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专业向来热度都很高。主要是理工类专业好就业,社会需求量大。但很多理工类专业的毕业生,也面临着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不佳等问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不太愿意选择就读理工类专业。相比来说,他们更愿意扎堆就读艺术、商科专业。这里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下这个问题,看看家境优渥的学生是怎么考虑的。
调查显示:家庭条件越好的学生,越不愿意读理工科?理由很现实
学习难度大,工作太辛苦,理工类专业学习难度比较大,比如医学类专业、化工类专业,都是出了名的难啃。
学生想要顺利毕业,是非常不容易的事。理工类毕业生工作也要辛苦,很多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都不愿意吃这样的苦,不愿意选择这类专业。
选择读商科,更有利发展,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愿意读经济类、金融类专业。这类学生在毕业后可能会进入家族企业工作,学习商科显然,对未来工作开展更有帮助。
还有部分学生倾向于选择管理类专业,家里能够提供机会和条件给他们,在毕业后也能顺利走向管理岗。
这类学生倾向于考文科,主要是因为文科生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时占据优势。在招考职位表中,可以找到很多适合文科生报考的职位。这类学生很有可能会因为家里背景关系选择考公职,未来发展情况也是非常不错。
文理专业各有利弊,普通学生需进行全面的考虑
文科专业优势很明显,在考公职时可选职位更多。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可以顺利毕业,大学四年生活也相对轻松。但文科专业劣势也非常明显,毕业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和理工类相比,文科专业性并不是特别强,毕业生可替代性比较强。很多文科生在找工作时,都没有选择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
理工专业的优势是容易找工作,很多毕业生在大四时就被企业签走了,根本不用发愁找工作的问题。和文科生相比,理工类专业毕业学生起薪也更高,通常可以拿到更高的起薪。
理工类专业毕业生的劣势,则是工作比较辛苦,和毕业后大多出入于写字楼的文科生不同,他们需要出入各种工作场合,面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工作压力也不小。
家庭条件不同,对学生成长发展的影响不容小觑
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发展起点明显不同。得到家里帮助的孩子,不需要承担生活上的压力,可以勇敢自由地追求内心的梦想。
家庭条件不佳的孩子,则需要承担经济上的压力,没有追逐梦想的基础,只能自己一点点努力。两者相比,当然是前者起点更高,后者需要更多时间,才有机会做到和前者比肩。
教育理念上的差距,是最不明显的差距,但对孩子的影响却非常大。一般来说,经济能力强的父母,眼光也都比较长远,他们能带给孩子更积极的影响。
经济能力差的父母,因为自身眼界的局限,也很难给孩子带来好的影响。教育理念的差距,让孩子的成长速度,也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早早就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父母对孩子物质条件的支持了。都说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他们很早就知道父母不能给自己太多物质条件,想要什么只能靠自己的努力。
家庭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任性”做自己想做的事。他们知道,不管自己怎么折腾,都有父母可以依靠。这两者之间的差距,也随着家庭条件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大。
家庭条件相对优渥的学生,容易把目光放在艺术类专业、商科专业上,而对理工类专业敬而远之。当然了,说的也是部分情况,并不是说所有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有部分学生会选择攻读理工类专业,在本科毕业后继续读研读博,发展前景同样也很可观。
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非常大,父母的素质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成长状态。是不可否认的是,自己的努力程度也非常重要,不能自暴自弃。
大家认为,为什么家庭条件好的孩子,不太愿意选择就读理工类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