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的亲密与对峙-心理纪实连载(上)

2022-04-27     九州心理

原标题:父与子的亲密与对峙-心理纪实连载(上)

今年,女儿9岁,儿子6岁。

把这9年时间展开,就是7万多个小时,N把屎N把尿,不用拉扯,孩子就在那儿自由生长。

两年前,曾经写下当时的心情,描述的是当下的挫败与和解,当时的感悟记录得很详实。现在,因为手稿丢了,悔恨没有早点规整好,忘了那会儿的心境。

看着儿子已经不那么需要抱抱和亲亲,那个充满爱、时刻被感动的父亲去哪儿了?仅剩下几张白纸,潦草的文字只留下了潦草,当时的我一定留下了什么,这种感觉去哪儿了?

电影 / 如父如子

01。

父子关系,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剥的洋葱

2014年9月的一个上午,儿子像小狗一样躲在被子里面,一个似乎还在熟睡中就被扒拉出来的小不点,被放在一个购物车大小的小推车里面。

护士应该在叫爸爸的名字,但是应该叫错了,看看周围没有人答应,再看看时间,我想这应该就是我儿子。好吧,是个男孩。不多不少,当时就这么一种感觉。

三年前,我在B超显示器上面看到太太肚子里三个月大的女儿的影像,医生把一个小黑点放大,这个小黑豆豆开始在屏幕中以非常快的速度跳动,医生说:“看见没,这就是孩子的心跳。”

即刻我的眼睛有一种胀痛的感觉,原来这个小家伙真的是活的,感叹生命是一个奇迹。女儿出生,一直到现在,想起来就是一种想哭的感觉,我总觉得:她怎么那幺小,她要是没有我那得多可怜,她知不知道我们很爱她,这种莫名的感动从未离去。

但,当我抱着我的儿子,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怪的感觉,儿子是温暖的,充满了奶香和蛋白质生长的味道,抱起来手感和女儿一模一样,全身的胶原蛋白。但为什么很难有一种保护的欲望呢?为什么我不但不想亲他,反而还觉得娘娘的,我不但不想保护他,趁妈妈不在的时候我还会捉弄和取笑他、折腾他。看他哭泣还有一种莫名的快感。明明是亲生的,难道爸爸看儿子就是这种感觉吗?

电影 / 如父如子

我们儿时被对待的方式,就像魔咒一样,总是会不断重复的,发生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

当我有了儿子以后,仿佛重新经历了一遍自己的童年。我一直尝试找到这种怪诞的亲子关系背后隐藏的力量在哪里?

此篇,我将重点来重塑一下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 下一篇再回到我和儿子。前三代人没整明白,第四代也会是稀里糊涂的。

02。

我的父亲和我的爷爷

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职业军人,曾经是广西一家军医院的院长。至于他为什么去当兵,我想是一种想从原生家庭出走的冲动吧。

我的爷爷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者,既是乡绅又有点土匪气质,这种性格非常适合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潮流,湖南人形容这种性格叫做“霸蛮”。勤劳,接地气、仗义,嫉恶如仇,也很有正气(这种正气是基于民族主义者和男权主义者发展出来的)。县里面的事务工作安排,因为他不认识字,所以没办法通过文件传达,爷爷就把他的眼镜摘下来,乡亲们跑前跑后,把老爷子的眼镜展示给办事员就算完成了领导签字授权,可以推进事务工作。

父亲是家里面的老大,有两个弟弟两个妹妹,父亲有一个特别疼爱他的姥姥,父亲小时候还还读过几年私塾,姥姥每天都跟着去,在学堂后排守着,主要是怕老先生打父亲。父亲跟我描述过,拿笔的时候一定要拿紧,先生会突然在你后面趁你不注意从你的手上把毛笔提走,被提走了说明握笔无力,会被“敲脑壳”。(手指第二关节关节敲脑袋,跟敲门一样,他后来也这么敲过我,被敲的时候耳膜会先感受到敲门声然后是疼痛,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

父亲对女性是关爱的,可惜他没女儿,把这种对女孩的爱,都移情到我几个表妹和堂妹那里,看到小女孩就显得松弛和随意,开玩笑没个边,絮絮叨叨停不下来,还给她们买从来没给我买过的肯德基。他对于女性的性别认同,让我想到了John Ross教授的理论。

从进化角度,男性是基于女性的身体进化而来,女性是基础性别,拥有更完整的基因序列,寿命也更长。然后才有男性。男性为了保持性别特征,需要保持攻击性和激素水平在高位震荡,所有的男权主义的背后都压抑了对回归母体(即女性)的原始欲望,压抑了对女性的依恋。

这种压抑,这种反作用力,长期以来,古今中外,是助长了男权主义的蔓延的根源。比如,直男癌的背后,其实是男性压抑自己渴望成为女性,掩盖内心羞耻感的一种反击。

从进化角度,男性是基于女性的身体进化而来,女性是基础性别,拥有更完整的基因序列,寿命也更长。然后才有男性。男性为了保持性别特征,需要保持攻击性和激素水平在高位震荡,所有的男权主义的背后都压抑了对回归母体(即女性)的原始欲望,压抑了对女性的依恋。

这种压抑,这种反作用力,长期以来,古今中外,是助长了男权主义的蔓延的根源。比如,直男癌的背后,其实是男性压抑自己渴望成为女性,掩盖内心羞耻感的一种反击。

这种男性潜意识的羞耻,是沉重的铁链,只有母爱才能拯救。

可悲的是,我奶奶没做到,但我妈妈做到了。

电影 / 如父如子

我的奶奶,我父亲的母亲,是一个出生在旧社会的女人,裹过几天小脚,常年生活在我爷爷的阴影下,有没有家暴不知道,没有算是例外。奶奶年轻时会偷偷喝点小酒(男性崇拜)。冬天的湖南是湿冷的, 她会告诫孩子,冷的时候喝点小酒能御寒。爸爸跟我说过,小时候他把家里的鸡蛋摆在集市上卖,然后光着脚走到了镇上,买了一双草鞋,突然感觉好暖和。他说出“好暖和”三个字是高八调的。没有哪个男孩不向往母亲的温暖的,只是80年前的中国社会很少鼓励男性对女性产生认同、尊重和依恋。

奶奶给我父亲的关爱是会被压制的,父亲对母爱的渴望也是被压制的。父亲在童年长期尿床,我在童年也是长期尿床。那时候没有人知道,其实孩子在床上画的每一幅“地图”都是潜意识的表达,是渴望关注的一次次呼唤。我还被迫吃了很多补肾的高汤,肝火一直旺到现在还没下去。我和父亲都爱嗑瓜子和花生,一旦和瓜子干上了,基本停不下来。他爱摸下巴的胡子,我也不知道怎么就继承了。我的儿子刚出生,第一口奶没吃上,就开始奶凶奶凶的。一位很有经验的医生笑着说,你家孩子口欲还蛮强的。

“一个在妈妈怀里受宠的孩子终生都会保持一种征服欲,那种成功的自信往往带来真正的成功。”

——弗洛伊德

我爷爷走得早,所以奶奶从60多岁到99岁这三十多年,可以在公开场合喝点小酒了,儿孙满堂,都还是活得轻快和自由的,她的晚年得益于父亲的照顾,也是他对父爱的一种代替补偿。爷爷和父亲曾经有过一次严重肢体冲突,当时我太小,哥哥见证了。背后的原因是,多年来父与子的矛盾的积累,也是父亲对爷爷的一次宣战,多年来压抑的一次反抗。可惜宣战时,爷爷已是白发人,回到老家就中风了。

我跟我父亲宣战,大约是在我16岁,也是动手了,幸亏老爸那会身体还好,扛过去了。这种既不是同盟,又不是敌人的关系,没有亲密,而且有一种莫名的不认同,是我父亲和爷爷之间矛盾的根源。那个年代,爷爷不可能抱爸爸吧,也不会亲他,更不会hi five吧?这种父亲的审视,无处不在。也许,我父亲当年在两岸关系紧张,家家户户都不从军的风气下,即使奶奶把他关在家里,都已经拿到大学通知书了,还是偷偷跑出去,穿着便装就爬上了绿皮卡车的原因。令人意外的是,父亲的审视从未离开他,而且不断重复,代代相传。

电影 / 如父如子

03。

我和我的父亲

我在父亲四十岁的时候出生,比我哥哥小了三岁,满足了当年晚、稀、少的政策,领了指标再造人,所有考核指标都打勾的情况下,搭上了计划生育下达前的末班车。

我的同辈中,极少有不是家中独生的子女。父亲对我应该是很宠爱的,可惜只到二十多岁,我才感觉到。这种宠爱我都是从别人口中听到的。别人的大致评价都是,你爸爸最喜欢你,把严厉都放到你哥哥那里,对你很宽容。

在我26岁从英国回来,在机场主动抱了我爸爸那一次,不记得有第二次拥抱。我的童年,父亲对我的印象是缺位和生疏的,他的易怒和沉默让我非常疑惑。他几乎从来没有管过我的学习,仅有一两次。辅导的过程让两个人都很痛苦。他没有办法从自己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走出来,(攻击者认同)我也没有办法在我感到不安全的环境下集中精神。

我写的字是颤抖的,我的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到书本上,而是旁边斜45度上空中随时可能下来的手。在随时可能遭到攻击的情况下,我会突然出现肚子的剧痛。集中注意力障碍的问题困扰了我多年,我也曾经把蜡纸刻写的试卷答案,全部镜像的写在反面,老师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答案,严肃地上门找家长。辛亏那个年代还没有过度的诊断和检查,换在今天大概率会是多动症。(一个感觉到危险的孩子,他最关注的是攻击者。一个经受过危险的受害者是很难回忆出罪犯的面容,但可以清楚的描述出那把刀的特征,因为她所有的关注力都在那把刀上面。)经过精神督导工作,我四十多年后才意识到,儿时注意力障碍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没有安全感

我妈妈也不总是慈爱的,有时候也诈诈唬唬要动手,有一次还非要打屁股,而且需要很正式的把我裤子扒拉下来再打。犹犹豫豫、拖泥带水,一点也不像父亲不坚决,互相拉拉扯扯的搞得有些尴尬,后来她噗嗤一下笑出来了。一件本来很严肃的事情老被她搞得老不正式了。

但是,妈妈情绪是稳定的,她是我们全家情绪的容器,抵挡了全家三个男人一次又一次洪峰。她总是笑着看我,我没有那么多猜测和分析,很简单的用心就能感觉到她很爱我。我也常常希望,爸爸能出一次长差,不要两三天就回来,最好是那种永远都不需要回来的那种。那样,我和哥哥,还有妈妈才可以过得很好。16岁的我和爸爸挑明了以后,他就几乎没有对我严厉过了。南方冬天的烤火架,手放在被子下面烤火,有一次他的手轻轻抓住了我的手,这是我第一次感觉他的温度,人的温度。感谢那一层薄薄的被子挡住了我们直男的羞耻心。

那会我天天在体校训练,专项投掷,胳臂肘早就粗过他了。年轻的我,外强中干、自卑又自恋,易怒和情绪化。每天跟个斗鸡一样,毛滋滋的。

2001年大学毕业,有段时间沉迷游戏,每天准时干到凌晨五点开始睡觉。爸爸准时中午11点回家先叫我起床,预热那种起床,然后再回单位,等我12点还魂了,他就开始做饭,既不暴躁也不冷漠。半年之后,家人再也忍受不了我这么颓废下去,生拉硬拽把我送上了去英国的飞机。哥哥怕妈妈难受,要求妈妈只送到出租车上,路上还跟我上了会课,说得一套套的我也不记得了。我只记得临走时妈妈的眼泪,之前在外地上了四年大学,每一次分离好像都没有这一次来得那么剧烈。她的眼泪告诉我,这次妈妈真的管不了你了,该长大了。我每一次离家,爸爸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行李的捆绑带上,反复检查,嘴里说说航班和时差的碎事。

英国三年,除了爱情,学业也就走了个形式,没有什么收获。期间我和父亲一直保持通信。有时候觉得老是写一些好好学习,自我奋斗,感恩的话也挺假的。改了一下文风,说了说我还是有点想念他,也希望他好,觉得自己有时候还是挺失败的,总之,我说了一些肉麻的,但却真诚的话。我预感到,这封信也许会击中他。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哭了,是很久都停不下来的那种。

“当父亲给予儿子的时候,两个人都笑了;当儿子给予父亲的时候,两个人都哭了。”

——莎士比亚

2008年奥运会,我和我爸去看奥运会田径比赛,长跑比赛还是有点无聊,绕来绕去把爸爸给绕睡着了。旁边有一群荷兰人手舞足蹈的加油喝彩, 看到还有人睡觉,老外想猎奇,突然偷拍了一下爸爸。我用手捂住了相机。然后要求对方把照片删掉。妈妈担心我惹事,埋怨我说我好斗。后来妈妈告诉爸爸,爸爸说当然要阻止,儿子做得对。老斗鸡看到小斗鸡已经成年,也会啄人了,甚是欣慰。

爸爸是四十多岁成为我的父亲,我是35岁的时候成为我儿子的父亲,当我还不到四十的时候,我的父亲就已经离世了。

04。

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

儿子爱的则是父亲的回忆

2014年,我儿子出生后仅仅一个月,爸爸被诊断出结肠癌肝转移。医生真诚地说:“积极治疗的结果是钱财两空。”当时我爸爸的公司上面写着他的格言:“天下无难事,只怕立志不坚。”我那会的格言是“impossible is nothing ”。两个钢铁直男直接到了北京,进入战时状态,开始“积极治疗”。一周后爸爸切除完肿瘤,一大截肠子没了,手术后醒来第一句对我说的话就是,“尽快安排化疗”。我和爸爸配合默契,都认为熬下去人定胜天。父亲的毅力是惊人的,做了12期化疗,从一线方案做到三线方案。脱发、腿部麻痹、口腔溃疡、尿道堵塞……我忙着联系医生,找关系,送hongbao,一个劲儿地给爸爸打气。妈妈只有在爸爸不在场的时候哭一哭,然后24小时忙着护理。那段时间,我的血液里面充斥着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没有催产素,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我都在,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我的心中只有战,没有逃。我知道爸爸身体一天一天不行,每一次化疗都是在杀死抗药性低的癌细泡,剩下来的活跃癌细泡一次一次的以更快的速度进行繁殖。化疗和靶向只是帮助癌细泡进行优胜略汰的新城代谢。父亲为了迎合我们的关心,除了表达坚强,无话可说。半夜的时候,身体的反应让他无法入睡,只能半坐在床头,跟我妈妈说这日子好难熬。我和父亲的对话变成了两个理想的超我的对话,一个无所不能的儿子和一个意志坚强的爸爸。

2015年三月,我扶着爸爸走了三十米去做CT,他说感觉自己身体不行了,要休息一下。我俩坐在医院的门口,北京三月底的太阳晒在身上有些胀痛。我们坐了一个多小时,没说几句话。我看了看他的眼睛,可能肝部的癌细泡已经很扩散,眼睛泛黄绿色。他说晒太阳舒服,有点痛,但是感觉自己在活着。这是我们独处的最后时刻。

电影 / 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每次病情恶化,我就托关系把爸爸转到协会医院急诊部。因为我的两个孩子都是在那里出生的,所以我走进协和,总觉得有一种希望的感觉。对于协和,我实在太熟悉了,无论是去妇产科还是去急诊,我都喜欢抄近路,从南门进去,老楼和锅炉房中间有一条小巷子,巷子北侧有一个不起眼的门脸,里面是家属对刚刚去世的亲人举行追掉仪式的小礼堂,旁边其实就是停尸房。这个老楼的四层五层就是妇产科。

在洛克菲勒的慷慨捐助下创建的协和医院,始终充满了一种莫名的人文关怀。急诊室的护士很多都是北京大妞,需要的时候反应极快,说话干事利落。谁要是挡了运送病人的紧急通道,肯定会挨骂。这种环境我看着还挺舒服。虽然床挨床,总觉得安全。一个朋友的朋友,协和医学院毕业的年轻医生,一起打篮球的一哥们,把我拉到他的办公室,跟我说:“老爷子基本上是蜡烛已经烧到头了,急诊室这个地不是一般人待的地方。每天进出的非死即伤,你干嘛天天把他把放到这里啊。”

我犹豫了很久,觉得直接回老家就是跟我爸爸摊牌,这太残酷了。找到了一家北京临终关怀的医院,名字也是京字头的综合医院,临终关怀科也改叫内科。但实质上我和妈妈心里都清楚,下一步我们会走到哪里。进医院之前,我跟我爸爸说什么他都是点头。任何医疗决定,都是我和妈妈、哥哥、医生商定好,然后我把头凑到爸爸的耳边跟他商量。长期以来,他就是一个结果导向的人,别人说多了他总嫌人啰嗦,只有我说什么他都爱听。

2015年四月一天,医生跟我妈说,该把你老大叫回来了,国外飞回来远,夜长梦多,怕见不到最后一面。哥哥快到的路上,爸爸突然问我,你哥呢?我笑着说他还在天上,快落地了,然后他笑了。他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他知道哥哥回来意味着什么。然后他说,他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哥哥给他喂吃的,告诉吃了那个药他就会变好,可快送到嘴边的时候,突然掉到地上……后来,我经常凑到他耳边想说点什么,但他不再点头,总是摇头。我最后跟我爸爸说的一句话是,你要是觉得辛苦你就休息,怎么舒服怎么来吧。他点点头。然后就睡过去了。我感觉这一刻,他才真正放下,78年来他心中从未放下的那个钢铁般的超我。直到今天,我还在琢磨,这句话我是不是说得太迟了。

爸爸离世后那两年,我每天都是浑浑浊浊,貌合神离。在深夜觉得特别孤单和疲惫的时候,我都会跑去和儿子睡觉,我换握着他胖胖的小手,感觉好温暖,好治愈。那会我觉得,不是我父亲走了,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死了,儿子的手让我连接到另一半自己。

乘往彼岸的我,登上了一条小船,陪着我的那个人是我的儿子。

只有父亲在世,你才永远年轻。

责编 |晓慧

策划 | Allen

排版 |不加班小姐

作者简介 / Allen 杨

毕业于北京大学,曾留学英美,现居加拿大。

灵语三年期精神动力导向咨询师学员。

灵语国际心理内容主编。

来源:灵语国际心理中心

微信号:lingyuguoji_xinli

近期课程 (点击可查看详情)

九州心理2022年度课程表

张沛超&张维扬双导师团体课程第二期广东阳江海陵岛站 (5.2-4)

【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项目招生简章(常年招生)

【社会工作师】人社部、民政部双认证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少儿心理发展咨询指导师培训

【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婚姻家庭咨询指导师培训

【家庭教育指导师·智慧父母培养计划】

水彩风景入门与绘画心理治疗的相关运用(5.8-7.8)

陈灿锐荣格曼陀罗绘画疗法首期线上工作坊(5.14-15)

张海音双相和人格障碍的心理动力学线上直播工作坊( 5.20-22 )

张维扬亲密关系线上直播工作坊(6.4-5)

罗家永全国心理拓展实操高级班(5.20-22成都)

蔡仲淮国际临床催眠师认证系统培训(5.26-29)

张维扬博士觉梦工作坊第三期厦门站 (6.10-12)

陈灿锐荣格曼陀罗绘画疗法连续培训项目 (6.16-19)

金天博士人本表达性艺术治疗团体工作坊 (6.24-26)

李晓驷心理咨询技能深化连续培训(8.5-7 贵阳

徐钧自体心理学连续培训项目( 广/深/长 8.5-7 )

邱丽娃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连续培训(8.25-28)

zvika舞动 |身心之恋 系列 (大理8.26-29)

陈伯炜国际潜意识引导OH卡系统培训( 9.10-11 )

李仑存在主义团体治疗技术课程初级班(线上11月,线下12月)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67b00fe6f19992798660472f043e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