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严寺,位于福建省邵武市新建路6号(昔宝严坊),坐北朝南,北临富屯溪,是闽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现为邵武市博物馆所在地。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级为国家级文物。
嘉靖《邵武府志》载:宝严寺始建于唐大顺元年(890年),当时名为“兴会寺”。五代后梁贞明元年(915年)改名“再兴寺”。后梁龙德元年(921年)改名“太平兴福寺”。宋天圣元年(1023年)改名“宝严寺”。元延祐年间(1314-1320年)与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曾两度重建。大殿大梁上尚有“旨大明嘉靖拾贰年癸已岁贰月贰拾贰日已卯吉时重新鼎建”和“上祝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题记。
原宝严寺以大雄宝殿、天王殿、山门为中轴线,两侧对称排列观音阁、经堂、斋堂、方丈禅室等附属建筑,布局合理,井然有序。现仅存大雄宝殿,殿身南向,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五间,面积四百平方米,大殿通高十八米,屋顶为重檐歇山式,抬梁式结构梁架。
斗拱呈莲花拱托,大殿全部采用拼合梁袱,柱头斗拱用真昂,外檐补间斗拱里转用上昂,斗拱上的明代彩绘鲜明,梁袱保持宋代图案痕迹。所绘人物、花卉、龙凤等是明代邵武著名画家严宗儒手迹。宝严寺又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时期邵武工农政权的旧址。
大殿内陈列有二千多件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明清各代的历史文物,其中有汉代墓砖、宋代谷仓、纹理奇特的黑色兔毫碗盏,光泽如玉的白瓷酒杯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革命文物,仍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