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黄巢点将台,黄巢练兵点将的地方

2019-09-08     xiaoyao游天下

在菏泽市区西安路的西边有一条连通东方红西街和华西路的南北走向的道路,名叫点将台路,而它之前的名字叫黄巢路。不论是叫点将台路还是叫黄巢路,它都和一个叫做凤嘴堌堆遗址的地方有关,凤嘴堌堆更多的是被当地群众叫做黄巢点将台。

黄巢点将台位置图

黄巢点将台卫星影像图

我在百度上查到的关于黄巢点将台的资料几乎全部都介绍说位于菏泽学院西校区院内,菏泽学院西校区早已被开发成居民小区,现在确切的位置应该是位于将军苑小区二期的开发范围内,当我到黄巢点将台的时候,发现这一片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堌堆遗址被开发商围在了正在建设的小区之内,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进入这片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着的点将台遗址。

被茂密的植被覆盖着的黄巢点将台

根据相关历史传说,这一片被树木和植被覆盖的堌堆就是当年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点兵的地方,黄巢并且不止一次与这座点将台结缘,从王仙芝发动起义的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到黄巢兵败被杀的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将近十年的时间里,黄巢至少有五次来到这里。出身盐商家庭的黄巢在他55岁的那一年在家乡冤句起兵相应濮州起义军领袖王仙芝的起义,揭竿起兵后,黄巢首先攻破曹州城,然后往北进军,第一次结缘点将台,公元876年和877年黄巢会同王仙芝的军队在起兵的过程中又先后两次来到点将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九月,黄巢自称“率土大将军”,率领起义军渡过淮河向北进军,一路攻破宋州、徐州、兖州等地,向西进军洛阳,在这期间,黄巢第四次来到了点将台。最后一次来到点将台时已是黄巢的垂暮之年了,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唐僖宗集结朝廷军队反扑起义军,黄巢连连败退,最后在曹州散兵,这也是黄巢最后一次来到点将台,一个月后,黄巢在泰山脚下被其侄子杀害,64岁的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结束了他悲剧性的一生。

菏泽天香公园内的黄巢雕像

关于黄巢究竟有没有登上点将台点兵,历史资料中并没有记载,这只是当地群众的传说。但是,菏泽属于平原,周边都是地势平坦的土地,唯独点将台所在的区域非常高大,在清朝光绪年间撰修的《新修菏泽县志》上曾记载这里“环关(观)其周为亩三百,容若干人”,可知清朝时期的点将台的面积还是非常大的,站在高大的点将台上视野非常开阔,也非常适于练兵点将,古代的将士在出兵打仗前都有登台点将的习惯,因此黄巢来到这里登台点将也不是没有可能。

黄巢点将台上的景象

然而菏泽的本土地方志中都没有任何关于点将台的记载,点将台一名得于当地百姓的传说,但此处的堌堆取名凤嘴山堌堆却是有资料记载。在现在点将台的南侧建有一座碑亭,碑亭里面立着的一块有着沧桑历史的石碑是明代时期的石碑,上面的碑文详细记录了凤嘴山堌堆的由来。在明朝时期,凤嘴山堌堆一带是当地官方修建的一个教武场,而当地百姓口中的黄巢点将台在明朝时期的官方名字叫做凤嘴山,石碑上也有“曹州教场在城西二里,原野之间有阜突成,名凤凰嘴者,其故形也”的碑文记载。

明朝时期的新作校场记石碑

假如一千多年前的黄巢真的有在此练兵点将,我们现在看到的堌堆也不可能是黄巢点将的高台,要知道在千年的历史中黄河曾经数次泛滥淤积,那时的点将台早已深埋淤泥之中了,现在的高台应该是明朝时期在原来的点将台基础上重修覆土修建的教武场而已,点将台北边的校场李庄就是因为这里曾经建有教武场而得名。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嘴山堌堆遗址保护碑

不论历史对黄巢的评价如何,黄巢家乡的父老对他还是极为敬重的,这处黄巢点将台就是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而流传下来的一个名字,不论黄巢有没有到过这个高台上练兵点将,他都一直不曾真正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

站在高高隆起的堌堆之上,我似乎仍然听到一个青年在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pt0Hm0BJleJMoPMf_G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