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剧票难卖,今年一票难求,这个90后男孩凭什么火得一塌糊涂?

2019-07-19   吃文学

郑云龙是谁?

现在还这么问似乎有点儿out了。

就在几个月前,和他相关的关键词大概有这么几个:声入人心、音乐剧王子、“双云”、光头强、表情包。

单看这几个完全不搭嘎的词,当初真有些糊涂,难道是传说中的“这位帅锅有两幅面孔”?

这之后,随着《声入人心》的火爆,短短几个月,看郑云龙上热搜,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最近,《声入人心》即将要迎来第二季了。回想第一季,我仍然觉得郑云龙最有趣。



01、一半王子,一半光头强

第一眼看见郑云龙,很多姑娘都为他的颜着魔。第二眼再看郑云龙,只能说上了迷他的道,真值。

舞台上的他,王者范儿十足,即使没有多余的言辞和动作,只是站在原地安静地唱首歌,他的眼神已经传达出了所有的情绪。

高昂的声色里,有激情和热烈;舒缓的音调里,有柔情与温暖。

听他唱《心脏》,有种自己的心脏跟着不淡定的感觉;听他唱《慢慢喜欢你》,只觉得内心也在慢慢融化。

身高187cm的郑云龙,穿什么都有模样。正式场合的西装、皮衣,显得绅士又贵气。

私服穿起来也能一不小心成为焦点。

一件样式简单的短款棉袄+宽松运动裤+运动鞋,再配上中分头,有种80年代“港星”的既视感。套用一句小品词:愁他一眼,就被他帅得浑身发抖。

你可能以为像这种高冷男神,是属于不肯轻易卖萌的那一款,然而事实上,自拍一张光头强本强不过是毛毛雨洒洒水啦。

唱到动情时,放任表情奉献几组表情包也是没问题的啦。反正五官闲着也是闲着,动动更健康嘛。

于是就有了郑云龙版憨豆、郑云龙版金馆长、郑云龙版姚明,搞怪自拍放飞自我到认不出,这还是场上眼藏柔波的王子吗。

熟悉郑云龙的都知道,他是一名音乐剧演员,场上的他全心全意属于舞台。

如果一个挑眉,一个咧嘴,能够表现人物的特点或是他全情投入后的无知无觉,那么他不在乎贡献多少表情包。

因为身为表演者或歌者,从站在台上的那刻起,就已经完全交出了自己,一切以表演效果为先。

舞台上的他魅力四射,无论是游刃有余的表演,还是声入人心的演唱,他一贯追求尽善尽美。

舞台下的他幽默有趣,是个自信阳光的大男孩儿。

当这两面结合一身时,他一半是王子,一半是笑星。喜欢高雅的人,觉得他卖个萌也蛮有意思。喜欢贴地气的人,觉得坐在剧场看一场音乐剧也挺享受。

就这样,不单调的郑云龙,正被各种各样的人关注并喜欢着。



02、为了音乐剧的春天,他等了十年

与郑云龙有关的热搜,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心疼郑云龙#,当时这条热搜持续多时不下。郑云龙也在他的微博写道:哔哔,哔哔哔,别问了,播不了。

了解之下,是因为郑云龙主演的音乐剧《谋杀歌谣》在大麦网上的票价最低为380元,最高为880元。

而就在去年,上海站的最高票价也只有260元。相比一下,北京站如此坑人的票价,不禁引起哗然。

音乐剧一直以来凝聚着郑云龙几乎全部的心血,甚至他参加《声入人心》的初衷也是为了能让更多人对音乐剧产生热情。

他所学的专业是北京舞蹈学院的音乐剧专业,小时候为了治驼背,他和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虽然不是那种从小参加比赛,拿奖拿到手软的学霸,但是那颗爱舞台的心,丝毫没变过。

他说自己之所以报考音乐剧专业,是因为觉得纯表演类的和纯音乐类的比较单一,而音乐剧更加综合,能多学点儿东西。

可见是求知欲促成了他和音乐剧的相识,并且追求全面的想法也助了一臂之力。

顺利考入北京舞蹈学院音乐剧专业以后,挑战才刚刚开始。没有舞蹈功底和表演不够出色,成了郑云龙的老大难问题。

一个老大难就够折磨人了,他一下有两个,还都是致命伤。音乐剧专业的两大支柱——舞蹈和表演,无异于挡在面前的拦路虎。那阵子他经常挨骂,挨骂也要忍着,谁让自己什么都不擅长。

那段经历是他刚接触音乐剧时期的低谷,他没想到低谷来的这么快。尽管现实的打击很残酷,但是站在低谷的人,接下来的每一步都是在向上,他也因此进入到拼命练习的循环期。

成功没有捷径,除了努力练,还是努力练。只有当你练就成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时,才不会辜负突然降临的机会。在机会没来之前,你要做的就只是自我的积累和沉淀。

大四那年,郑云龙主演了人生第一部音乐剧《纳斯尔丁·阿凡提》。本以为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终于能让他大放异彩了。结果却因为演到一半突然失声,被临时换下了场。

倍受打击的他,对舞台产生了自卑和恐惧,躲在角落里不敢再上台。是班主任肖杰老师的一句话,让他绝处逢生,“出什么事我扛着,但你今天不敢上台,你就别干这行了。”

所以郑云龙日后才会在微博里写,“6年后,我一样哭泣地看着您跟您说,我不会再丢您的脸,我要一直勇敢地干下去。”

六年前,肖老师于他而来是恩人。六年后,则是他报恩的时候。

对郑云龙而言,每一次登台演出都是郑重的,是自带仪式感的。

为了演好毕业大戏《吉屋出租》,他专门找人帮忙织了一顶和原版一模一样的帽子,后来又特意找来黄色的背心;

为了能实现心中的音乐剧演员梦,他瞒着家里辞了职,进入松雷音乐剧团,跟着剧团在全国巡演。《爱上邓丽君》、《啊!鼓岭》里都有他的身影;

为了在音乐剧演出上有所突破,他选择去上海重新开始。在参与《变身怪医》的过程中,他说“这是人生特别大的转折”。因为他可以重新开始充电,以此来磨炼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他对音乐剧的坚持和痴心,使他站在音乐剧的舞台上时,是如此自信,气场强大。

只要是面对音乐剧,他从来是一丝不苟。一般情况下,每排一部剧大约要用3个月至半年的时间。

演出前需要阅读相关资料,包括原著、剧本、人物大纲,然后再融入自己的感触进行二度创作。

这一严谨的过程,他从未懈怠过,无论是默默无闻的过去,还是一鸣惊人的现在。

如今随着《声入人心》的火爆,郑云龙也火了。他终于对他深爱的音乐剧有个交待了,至少是目前,属于他的春天来了。

当然这远远不够,因为他所期盼的,是一个属于音乐剧的永久的春天。



03、赶紧立个flag,尽快打卡郑云龙

如果看过去年的《谋杀歌谣》,一定还记得当时观众席上有很多空位。

然而时隔一年,今年《谋杀歌谣》的门票一秒钟售空。这就是差距,这就叫火了。

有人说很多粉丝是奔着郑云龙的颜去的,至于音乐剧本身,他们并不关心。但是如果观众连去都不去,想要传播音乐剧更是天方夜谭。

为了颜也好,为了剧也罢,来到现场感受过了,就有爱上音乐剧的可能。所以当下最重要的,是先让观众愿意走进去,他们才有可能接受。

可能在这之前,我们比较熟悉的音乐剧譬如:《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妈妈咪呀》,还有最近沸腾的《摇滚莫扎特》。

而国内最早的音乐剧,出现在1985年,名叫《搭错车》,改编自台湾同名电影《搭错车》。这在当年也是热点事件,巡演了4年,共计1000多场。

尽管音乐剧也曾丰收过,但是回顾这些年,虽然偶有不错的反响,却也终归是小概率。

直到《声入人心》开播,随着郑云龙的话题度和影响力增大,听音乐剧的观众才渐渐多了起来。

《吉屋出租》的选段《I’ll cover you》,在芒果TV的点击量高达7.8亿次。《变身怪医》里的选段也让观众大呼过瘾。

据了解,在今年的艺考中,报考音乐剧专业的人数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这些改变和《声入人心》、和郑云龙自身的号召力分不开。

然而亦如他所言,“我一个人努力也没有用,需要所有音乐剧人为此而努力,我相信音乐剧会越来越好。”只有当一个人将某件事融入生命时,才有可能“化腐朽为神奇”。



如果郑云龙这个名字,现在对你来说还很陌生,那么你可以安排上了解了解他。

如果看完这些,你觉得还不过瘾,那你不妨去看看他的表演,去听听他的歌。

我相信到时候你一定会说,“吸一口郑云龙,真续命!”