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减负=制造学渣?那我买的学区房还有什么用

2019-10-31     楼市飞说

南京家长疯了?

南京学区房也疯了?

最近“减负”风波闹得沸沸扬扬,家长似乎在减负中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会变成“开心快乐活泼生动的学渣”;而学区房的价格开始出现下跌,特价房层出不穷。这个风向是不是代表着,“减负”风潮之下,学区房要凉了?


1

据南京数位家长表示,南京最近加强了“减负”力度,但是,因为相关部门的规定,所以学校只有口头通知,而并没有正式下发文件。

另一位南京教育行业人士则透露,本学期开始,南京在进行区与区之间的异地互查,项目包括大班额、不能进行成绩排名等等,每一项都有考核的标准。

从各大平台网友们的讨论来看,南京的“减负”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据了解,南京仙林一所小学一二年级是3:00放学,而其它高年级则是3:50放学,学生可以选择性离校到6:00。建邺区某小学家长也提到,从今年开始,一、二年级,除周二外其他时间都是3点放学,其他年级除了周二外都是3:30放学,家长可以申请弹性离校到6点。

另一位家长则直言,“作业不敢带、卷子不讲,整理好的资料、笔记、摘抄都扔掉了。”

还有今年刚刚就读民办学校的新生家长表示,学校刚刚发的“高端”英语教材,还没有深入学习,就被收走了。微博一位家长也提到,“女儿学校最近就是如此,连额外的朗文英语教材都不让用了”。

其中,南京鼓楼区是大家公认检查比较严格的一个区。南京汇文中学一位初中家长反映,孩子原来确实作业很多,而最近孩子作业确实减少了,在学校的自习时间就可以做完。

在网传的一张图片中,10月11日,有家长投诉学生学习正常学习被干涉,原因是孩子在校一个多月都没有进行过测试,然而其他学校都进行了测验,家长因为没有测验了解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开始担忧。同时,家长们感到,和其它进行了测验的学校相比,孩子所在的学校遭遇了不公平待遇。南京家长们掉入了一个纠结而分化的怪圈:也许,用不了多久各位的孩子就会成为一个活泼灵动、热爱生活、轻松愉悦、心智健康的学渣;“南京家长在快乐与痛苦的交织中,终于疯了”。

2

面对家长们的质疑,南京教育局给出了官方回复。

全文如下:

为进一步发展素质教育,创造更好育人环境,按照上级部署安排,2019年10月—11月,全市开展义务教育学校违规办学行为问题专项整治专项督查行动,重点是对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等工作进行督查。

全市各级教育部门、义务教育学校按照统一部署,聚焦存在问题进行排查,整治纠正不规范的办学行为,但同时也发现存在对督查工作理解不准确、执行规定简单化的现象,引起了社会和部分家长的误解。

为此,市教育局要求各区各校进一步认识规范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行为的意义。开展违规办学行为的整改和督查,是为了促进学校更好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更好健康发展,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理解工作要求,纠正违规考试、违规排名、超前超标教学等不规范办学行为。符合教学规律的作业、考试、教育评价应继续坚持,并不断提高其针对性、有效性。要在把不合理的课业负担减下去的同时,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要开齐开足体育课、艺术课、劳动课、心理健康课、社会实践课等,努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

要规范执行上级要求,防止和纠正执行简单化、形式化、机械化现象,持续推进规范化办学。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和社会宣传等途径,广泛传播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教育方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良好生态。对于督查整治中发生的偏差,要及时纠正,确保义务教育规范有序发展。

3

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要求各省份结合实际出台落实的具体方案。

今年,上海、辽宁、天津等省市也陆续出台了当地中小学生减负的方案。就在10月2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布了《浙江省中小学生减负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浙江减负方案》)。

《浙江减负方案》共制订了33条重点举措,对校内考试次数进行了严格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得以纸笔测试为主要评价方式。小学三至六年级语文、数学、外语、科学等学科可安排期末考试,所有学科均不得组织期中考试。初中可组织文化学科期中、期末考试,不得组织月考和周周清考试。

在作业层面,《浙江减负方案》要求,小学生到晚上9点、初中生到晚上10点还未能完成家庭作业的,经家长签字确认后,可以拒绝完成剩余的作业,教师不得对有此类行为的学生进行惩戒。

教育部等八部门出台的《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三十条)也对作业和考试环节进行了严格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每学期学校可组织1次统一考试,其他年级每学期不超过2次统一考试。不得在小学组织选拔性或与升学挂钩的统一考试。

4

“减负”一词,中国家长们已经不陌生了。上一次轰轰烈烈的减负,掀开了校外辅导机构的浪潮。但在南京,“减负”喊得最凶,阻力似乎也最大。家长们不是不支持,而是在高考这座独木桥前,减负是否意味着丧失竞争力才是他们最大的关注。

根据教育部层级的整体方案以及各地的实施方案,可以看出,其实无论是作业量减少,还是考试次数减少,南京也是为了从考试和作业的层面降低学生的负担。但是至今,江苏省省一级别的中小学减负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还没有正式对外公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南京此番减负要持续下去,需要的是省级层面的一致行动,当所有人都不用被拽入‘应试军备竞赛’,家长的‘公平焦虑’,才能得到缓解。”

5

说到教育公平和优势师资,就避免不了的提到学区房。南京的优质学区房一直占据着房价金字塔的顶端,但最近似乎也遇到了“寒潮”,不断有秒杀房源放出。

比如前阵子钟英中学一套秒杀单学区房,报价208万,单价仅3.9万。据中介说:该房第二天就卖掉了,房主要求全款,最终加价10多万成交。钟英单学区均价在5万左右。

再比如,这两天被中介刷屏的金陵汇文双学区的一套挑高房源。总价295万,中介配上了房屋的视频,看得人还挺多。

金陵汇文小学的学区房一直都比较高,比如:典雅大厦总价区间在400-480万左右;临江新寓总价区间在370万-500万左右。很少有低于300万以内的学区房。

此外,学区特价房还在各个板块里出现。有数据显示,2019年9月南京30所名校学区房均价48708元/㎡,环比8月下跌了263元/㎡,跌幅约为0.54%。

学区房的降温与“减负”政策的施行有多少关联性,我们很难量化。但可以确定的是,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昂贵辅导或天价买房都是可能的。但至少在减负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去思考,学区房还有多少爆发力?辛辛苦苦拿到的学区,结果还是要重金外出补习,其本身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学区房是不是真的会在减负大潮中走下神坛呢?

或许只改学校政策和学区房政策,还不足以回答这些问题。高考是个坎,一考定终生的制度不改,一切调整都是纸老虎而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5SyKIW4BMH2_cNUgkem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