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秀丽,风景如画,省级重点文物,河北张家口市古云泉寺

2019-12-07   视觉秀旅游

古云泉寺,位于河北张家口市赐儿山中,此山峰秀丽,风景如画。 在山腰深处有古云泉寺,它建于明洪 张家口古云泉寺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至今已有600余年。所以叫云泉寺,是取"白云深处有清泉"之意。寺内有子孙娘娘殿,旧时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庙会,来此登山焚香祈求 "赐儿" 的人络绎不绝。故称此山为"赐儿山"。1993年被河北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云泉禅寺,依山而建,用地西南高、东北低。由山门起为寺院的四平台为新建殿堂,共分东、西、中三跨院落,东西两跨为生活区,中跨为礼佛区,经观音殿至万佛殿而后到达云泉寺旧庙宇。

云泉禅寺山门、钟鼓楼和刻在山门下摩崖上,由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题写的"塞外佛教第一寺"几个大字耀然眼前。拾阶而上可见石狮镇守的山门和位于山门两侧的钟鼓楼。山门殿内面貌雄伟、满脸忿怒,头戴宝冠、体魄雄壮、上身裸露、肌肉饱满、两脚张开的哼、哈二将神分立山门两侧,形象逼真、狰狞恐怖。


穿山门而过,是为了让后人铭记云泉寺开山祖师清月长老的"清月道场"四个摩崖石刻大字显现眼前。

上到第二平台便是天王殿、殿内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单腿微坐在中间的弥勒佛笑容满面、长耳垂肩、圆圆大肚、袒胸露腹、憨厚蠢笨的容态,展示了弥勒文化包容、欢喜、慈悲、自在的精神理念。弥勒菩萨像后供奉着韦驮护法菩萨。两旁是四大天王塑像,东方持国天王,蹙眉怒目,面向前方,手持琵琶,筋肌突暴,气势逼人;南方增长天王,身赤紫色,脸显忿怒。身穿甲胄,手持宝剑,雄风伟岸;西方广目天王身穿甲胄,一手拿珠,一手缠龙。气概非凡;北方多闻天王,身为绿色,穿甲胄,右持宝伞(又称宝幡),左手握神鼠,脚踏夜叉,威武雄健。


过了天王殿,"同根、同祖、同道、同源"八个大字隽刻在第三平台的摩崖上。提示着云泉禅寺是道源长老中兴的祖庭,展示了台海两岸佛教同根、同祖、同道、同源的本性。

第三个平台是大悲殿,殿中千手观音菩萨财童子和小龙女的陪同下矗立正中,观音菩萨表情静穆仁慈、神态端庄。千手观音表示无量之圆满、大慈悲的无量广大、智慧,圆满无碍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之意。千手表示法力无边,可以拯救众生于危难。千眼表示智慧无穷,可以普观世界,明察秋毫。金光闪闪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令人莫不叹为观止。



大悲殿的后面是第四平台。在这个平台的两侧台阶的正中雕刻着由现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题写的:"光寿无量"四个大字。如来智慧德相即"无量光寿"揭示着每个人皆有如来本相,都有佛性,原本就是佛。但人们的本性--佛性,被五欲六尘所迷惑,失去了自我。念阿弥陀佛即念本觉。念佛成佛,念觉得觉。通往"光寿无量"的捷径就是念阿弥陀佛。

上到平台上即是"大雄宝殿"。殿内并排供奉着五方佛;居中的是毗卢遮那佛,靠正中左侧第一位是南方欢喜世界宝相佛,右侧靠中一位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左侧最外是东方香积世界阿阀佛,右侧外是北方莲花世界微妙声佛。在殿内的四壁还供奉着14800尊佛,该殿也叫"万佛殿"。

大雄宝殿又称佛宝殿、正殿、大殿。是全寺主体建筑,也是僧众朝暮集中修持之处。大雄,以佛具智德,能破微细深悲称大雄,大者,包含万有;雄者,摄伏群魔;宝者,乃佛、法、僧三宝,皆归此殿传持正法,佛之威力,雄镇大千。

而后就可沿着台阶步入旧庙区。在这方圆之地形成了三个天然奇洞,冰洞、风洞、水洞,坐落在寺院的西崖下自南向北一字排列,三洞相距咫尺,景观迥异。其洞口各有对联一副,分别为"傍山冬日液,侧水夏天凝","劈开双玉峡,云山一碧泉","灵液供丹灶,清心照玉壶"。冰洞洞深3米,洞顶有极强的空气对流层,岩石的某些成分犹如冷凝剂,当洞底泉水涌出后,无论冬夏即被冻成冰块。因而,洞内四季结冰,晶莹剔透,即使炎炎夏日也不融化。风洞一年四季冷风嗖嗖,其成因是上下潜蚀洞通过裂隙自然贯通、形成空气对流,从而风起不息。传说若将物置于洞口即被疾风吸入。水洞洞深2米,属天然潜蚀洞,洞内泉水清澈甘甜,数九隆冬也不结冰。相传,张果老曾路过此处,饮用此泉水,便长生不老,得道成仙。


关于 " 赐儿山 " 这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传奇故事呢。传说 500 多年前,有一对夫妇,结婚多年未能生育,很是着急。这年的四月初八,夫妇二人来到张家口西郊的这座山脚下,焚竺祈祷,求助天神地神。正当他们一遍又一遍地诉说自己的求子之心时,突然从山腰石缝间走出一个白发飘飘的老人。老人来到他们面前,没有说话,从怀里取出个泥捏的娃娃,送给他们,然后就无影无踪了。第二年,这对夫妇便喜得贵子。他们真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件事很快传开,塞外山村远近百里祈儿求女的人,每年四月初八,都到西山脚下烧香求子。于是,人们便把西山,称为 " 赐儿山 " 了。

在山的半山腰还有一座 580 多年前建造的古刹--云泉寺,寺内有一个佛龛,圆形的门上画着一幅引人入胜的五彩图画, 画面中央是一个笑眯眯的大肚佛,佛像四周烟云缭绕,云雾中布满了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幼儿。相传这里就是当年那位白发飘飘的老人的住地,人称 " 赐儿大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