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和应急管理部联合出台了《进一步加强文物消防安全工作指导》,其中明确提到了“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搞‘亮化工程’”,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文物安全角度对文物建筑的夜景照明灯光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提起文物建筑的“亮化工程”,西安人都很熟悉。
西安作为旅游城市,凡是叫得出名字的景点,十有八九和古建筑、文博有关,最有名的几个文物建筑景点,各自都拥有不同程度的美观亮化工程。
01
这次《指导意见》中,特意指出灯具不得直接和文物建筑接触,格外看重文物建筑中电路灯光的消防安全问题,这也许跟近年来国内外不少文物建筑发生火灾有关。
今年4月15日,始建于1163年的巴黎圣母院失火;10月22日,意大利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遭到大火;10月31日,位于日本冲绳县那霸市的首里城深夜又发生了火灾。
在国内,财新网整理过近20年来被火灾损毁的历史古建和文物:2017年四川绵竹灵官楼着火、2015年云南大理拱辰楼着火、山西太谷圆智寺着火、贵州镇远报京大寨着火等等。
这还只是一些不完全数据,据国家文物局通报,仅2017年一年,我国文物火灾事故就发生了17起,其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起(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文物局对不可移动文物所核定的最高保护级别)。
2018年初,国家文物局监督司陈培军曾明确说过,全国文物建筑中电气火灾隐患突出。据媒体统计,2010年到2017年间全国重点文物建筑火灾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电器原因所致。在这样的情况下,和电气线路息息相关的灯具“亮化工程”,引起了警惕,而西安在“亮化工程”上,几乎算是一个“过曝”城市。
02
西安文物建筑照明情况究竟如何?据从业17年,并参与过西安钟鼓楼灯光亮化工程的资深照明设计师丁建设讲:就目前陕西古建的案例来说,存在着三种照明模式。
亮化行业在我国其实也是一门新兴产业,有研究考证不过20年。西安文物建筑照明的标杆——钟鼓楼的照明历史跟亮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大致一样,也经历了4个阶段。
2000年以前,像钟鼓楼这类单体古建筑的照明形式均是在屋顶边缘用轮廓灯或点光源去勾勒,样式呆板,用行业内的话说叫做“跑马灯泡”。后来,伴随照明设计手法的不断成熟,开始运用了泛光照明的方式。今天的LED作为第四代光源,功耗低,高亮度,不发烫、低压灯等原因,几乎替代了市面上所有传统光源对建筑屋顶的照射,成为当前文物建筑照明的主要用灯。
但即使再适合文物建筑的照明,要达到最佳亮化效果也是需要在建筑屋顶进行大面积的铺设管线及灯具,而这自然就会对建筑主体造成一定的破坏。
我国关于建筑照明设计的标准性纲领文件正式出台在2014年,但其中并没有具体的执行细则,导致各个单位在执行时依据的标准参差不齐。
但丁建设表示,相较而言,行业内部约束标准往往高于国家标准,对于纯古建筑的照明设计更是谨小慎微,比如古建照明行业内部默认宋代以前的纯木质古建筑不做任何灯光设计,诸如钟鼓楼的照明也是有着极高的防火等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传统建筑设计研究所所长苏海龙,也关注到了此次出台的国家政策。他提到了古建筑保护界的一些观点:不让灯具直接上古建筑,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因为电器带来的隐患。
西安古建筑主要分三种类型,大雁塔这样的纯砖石结构、以瓦石为基础的古建,不管是本体光,还是泛光照射,影响都不是很大大;最敏感的则是第三类,钟鼓楼这种木砖混制结构,下台基作为砖石是绝缘的,可以做本体灯,或者从台子四周打光达到亮化效果,但上层纯木结构就很不适合。
文物建筑亮化问题,归到底是技术问题。随着技术的完善,“打投影”也可以达到照明设计要求,只是效果或许会有折扣。但这无非是美学习惯的养成,随着文物建筑照明详细规定的出台,改进人们的欣赏习惯,灯具不直接上古建筑,也是一件好事。
对苏海龙这样的建筑从业者来说,钟鼓楼其实是有点稍微过度亮化了。
需要强调一点,这次的灯具照明仅限制于文物建筑。仿古建筑不包含在其中,大唐不夜城这类项目并不会受到本次政策的影响。
03
2017年,西安提出了城市夜景亮化在平日、周末和节日的三种不同运行模式,这也宣告着西安正式进入城市系统亮化阶段。
去年年底西安还提出了通过夜间亮化营造节日氛围,从灯饰、树饰、街景楼宇、市政设等各个角度入手,贯穿西安17个区、开发区和市级相关单位。虽然不乏人吐槽,但是亮着的西安城市已经不只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对西安的城市印象之一。尤其是夜晚亮灯的文物建筑钟楼和鼓楼,几乎和西安饮食处于同等地位。
外地人对钟鼓楼亮灯的执着,体现在他们孜孜不倦地在各类平台上提问“西安钟鼓楼几点亮灯”。一个亮不亮灯的问题,游客们甚至变换着各种关键词提问搜索,就怕来西安以后,不小心没赶上发光的钟鼓楼。
这完全可以理解,就像巴黎圣母院之于法国是一种精神符号,被“打光”的钟鼓楼之于西安,也是一个无法从人们心中抹去的形象。钟鼓楼作为西安的地缘标志,一直是西安的“中心”,也是人们心中的西安“中心”。
而且,对人类来说,从火到电,灯光一直象征着文明和进步,“不夜城”从来联结着逍遥快乐。谁没有过天黑后,坐在车里行驶过钟楼盘道,或是和朋友家人步行经过在开元门口的经历?当那座古建筑亮起灯,人们或是静望远眺,或是从眼前快速抽离,每一帧都组成了外地和本地人眼中关于西安的完整形象。
这次“文物建筑上不得直接安装灯具”的政策出台,西安作为拥有众多古建筑的城市,必然在古建照明设计上会出现新的问题:譬如钟鼓楼还会继续亮灯吗?效果和过去一样吗?该用何种技术进一步平衡古建照明,甚至是城市灯光照明的安全和美观?
2014年地球一小时 | 图片来源:西部网 摄影师贺桐
这对西安城市照明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当然不只是针对城市照明一项,从本质上来看,也许是要求西安城市规划的审美和技术规范的前进。
作者:铛铛、汤加
贞观作者
请关注贞观新浪微博:@贞观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