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乌镇戏剧节 | 隔了一年,再次举办,我怎么看

2021-10-25   有染

原标题:评·乌镇戏剧节 | 隔了一年,再次举办,我怎么看

制图 甜柠七

跳过2020年后, 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在昨天落下帷幕。

三言两语,简单作评,和大家分享。

变局&考验

今年的乌镇戏剧节是特殊的,最大的特殊,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外剧目无法来华。这是客观上的,也是一眼就能看到的 “变”

当然,从2013年开始算,至今已经是第八届的乌镇戏剧节,与内与外,都在求“变”, 毕竟这九年来,中国内地的戏剧生态变了,来往乌镇的观众的审美和期待也变了

有变化,就有冲突,对乌镇戏剧节而言,就是考验。

“乌镇”作为成熟的主办方,面对直接的“考验”,是接住了的:一方面是及时而果断的决定举办今年的“乌镇戏剧节”,另一方面,游刃有余地常规化“戏剧节”操作之外,深度地挖掘了“北栅”的空间和资源,拓展了“戏剧节”在戏剧之外的想象力,让原本就被认为是“狂欢”的“乌镇戏剧节”,更high了。

在主办方的决心和执行之下,所谓“考验”,还有深层次的,或者说是运营之上的“戏剧”层次的,是借着“乌镇戏剧节”的举办,被“挖”出来的;这直接转化为 两个方面的PK

一方面,后疫情时代,国外剧目不能来,内地剧目彼此PK,他的本质不是剧目、剧团、创作者之间的较量,而是国内剧场(戏剧为主)生态现在到底“行不行”的映照!这个问题每个来到乌镇的伙伴,或许都心中有答案,“乌镇戏剧节”给了一面镜子,让大家可以集中在十来天里,照一照“中国戏剧”。

另一方面,娱乐流量时代,粉丝向观众和剧场向观众在乌镇pk,知识体系、审美体系、礼仪体系等发生碰撞,甚至彼此鄙视。在早些年,观众之间的PK,还是停留在所谓专业观众和业余观众之间,是在于“看得懂”或“看不懂”,和“真诚”与否的讨论,甚至是谩骂。而在今年,则大不相同。

多元&包容

这个话题上,多元是现象,包容则是本质,勇气是底色。

就主办方和诸位发起人和嘉宾而言,他们是包容的,不同样式、题材、年龄段、成熟度、文化等的创作者,多元化地,得以在的舞台呈现,这是需要勇气的,没有足够的包容,不足以达到这份勇气;这是对内的,对戏剧的;另外,他们还需要足够的包容,对外,对观众;当面对不同的声音,或针对本届戏剧节的剧目,或针对本届戏剧节的运营。

相应地,因为作品类型和创作者吸引力,来到乌镇的观众也是多元的;显而易见,不同观众群体之间能否彼此包容,同一观众对不同类型作品能否包容;至少从社交平台网上舆论来看,有不同声音,但少见戾气。如前所述,今年的观众和过往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同群体的观众之间,在保持距离的同时,也保留了彼此言谈的空间:多了尊重和理性,少了鄙视和宣泄。

选择&平衡

今年剧目单,在前期筹备的选剧时,并没有很大选择空间是不争的事实。“剧目单”的问题,更多是客观条件问题,而不是主观倾向了。

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不认为今年的剧目选择是“保守”,更多是“平衡”。从戏剧节开幕后的观众反馈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看到,今年有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也有新人新作新创,有传统话剧演绎也有肢体、舞蹈、装置表达……我们透过剧目,一目了然:是前述的“多元”和“包容”,内在的则是“平衡”, 是借由剧目,满足了不同观众群体的观演需求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明白,“乌镇”作为戏剧节,是开门迎客,在需要引导审美的同时,也是具有普世价值的,而非立于金字塔顶端的俯瞰众人。

当然,也要作为主办方也要警醒: 不论从市场还是艺术的角度考虑,不可能有绝对的“平衡”,那么,往哪一个方面倾斜,会对戏剧节接下来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

不足&努力

坦率地说,今年乌镇戏剧节邀请单元的剧目,没有特别的亮眼。即便增加了“远在眼前”的放映单元,也只是在小范围内获得“点赞”,并不足以起波澜。

出现这一状况, 我们并不能怪“外国剧目”没有来,而是应该从“本土创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的角度来看

虽然,对于前几年外国剧目大量来华演出,内地有警惕“熊出没”的呼声;但是,我们内地的戏剧创作,和国外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的,这一点,大家心中明了。

国外剧目,特别是优秀剧目来华,对观众是满足了观演体验,对创作者也是学习。

到今年,这样的体验和学习的机会,没有了。虽然,“真空”的状态,我们不需要和国外同行竞争了,我们看似机会更多了;但我们在国内同行的较量之间,必须要看到从观念到技巧,从主题到内容,从风格到类型诸多方面的不足。

这些不足,并非是“乌镇戏剧节”的不足,而是中国戏剧创作的不足,是需要靠中国戏剧人去努力的。

不努力,就会被嘲笑。

乌镇戏剧节在诸多困难之下,照旧举办,是一种努力,戏剧创作者和观众有机会在短暂的十来天里相聚。

那么,创作者和观众,也应当有更多的前行。

-明年见-

邀请单元15部作品和青年竞演部分作品

谢幕混剪

大雨

广告人、评论人、制作人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众人谈·戏剧在特殊时期的策略 | 线上和现场,挑战或机会

乌镇戏剧节|总有些事儿,比看戏更有“戏”,倒计时30天

保姆级实用贴 | 九大招,在乌镇戏剧节,玩得更有戏

乌镇戏剧节 | 《青赛观察》 镜头下, 从蚌湾剧场走出的创作者们

评·《杂拌、折罗或沙拉》 | 你无处可逃,不妨负重前行

众人谈·亚洲大厦 | 沪上观剧不得不看的绝密档案

真好·上海 | 墙体秀启幕,秀出唯美“国潮范儿” ,做不一样的驻场演出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 桑吉加

张晋浩 |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林怀民 | 蒋瑞征 | 黄俊达

《伪君子》 | 《安魂曲》中文版 | 《手提箱里的死狗》

《夜半鼓声》 | 《秃头歌女》 | 《奥赛罗》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当代剧场版《等待果陀》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五月初五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