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每年的初秋,都是我们在蛰伏了漫长夏日之后,极端渴盼的日子。
渴盼那种微凉下来了的,夜。
那种重新飘扬起桂花香与玉兰花香的,夜。
那种可以闻见糖炒栗子香气的,夜。
那种可以穿上长裙,让裙裾飘扬在脚踝的,夜。
当然,还有太姥山上,处暑后白露节前采摘的,迎秋。
最初给它命名为《迎秋》,是因为它是白茶秋茶季的第一款茶,它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而生的。
与之相对应的是《辞秋》,是为了辞别秋天而生的一款秋白茶。
辞秋是一个旧同学的名字,很多年没联系了,不知道留在重庆的她过得好不好。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忆女同学,却不好意思花几分钟的时间掠过记忆深处的那个清瘦的男同学。
岁月带走了清纯的白衬衫,只留下油腻的大肚腩。
幸好,岁月在带走了秋白茶的鲜妍明媚花香的时候,还给它留下了鲜活的中药香与微甜的淡花香。
让我们可以在有阳光的午后,在微风拂发的院子里,就着桂花的甜香,玉兰的肥叶,喝一杯香软的,迎秋。
迎秋之后,第二波采下来的秋白茶,是白露。
白露茶从来都是秋茶领域里的明星产品,是很多年之前,就已经闻名白茶界的,“老钱”。
不像秋分是newmoney ,白露茶这个oldmoney,老早就红了百八十个“茶年”。
最初的最初,迎秋秋分还没有单列一队、拆分出来的时候,白露茶便凭借着它生长时期的气候特殊性,成功地从一众秋白茶里脱颖而出,成为了炫烂夺目的明星单品。
买秋白茶的人一定会喝一次的那种茶。
茶生道路上的必经之处。
它的滋味浓郁,它的香气馥郁,它的汤感稠润,它的个性鲜明....这些极为耀眼的特质,使白露茶在老早老早,早到白茶还只是个小众产品的时候,便已经闻名江湖,跻身成名人物之列。
是那种一边吟诵着“沙场秋点兵”,边端起来浮一大白的,甘冽之水。
是那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时,与旧友于“留得残荷听雨声”处,相对而饮的,清心之品。
无论是少年不识愁滋味,还是欲说天凉好个秋,一杯白露,可酹江月。
【白露茶与迎秋茶的几个不同】
干茶:
迎秋:
条形更大一些,芽头更肥一些,叶片更宽大一些。
整体呈五彩色,颜色更黄,偏咖一些。
闻起来的香气,更清新甜美一些。
白露:
条形更小一些,芽头更瘦长一些,叶片更细巧一些。
整体呈五彩色,颜色更绿,偏叶绿色。
闻起来的香气,更素淡,偏木质调。
香气:
迎秋:
主调是花香。
花香略为温和一些,是一种婉约柔美的花香。自第一冲起,它便在盖上浅吟低唱。
三四冲之后,盖上略有木质香盈盈而起。
一种苍老的枯木沐水晒干之后的质朴之气。
它盈然盖上,与渐变浅淡的花香相映成趣,如花与蝶,互为依托,互为陪衬,丰富了盖香的层次。
白露:
主调是花香与药香。
花香较弱一些,药香更强劲一些。须须盖过了花香。
热的时候,花香与药香是难分轩轾的。
到彻底冷却之后,盖上的花香会弱于药香。
药香仿佛一株株苍翠的绿竹,屹立不倒,花香则是伏于其脚下缠缠绕绕的藤蔓,依傍而生,做着点缀。
滋味:
迎秋:
汤水是清新的,有一种鲜植物浸井水之后的鲜冽清香之韵致荡漾在汤水中。
但几个回旋之后,花香渐渐浮了上来,像是一朵盛开在水底的花朵,随着花瓣的张开,香气氤氲着,慢慢升上了水面。
汤水更温柔一些,清浅一些。
清润平和,有一种淡极始知花更艳的柔嘉之美。
白露:
汤水中的滋味感更浓郁。
第一冲它的汤水,入口是细滑软糯,然而掀开这层轻薄绢纱,便能感受到,浓郁的暗藏的绵劲。
像是深潭里潜藏着的兽一般。
有一种要将人彻底俘获的力量。
但这只兽却不是凶猛的,反倒是可爱的,是一股带着花香的,伴着鸳鸯藤一般的草药香气的,能将人萌化的,小兽。
抿一口就是软绵绵,香喷喷,直到第四五冲,它的劲道才收不住势地迸发出来,绵柔却强劲地,侵袭住舌上的所有味蕾。
一呼一吸间,全是花香与药香在袅袅。
汤感:
迎秋:
细滑软糯,是汤水前三冲的主题。
第四冲起,汤水变得厚实,软糯仍在,浆感也起来了。
像是几大队伍会师在汤水中,红旗翻涌,漫天层云堆卷。
汤水变得更丰腴,更厚实,汤中的物质也更多了,除了稠润的物质之外,还有许多香气与滋味物质落入汤水中,使得它的汤感,更加地立体,也更加地有灵气。
白露:
略稠,略糯,略有浆感。
以新白茶而言,算是比较出采的表现。
三四冲的巅峰时刻,汤水略降了几分稠度,倒是让水中的滋味感显现出来了,整体风格也更鲜明了。
是那种尚未到年份,稠度暂且不足,却十足十的风味浓随个性鲜明的,饮下能令人微熏薄醉的好茶汤。
【后记】
年轻的时候,喜欢喝迎秋。少年意气,白马轻裘。
渐长一些,喜欢喝白露。中年崎岖,浮沉难休。
更老一些,喜欢喝寒露。天命之时,清虬疏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