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开网约车的人,想挣够1万8再回家

2019-07-08   贞观


每次下班高峰期从地铁口出来,我总能感受到摩的师傅们无处安放的热情、公交车师傅们溢于言表的暴躁和出租车师傅们爱来不来的冷酷。

只有网约车师傅们才能让我感受到家里的老父亲接送时的温暖,他们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我手机里有能叫网约车的APP。

当我抱怨着“996”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一群经历着“007”的人奔走在西安的各个角落。不论是深夜零点结束蹦迪,还是凌晨零点结束工作,人们总能从手机里的一堆应用程序里找到那个能送自己回家的网约车司机,不管是在星期几。




昨天送我回家的师傅叫周军。从2008年开始,周军一直在外面干活,直到去年才从江西回到西安。

他每天都会在早上四点起床洗脸刷牙,然后去充电站,选择一个能快充的充电桩,利用车充电的一个多小时补觉。如果没有意外情况,周军的车会在六点半充满电,这个时候正是整个西安城被唤醒的时候。他从早上六点半开始跑车,一直跑到凌晨一点。




刚开始跑车一个星期,周军的母亲说他胖了,他去称了一下体重,比以前还瘦了,后来才知道那叫浮肿,是长期久坐的缘故。过了半个月,他的身体渐渐适了久坐的环境,浮肿慢慢好了,但那时候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节律。

网约车平台规定司机跑满十个小时之后必须休息六个小时,但这十个小时是服务时长。服务时长是网约车司机们为乘客服务的时间,不包括他们去接乘客时所耗费的时间。如果要把十个小时服务时长跑满的话,司机们起码要在车上待十五个小时。

周军是那种会把十个小时熬够的人。他去年在江西做园林绿化的时候,一个月挣一万六,今年回到西安,一个月挣六千到八千。即使在西安月工资八千已属于高收入人群,他也接受不了这种落差。但他没办法,他的媳妇和孩子都在西安,他只能回来工作。西安工资比以前低,周军刚刚买了房子,还没有装修的钱,他需要一份收入更高的工作。

开网约车很好上手,只要司机熬得住时间,就能获得丰厚的报酬,专职网约车司机一个月能挣一万多。于是周军换了工作,今年三月开始专职跑网约车。他的车是一台低配车,由于他没钱出首付,所以他每个月都要还五千的车贷。周军总说:为了家里,有的钱必须得花,没钱也得花,就算一个月只挣一万,该花一万五还是得花。

周军把我送到家之后,车就剩百分之二十的电量了,他就近找了一个充电站,打算把车充到百分之三十多,再跑一百多公里。他今天早早跑完了三十单,平台规定,司机跑满三十单就能获得25块钱奖励。再跑一个小时左右,周军就要被强制休息了。


在网约车司机看来,一天的收成不仅取决于早起晚归的努力,还取决于运气和服务分。周军到充电站的时候,郭亮正在周军旁边的充电桩充电,今天他只完成了十四单。

周军的孩子只有两岁,没到上学的年纪。而郭亮有两个孩子,一个上一年级,一个上四年级,在网约车司机群体里,他属于典型的“起大早赶晚集”,因为他必须要把孩子安全送到学校之后才能开始跑车,而这时,都市早高峰已经过去大半。

郭亮跑车跑得比周军早,现在已经跑了两万多公里,起码完成了五千多单,但他的月收入却没周军高。周军就站在充电桩旁边教他:你逢人要好评,连续要上一周,就能从88分上到100分,平台派的单子就多了。




郭亮笑着点头,他之前在厂里上了快十年班了,一直看不到前途,挣不下多少钱,怕和社会脱节,于是主动求变,出来跑车了。开车时间长了,他就知道哪个时间段的电价便宜,哪里的充电站不用排队,努力降低跑车的成本。和周军一样,郭亮也会把十个小时熬够,早上四点多醒来,给车充电,跑车,送娃上学,再回家就是晚上十二点多了,那时候孩子都睡了。

在网约车平台为司机们建的群里,有很多人像周军一样,不跑没办法。有些人的身体都不行了,但因为每个月都要还车贷,还在坚持跑车。郭亮比周军条件好一点,花十六万全款买了辆中配的车,每个月只用负担车充电的费用,还能有时间陪陪孩子。

郭亮现在每月能挣一万多块钱,如果他把十个小时服务时长跑够,一天能挣五百到六百块,一个月下来就是一万多块钱,最多挣一万八。这份工作每月的上限就是一万八千块钱,如果郭亮想要达到这上限,他起码要在车里待15小时以上。




像郭亮、周军这样每天在车上坐十五六个小时的全职司机,有百分之八十都在疲劳驾驶。但他们不跑不行。开一天车挣一天的钱,如果按八小时工作制开车,他们每天就只能挣二三百块钱,扣除一系列成本之后,所剩无几。郭亮也想抽出一天时间带孩子去玩,但出去就要花钱,不跑车又挣不了钱。心里有了落差,他心里就不得劲。

看完电影,最后一班公交车已经开走了,我又叫了一辆网约车送我回家。这趟车的师傅叫黄浩宇,是西安本地人,20出头。如果按年纪说话,说不定是他叫我师傅,但在网约车行业,职业身份抹平了从业者的年龄差异。

黄浩宇出来工作的时候还不到十五岁,初中刚毕业。在开网约车之前,他做了八年厨师,专炒川菜。他今年刚改行,主要是因为干厨师太累了,想做出一些改变,体验一下别的工作。网约车听起来似乎比厨师更有技术含量,也没有门槛,95后的黄师傅迅速入职,几天之内快速上手。




黄浩宇很有少年人的锐气。他十八岁开始考驾照,十九岁拿到驾照,到现在也开了两年车了,从没出现过意外,小剐小蹭都没有。成为网约车司机是他最简单的改行方式,他不管挣多挣少,就当玩了。

和周师傅、郭师傅不一样,黄师傅没有家庭的压力,跑起车来也更随性。他很少熬到晚上十一点多,不会等到电价便宜一半之后再充电,也不会在早上四点多爬起来工作。他甚至很少关注自己跑了多久,如果哪天不想跑了,他就在离家最近的那个充电站把车充满,收车回家。在周郭看来,黄的随性显得有点“年少不知愁滋味”,但这种自由对他们来说已不可及。

车厢内的空间狭小,但每一位乘客上车,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气场。有人健谈,有人沉闷。三尺见方的空间里,让这位95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见识了芸芸社会的众生相。如果乘客没有聊天的意愿,黄师傅就不说话,如果乘客想聊天,他也能聊得开。虽然网约车司机没有选择乘客的权利,但他还是直白地说他不喜欢接定点停车的单子。他觉得这种单子特别麻烦,如果走错路就得原路返回。

黄浩宇不在乎什么时候电价便宜,在他看来电费贵几十块钱也没关系,早早回家比等待更让他舒适。也不能说黄浩宇完全没有压力,只是比起周军和郭亮来说,他的压力更小一点。黄浩宇之前年轻爱面子,买了一辆好车,现在每月在还车贷。除了车贷,他现在开的这辆网约车每月租金也有三千块钱。

他现在的想法就是把他之前那辆车的车贷还完,还完之后,没有压力了,自己开一个餐饮店。他买车的时候没想别的,现在有点后悔:钱都花到车上面也没啥用,要是用那些钱做点生意什么的,说不定就和现在不一样了。每个人的生活遭际都不相同,但“开弓没有回头箭”确实是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残酷现实。

城市太大,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网约车……都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每天都有无数的人奔波在回家的路上,当城市的灯火远去,最后一班公交车溜走,一个个想回家的灵魂会用什么方式找到那个可以送他们回家的人?网约车或许是人们生命中的过客,却是司机们生存的全部。




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总有些东西因为太过寻常而显得不寻常,就像周军的小幸福是挣完钱早早回家、郭亮的小幸福是空出一天陪陪孩子、黄浩宇的小幸福是没压力了开个餐饮店。

作者:喵眼探世界

西安人

版式设计:霹雳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