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关于岩茶是不是该喝老茶,其实,早有定论。
我也问过武夷山胡歌,他的答案是,通常老岩茶有两种,一种是一两年复焙一次,直焙到高火去,最后成为老茶的。
另一种是直接一次性就焙成高火,然后存起来,放个五年八年十年再开箱喝的。
前一种,常见于一些当年卖不掉的岩茶——初焙成中火或者足火,卖不掉,第二年焙新茶的时候取出来一同焙火;若再卖不掉,返青后便再提香一次....渐次火功高上去。
后一种,常见于一些制茶初始便下定决心将它焙透,焙成足火高火,放几年再喝的茶。
让其成为陈茶,是一种规划,对这款茶的定位和规划。
其实,早在明末清初,周亮工就写过武夷岩茶的标准与使命:藏得深红三倍价,家家卖弄隔年陈。
当然在这里,深红是橙黄之误,但隔年再卖茶,则是武夷山的旧俗。
彼时交通不便,武夷岩茶要想运到外省去售卖,非得焙到透,焙到足火高火才够,否则可能目的地还没到,茶便已经返青,或者已经不是最佳的状态了。
是以,老茶人们沿袭下来的风俗便是,有一些茶,山场工艺皆不错的,且品种并不是稀缺种类的岩茶,会做透一点,焙透一些,放到隔年来喝,或者放几年再喝。
至于具体放几年,看自己的心情。
《2》
但无论是哪一种陈年岩茶,拿到手并不是闭眼就喝的。
哪怕是流行已久的老白茶,也不是打开就喝的。
也要看,也要闻,也要嗅,也要摸。
如果有异味,有怪味,有潮味,有霉味,摸上去粘手,甚至上面长出了黑色或者白色的短绒毛,则肯定是不能喝的。
再想喝都不能喝——要对自己的肠胃负责。
因为老茶对储存条件,是有极高的要求的,这一点,适用于任何一种老茶,老白茶、老岩茶、老普洱......
但在现实中,其实很多人对茶叶的长期储存,是马虎大意的。
随便拿只箱子放起来就觉得可以了。箱子里再套一层塑料袋就极好了。
根本不管房间是不是时常开启透风,室内地板是不是做上防潮和垫高处理,甚至连一楼也可以成为存茶间....
白茶储存所要求的那些抽湿设备,就更不必想了,肯定是没有的。
这样的粗糙对待,存出来的茶,无论是白茶是岩茶,品质都不会太好。
在这样简陋的环境里存出来的茶,存的年份越长,则越容易出问题——生成海鲜味,鱼腥味,烟味,臭青味,沤青味....都是很正常的。
有了这些前提条件,当我们拿到一款老岩茶的时候,便不能马上喝,势必要闻一闻,摸一摸,看一看的。
没有异味,没有杂味,条索均整,干燥有植物清香,才敢烧了沸水,当头浇下。
《3》
有一些老岩茶,没存好,水分是超标的。
关于含水量,其实不独白茶,武夷岩茶也是有水分的要求的。
只是世人大多不提武夷岩茶的含水量,大家便都忘却了它也是有含水量方面的指标。
久而久之,连茶农也忽视了。
于是这款岩茶的储存,便没有人去考虑环境的水分是否超标;而它在销售前,也没有人去关心它的含水量是不是有问题。
买家没在意,卖家也不懂,武夷岩茶的含水量,便成为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被世人遗忘在了王屋山之北。
SO,当大多数人喝到一款老岩茶,便仿佛如获至宝,不太会去关注它的含水量,打开就准备喝。
不仅如此,甚至还会将它暴露于空气中,让它“醒茶”。
我不知道为什么有人会自以为是的让茶叶去“醒”。
清醒,苏醒,醒。
难道这款茶从前一直在睡觉,现在你要唤醒它么?
让它醒来,才方便沟通讲话?
难道它不醒,泡出来就没香没味没韵致?
有点搞笑。
直接沸水浇上去,细胞壁立马打开,有多少物质都能释放出来,“话”讲得透透的,何必还醒上半天一天,两天三天地空等?
故弄玄虚,浪费光阴。
《4》
最近,某位茶友拿到了一款22年前的老肉桂。
既然是22年前的,那想必在是在箱子里储存了22年之久的——对于这种超长年份的老岩茶,不能去想它的储存环境和储存方式,否则会不敢以身试茶。
在不怀疑这款老岩茶的真实年份的前提下,我们拿到它,最先要注意的就是这款老岩茶的香气、滋味、条索,看看有没有杂味异味霉变发酸长毛之类的古怪。
毕竟它存在于世间已经22年了,就算是人,活了22岁,皮肤相貌肯定也跟刚出生时有巨大的变化,不查一下就喝,实在是对自己极大的不负责任。
但这位茶友并没有仔细观察这款老岩茶的外观,他得意之余,立马把它装在茶则里,开始醒茶了。
据说醒了两天才喝的。
我不能理解这个脑回路,只想翻开武夷岩茶的国家标准告诉他,岩茶的含水量是小于6.5%,老岩茶原本就比新茶含水量高,你再把它晾在空气中两天,这水分,可就跟坐电梯似的噌噌噌上去了。
这么多的水分吸进去,这茶还能好喝?
尤其一些靠谱的掌柜,在拿老茶给客人喝之前,会事先提个香,把这么多年漫长的储存期当中自然渗入的水分给驱赶出去,让茶回到初时的焦脆状态,再拿出来喝。
如果茶友的这款老岩茶,也是开箱后提过香的,那这香就白提了——晾在空气中两天,提香时赶走的水分,重新又补了回来,平白浪费了提香的精力。
《5》
老岩茶是可以喝的,但有个前提,那就是,这款老岩茶是好茶。
是高品质的老岩茶,是储存良好的好岩茶。
这样的老岩茶,喝起来才会有普洱陈茶的那种韵,那种岁月沧桑的感觉,那种醇厚绵柔的汤感。
反之,若这款老岩茶品质既不高,储存又粗糙随意,那真心建议不要喝。
不知道各种参数是否超标?
世上好茶那么多,还是保护好肠胃,多喝些来路正常的吧。
不要盲目以身试茶。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