物样本库分会中医药学组组长等职务。
主持并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多项;主编出版专著20部(英文专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SCI收录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软件著作权共9项,国家中药新药临床批件1项,中药新药研发成功转让2项,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奖共12项。曾荣获“国家卫生计生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南粤巾帼创新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等称号。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岭南补土流派
执行编辑:竹心有天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