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梁近照
2021春节一支极具东方神韵的舞蹈《唐宫夜宴》强势出圈,灵动俏皮的舞蹈巧妙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将演员所饰演的“唐人”与VR屏显中历史场景进行交互,实现虚拟场景和现实舞台的结合,让观众成功穿越回大唐。接下来《纸扇书生》、《兰陵王入阵曲》、《破阵乐》、《丽人行》、《洛神水赋》、《龙门金刚》、《少林·功夫》等充满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舞蹈作品频频出现在热搜榜,开启了舞蹈作品霸屏的一年。有效的舞台传播,必然是“以观众为中心”的传播。
在民族复兴的新时代,观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达到了新的高度,形成了对于优秀民族文化作品审美的巨大需求,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并能传递给观众强烈民族自豪感的舞剧应时而“火”。
说到东方表达的跨界舞蹈有一个名字肯定绕不开,《东方灵欲三部曲》的导演 赵梁。
赵梁是中国现代舞新生代的开拓实践者之一,不可多得的集表演与创作于一体的独立艺术家,他关注天地人之间的关系,擅于从文化线索里剥离出艺术的思辨,并以出其不意的方式呈现在剧场表演中,不断突破风格和边界,是舞蹈艺术、视觉艺术和剧场艺术的集大成者。
他呈现的现代舞台,具有强烈的东方神韵,帐缦、香炉、雕花、青灯、古佛、五光十色的绸缎,给你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空间。他导演的《东方灵欲三部曲》,则让舞蹈与民族音乐、器物、戏曲、文学跨领域生成。
最近,赵梁与综艺《披荆斩棘的哥哥》合作的《舍离断》引发了的大家热烈的讨论。
他将中国戏曲、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乐器与国风舞美相结合,传递了颇有韵味的东方美学和“自观自在,守本真心”的东方哲学。让大众认识了这位有自己鲜明特色的舞蹈艺术家。
12月赵梁将带着他的 《东方灵欲三部曲》再次回到上海,我们非常有幸的能邀请到赵梁老师跟我们一起聊聊,他的创作方法、创作观念、对东西文化的差异的理解以及当下和未来。
《东方灵欲三部曲》 上海 演出主视觉
《有染》:看到您参加了“披荆斩棘的哥哥”,很多人通过《舍离断》认识您。近一两年,不少舞者通过综艺走进了大众视野。您怎么看待综艺对剧场艺术的影响?或者说参加了综艺后对您有什么改变?
赵梁:我觉得未来的所有的门类会慢慢的相融,就是各种的跨界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综艺也好,剧场也好,可能一个舞者也好,或者说一个艺人也好,这些界限可能会慢慢的越来越模糊。因为疫情对现场艺术的冲击还是很大的,所以大家只能借助于多媒体和电视媒体,或者艺术载体去做更多的表达。我没有参与过综艺,这一次只是全新的尝试,对我来说没有太大的改变吧。
《有染》:您一直在做中国古典文化及东方语境的探索,被外媒誉为“最具东方神秘气质的灵魂舞者”,想问一下在您看来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对比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吗?
赵梁:这个问题有点大,展开聊可以聊一下午。东西方文化既不同,也有相通之处。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很厚重的文化积淀。近几年,大家都在提民族复兴。 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其实有丰富的营养,在我看来传统文化并不古老,也不过去式,它其实很当下。你能从中看到很先锋的,很抽象的内容。不仅仅东方人,包括很多西方的大师也是在东方文化中都能自己相对应的表达方式。我作为中国人,并且是一个提取中国文化养料长大的创作者。更是要当之不让去做这些事情啊。目前大家熟知的几部作品都是我十年以前创作的,我一直在做这件事情。我会对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有莫名的亲切感,很想去靠近它,探索它。我最早的在民族大学上附中,后面一直在学习民族民间舞,到现在把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舞中,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吧,
《有染》:近期,金星老师有个视频非常火,她说中国当代艺术发展是西方人成就的,你认可这种说法吗?
赵梁:她说的确实是很有道理。因为现在我们用的黄金比例、美学基础概念,绘画技法等等,都是继承西方的。西方的美学和东方的美学其实是不一样的,我们是不是要全盘接收所谓的西方的东西?需要打个问号。所以说,为什么我们今天再去看中华五千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你能从中看到我们祖先的审美,还有那个时期所流行的文化。这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是值得深究的。就算你被社会接受了,被大众认可了,这种所谓的“成功”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死亡。你看,我坚持了这么多年,我的东西依旧很小众。但是我们这一帮人仍然坚持在做,我很享受这种生命的状态。 你认准了你自己的一条路,然后你坚持的燃烧下去,就是所谓的匠人精神吧。
《双下山》剧照
《有染》:《东方灵欲三部曲》这几部作品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想问一下它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独特的创作方法或者训练体系?
赵梁:我是比较崇尚自然的一个人,我没有刻意去创造我自己的舞蹈技术或者编舞技法。 所有的作品随缘而生,它不靠逻辑,不靠理性。包括我跟舞者、作品和观众的关系,也是这样的。这就是为什么我的作品存在这多年,却很难被大众化,或者说传播。这也是因为它的独特性。
我不认为我是造物主,在创造的一种东西。我没有在创造,只是在链接。我用自己擅长的艺术手法营造了一个时间空间,在这个时间空间里面所有的观众可以自主地走进来,他们从里面能获得属于他们自己的某种体验。这些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也是我做作品的一个目标。
《有染》:随缘而生?到底是什么事情触发您的创作欲望呢?
赵梁:并没有固定的灵感来源啊。就是生活的各种细节,或自己当下的感受。 这一切都是生活给到你的,一件事情,一句话,某一个瞬间都会给我带来无限的灵感,它们立马就会在我脑海中形成画面。我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当我闭上眼睛时,音乐的声音就回荡在我耳边。这时候,我只需要去找到一个合适的平台,或者走进教室里。把它呈现出来,做出来。
《有染》:我觉得您的作品很难定义,更像是一台舞台艺术,融合了多种表演形式。直观的感受是形式感很强,每一个画面都非常美。想问一下形式/视觉/观念/技术,这几个方面你更看中什么?
赵梁:最在乎的,肯定是内核,就是精神。其次是视觉。毕竟所有的东西都要通过视觉来去传递的。
《有染》:《东方灵欲三部曲》除了在国内巡演,曾远赴韩国与欧洲大陆。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观众反馈一样吗?有遇到批评吗?
赵梁:有的,大家会说《幻茶谜经》为什么那么像日本的能剧? 我经常说日本能剧来源中国,中国叫傩,日本叫“能”。所以呢,源头还是在我们这里。一个中国的东西,大家会觉得这个东西属于日本,属于其他国家。其实这个挺悲哀的!你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有时候还有人会误解你,强调说这就是日本的,这就非常狭隘了。解释多了,到最后我也就基本上不解释,没什么可解释的。为什么不能像日本。或者说这个本来就源于中国,是日本像中国。 在这个艺术的世界里,表达本来就是自由的。我们在不断得借鉴和学习,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自己独有的表达方式。
大家这种曲解,我能理解,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还有就是我的作品里拥有明显的东方符号,大家认为这肯定是在迎合老外。其实不是,多数老外是不感兴趣的,他们大多抱着猎奇的心理走进剧场,他们真的都不懂。换位思考,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对西方的事物和人物。你只是知道而已,但你不会去研究。做扎实的功课,搞清楚他为什么会这样,大多数人都不会这么做。
我的作品在国内也属于小众,大多数的观众对现代舞的理解和艺术鉴赏能力还没有到一定阶段的时候,你做推广就很难。就像他没吃过最好的烤鸭,他就不知道烤鸭好吃是在哪,不好吃的在哪。缺少对比!现在中国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人民逐渐富有起来。解决了基本需求,就开始追求精神食粮。 我们这批创作者都是在铺路,给大众做普及。我们必须要坚持演下去让更多人看到。不管他懂不懂,但是我们得先做,让他看得到。可能他今年不明白,或许十年以后,可能某一天他突然间就觉得,“哎呀,这个东西。我明白了。我看懂了。我知道你在表达什么呢。”因为我确实遇到过这样的一些观众,所以这些东西对我触动很大。
《幻茶迷经》剧照
《有染》:在您观察下来,是国内的观众更认可还是国外的观众更认可您的作品。他们偏好是一样的吗?
赵梁:完全不一样。国外对东方文化有过研究的人,他们会很开心能看到有中国人把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他们能看懂的,很当代的方式把它表达了出来。这个让我很欣慰,但有一部分外国人他们只是猎奇而已。
对于中国观众来的话,更复杂一些吧。中国的发展变化很快。包括:自媒体的兴起,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高度普及。人对信息的捕捉点和视觉上感受跟以前都不一样呢。所以,大家看东西的点也不太一样。 我的这些作品十年后依旧还能继续持续下去,很多作品十年以后都演不了,但是我们还可以演,为什么?这个是我抛给观众的一个问号?也是抛给我自己的一个问号?我自己在想为什么呢? 十年一梦。十年里的时间里,我只在做这么一件事情。就是在不停的跟这些作品,跟我的这些孩子在打交道。
《有染》:《东方灵欲三部曲》已经十年了,你会吸收观众的反馈而对作品进行升级吗?这一轮《东方灵欲三部曲》有哪一些的改动呢?
赵凉:可能会。对我来说这些都是未完成的作品,它们没有定性。我会随着我当下的感觉和演员当下的状态进行调整。其实改动蛮大的,比如《警幻觉》的装置我都做了调整。《警幻觉》之前是竹帘,目前它坏掉了,重制的成本很高,我必须想其他的办法,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挑战。本轮每一部都有改动。 作品十年是一回事,但是演员跟了你十年这个非常的难能可贵。现在基本上是原班人。只有调整了1/5的演员。
《警幻绝》剧照
《有染》:《东方灵欲三部曲》您选了茶、红楼梦、昆曲作为切入口,东方文化其实远不止这些,您考虑出“传承东方”系列更多作品吗?
赵梁:我个人不太喜欢刻意的去树立系统,去做这样的梳理。这个其实不是应该艺术家去做的事。但是这么做对于艺术家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在如今的时代里,比较容易成功。按照我的个性,跟我的身体状态,我不太适合干这个事。我后面会做多元化的尝试,把舞蹈与不同领域的东西相融合,比如:当代艺术装置、新兴科技等等。
《有染》:您最近在筹备新的作品吗?
赵梁:最近在筹备和文广演艺合作项目,如果立项的话,明年应该就能够跟大家见面。
《东方灵欲三部曲》海报欣赏
《东方灵欲三部曲》
2021/12/3-9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
-剧终-
小丸子
纠结到死的90后老阿姨
本文内容采访于十一月中旬
图片来源赵梁舞蹈剧场
经授权使用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众人谈·戏剧在特殊时期的策略 | 线上和现场,挑战或机会
评·音乐剧《沉默的真相》 | 市场沸腾,故事依然沉默
李晏镜头里的乌镇戏剧节|有人才会有戏剧,戏剧不仅限舞台
评·舞台剧《倾城之恋》 | 看戏,还是“看戏”?
评·乌镇戏剧节 | 隔了一年,再次举办,我怎么看
聊·《降E大调三重奏》 | 亲密关系中,信任之下任何都是虚无,信任之上任何都是洪流
评·音乐剧《南唐后主》 | 放低期待拥抱惊喜,希望之光在未来
评·上话版《红楼梦》 | 清风舞台上,隔与远的梦
评·舞剧《红楼梦》 | 当“红楼”伤痕,被轻轻安抚到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 林怀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蒋瑞征 | 黄俊达
沈伟 | 杜邦 | 冯英
桑吉加 |黎星 | 张晋浩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倾城之恋》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
亚洲大厦| 进念二十面体
上话·新文本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