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高中生在网上提问:“学校教育资源太差,但有一颗考985的心,怎么办?”
首先要指出,教育部已经正式官宣:现已将“985工程”、“211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统筹为“双一流”建设。
当然,这并不是像网上说的那样“取消”985和211。实际上,应该说双一流是985和211的延伸。
比如说,目前所说的42所一流大学,实际上就是原先的39所985大学再加上新增的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等3所211学校。
在这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里,有36所A类高校,6所B类高校,除了新增的这3所外,还有原985高校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3所也在内。
同时,137所拥有世界一流学科的大学,基本上原211大学也都在列。
不过,985、211称呼已久,暂时还会为人们继续私下里使用,指的都是全国重点大学,特别是原先的39所985大学,仍然是我国最好的一批大学,这是毋庸置疑的。
清北是超一流的绝代双骄,华五和人大是紧跟其后的一流高校,同济、北航、电子科技大、天津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哈工大、西交、华南理工等是老牌名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则算是985大学的守门员。
正常来说,考清北需要在全省名列前茅,一般都是市县状元之才,以我们安徽省理科来看,没有670分以上几乎难以沾边。华五人需650分以上,其他985学校也得620分以上,守门学校也得580分左右。
所以说,想考985,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题主说的这话语序一颠倒,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样。
“学校教育资源太差,但有一颗考985的心”,这是挺励志的说法。客观条件并不能阻碍主观热情。
反过来说,“有一颗考985的心,但学校教育资源太差”,这就是找托辞的说法。主观上的大好愿望在不佳的客观条件前败下阵来。
不知道题主到底是取哪一种?
表面看,题主写的是第一个,但实际上,从题主上网提问便可隐隐看出,内心还是在为自己的松懈找合理的借口。
这样,就可以安慰自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条件不允许啊!
我想说,考985当然要借力外部环境,比如说学校、班级、师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靠自己。
一要有精准的目标学校,不能笼统以985概之;
二要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不能找借口,打退堂鼓;
三要有艰难取胜的准备,不能盲目乐观,要打持久战;
四要有必将成功的信心,不能动摇,犹豫。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想考985,干就完了,其他方面别想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